撞橋事件船東正式宣布共同海損,貨主即將迎來史上天價索賠

夏天明 2024-04-21 02:56:36

"DALI"號貨輪的不幸遭遇,從失去動力、撞橋到共同海損宣告,這起事件的一系列發展不但掀起了巨浪,也在全球海運、航運保險業界引發強烈關注。

一切起源于今年3月底的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

"DALI"號在駛離美國巴爾的摩港後失去動力,撞上一座大橋,導致橋體坍塌,不僅有人員和車輛墜入河中,嚴重的還包括了美國第一大汽車港口巴爾的摩港被迫關閉。

當災難降臨,無論是港口方面的經濟運轉,還是"DALI"號上的貨物估計都無人能夠預計到即將面臨的複雜救援和理賠過程。

4月12日媒體傳出的消息又讓事態更加緊張

據央視新聞引用美國《華盛頓郵報》的報道,由于這場事故,巴爾的摩港的長期關閉,預計將導致高達40億美元的保險損失。

航運公司以往購買的保險現在或許會成爲他們的一絲慰藉,但對保險公司來說卻是巨大的挑戰。

爲應對這次事件,船舶管理公司Synergy Marine與“DALI”號貨輪的所有者Grace Ocean采取了法律行動。

他們提交了一份責任限制法院請願書,試圖將他們的責任限制在4360萬美元以內。

這一切都顯得微不足道,比起可能面臨的數十億美元的賠償來說。

進一步的發展是對打撈行爲的官方回應

地中海航運(MSC)在4月12日的公告中提到,“DALI”輪貨船打撈作業仍在進行中。

盡管沒有說明船只將在何時何地停泊和卸貨,但打撈作業所造成的高昂費用已是不爭的事實。

船東宣布了共同海損,希望獲救者共同承擔費用,並由倫敦Richards Hogg Lindley(RHL)公司作爲共同海損理賠人管控後續集裝箱,直至安排妥當。

共同海損在國際海商法中有著嚴格定義,意在公平分攤因共同目的導致的救援及其它特殊費用。

但理算過程異常複雜,牽涉到貨損、船損、救援、維修等多項費用,且需長時間精密計算,方能確定各方分攤金額。

客戶貨物本具時效性,但在共同海損宣告後,各貨主需提供給理算師適當擔保,證明願共擔海損後,方有望拿到貨物。

此情此景,令貨主面臨潛在的較長等待時期和保險清算的不確定性,凸顯了海運中潛在風險的巨大影響。

從個人觀點出發,共同海損的確能夠體現海運業之間的互幫互助和公平原則,但它也難免折射出商業環境中合作與個體責任之間的複雜關系。

"DALI"號事件也啓示我們,海事法律、保險制度的進一步完善與挑戰,還需全球航運業者共同探討,以期在類似危難中減少損失,保護受害者權益。

1 阅读:74

夏天明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