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肅斌身家翻兩番躍升大馬第七富豪,家族是金門人在南洋打拼典範

一波說 2024-04-27 09:28:27

福布斯發布2024馬來西亞富豪榜,楊忠禮集團掌門人楊肅斌家族一年身家翻了兩番多,成爲大馬漲幅最大的富豪,一舉從去年的第十四名躍升爲大馬第七大富豪。

楊肅斌是福建金門移民馬來西亞第三代,他的父親楊忠禮于1950年代從承包蚬山石頭礦場工程發迹,跨足工程界,進而成爲一名大馬華人富豪。成功不會從天而降,從楊忠禮再到楊肅斌乃至其後代,其成功而豐富的家族傳奇故事,是金門人在南洋打拼的典範。

身家翻兩番,楊肅斌家族躍升大馬第七富豪

楊忠禮集團掌門人、丹斯裏楊肅斌(Francis Yeoh)

福布斯日前發布2024馬來西亞富豪榜,隨著需求不斷攀升,來自房地産的收益令少數大馬富豪的財富增長,但大馬貨幣林吉特貶值,抵消股市9%的漲幅。今年,大馬前50位富豪財富總和爲834億美元,僅微幅增長了2%;其中,去年十月迎來百歲生日的郭氏集團(Kuok Group)掌門人郭鶴年,以115億美元身家蟬聯大馬首富。

今年大馬富豪榜上,楊忠禮集團掌門人、丹斯裏楊肅斌及其家族最爲亮眼,其一年身家財富比去年翻了兩番多,身家達到了47億美元,且成爲今年財富增長幅度最大的大馬富豪,一舉從上個年度排名第十四名躍升爲大馬第七大富豪。

福布斯認爲,楊肅斌家族財富暴增,是因爲旗下的楊忠禮集團(YTL)股票表現強勁。自2023年以來,AI(人工智能)概念炙手可熱,黃仁勳的英偉達已是全球市值第四大上市公司,由于楊肅斌家族旗下公司與英偉達合作,在大馬柔佛州的數據中心園區建設AI基礎設施,令其股票受到投資者的熱捧。

馬來西亞楊忠禮機構股份有限公司主席楊肅斌

財富增速跑贏大馬前50位富豪,楊肅斌家族以大馬第七大富豪之姿,成爲今年大馬50富豪榜之最大贏家。

由楊肅斌擔任董事會主席的馬來西亞楊忠禮機構股份有限公司,業務板塊涵蓋水泥(洋灰)、酒店、公用事業等。2023年,楊忠禮機構旗下上市公司“楊忠禮能源”(YTLPOWR)宣布,與美國科技巨頭英偉達(Nvidia)合作在柔佛州建設人工智能基礎設施,消息一出,帶動股價節節攀升。

除此之外,楊忠禮機構還擁有新加坡第二大發電廠——楊忠禮西拉雅能源公司(YTL PowerSeraya),此間公司也是馬來西亞吉隆坡麗思卡爾頓酒店(Ritz-Carlton)之控股股東。另外,楊忠禮機構旗下的楊忠禮數碼資本(YTL Digital Capital),與新加坡冬海集團(Sea)共同組成一個財團,于2022年獲得大馬國家銀行頒發的數碼銀行牌照。

丹斯裏楊肅斌,1954年8月出生,他是其家族從金門移民馬來西亞第三代,其父親楊忠禮是楊忠禮機構創辦人,已于2017年10月離世。丹斯裏楊忠禮、潘斯裏陳開蓉共育有五子二女,楊肅斌爲長子,亦爲楊忠禮機構的家族二代掌門人。

楊肅斌家族的事業興隆,除了勤奮努力、勇于開拓與愛拼會贏之精神外,也在于“家和萬事興”;目前,70歲的楊肅斌與他的6個兄弟姐妹均參與家族的生意,以不懈的意志與毅力,協心同力,各有分工、各司其責,朝共同的目標而努力。

楊肅斌家族的成功,是金門人在南洋打拼的典範

金門東堡的楊氏明馨祖祠暨楊清廉紀念館

楊肅斌的父親、楊忠禮機構創辦人楊忠禮,是福建金門籍華人移居大馬第二代,1929年12月18日出生于馬來西亞巴生南部的甘榜亞答(Kampong Atap),祖籍福建省金門縣金甯鄉安美村東堡。

位于金門縣金甯鄉安美村東堡25號的楊氏明馨祖祠暨楊清廉紀念館,是楊肅斌家族的祖祠,楊清廉是楊肅斌的爺爺、楊忠禮的父親。楊忠禮的父親楊清廉(1902-1968)與母親黃金切,共育有九名子女,楊忠禮排行老三。在楊忠禮3歲時,全家揮別浯島故園,遠渡南洋。

初到馬來亞,他們一家在瓜雪(注:全稱“瓜拉雪蘭莪”)一棟租用的浮腳樓居住,楊忠禮與兄弟姐妹們在當地接受小學教育;後來,即便楊忠禮事業發迹,其高壽的母親黃金切仍舍不得離開瓜雪,正因如此,念舊、惜福的楊忠禮一直將瓜雪當作“第二故鄉”。

在英殖民時期,楊清廉先是受雇他人,後自行創業,除了經營木材生意,還有兩輛柴油卡車(當地稱“啰喱”車)從事送貨或出租,生意做得有聲有色。

楊忠禮5歲時,被父親送到瓜雪對面的另一個漁村巴西布南邦(Pasir Penampang)一個漁村,在他表舅開設的私塾念書,一年後,才轉到瓜雪一所規模較大的華文學校“益智小學”,接受正規小學教育。此後,他又到吉隆坡文良港“中華中學”讀初中。1941年12月,日軍侵占馬來亞,淪陷後各大學校關閉,楊忠禮不得不中途辍學。

太平洋戰爭期間,父親楊清廉的一輛“啰喱”車被日軍征用,僅有另一輛“啰喱”車因藏在原始森林而躲過一劫,在日軍侵略馬來亞三年零八個月時間,一家十余口人就是靠這輛“啰喱”車艱難度日。

當年,建材生意已被迫中止,由于有一輛“啰喱”車被征用,獲得一張車輛通行證,楊清廉就靠另一輛“啰喱”車幫人拉海産品,維持一家的生計。比如,他幫商販將當地捕撈的血蚶拉到吉隆坡、巴生等地,回程時也會拉些貨品回瓜雪賣,從中賺取一點利潤,改善一家生活。

楊肅斌(左1)與父親楊忠禮(右2)在“陳開蓉會議廳”合影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英軍重返馬來亞,失學四年的楊忠禮再度回到中華中學讀書,期間,爲了學英文,他轉學巴生的中華中小學,利用下午時間到“英華英校”修讀英文。1947年,巴生中華中小學董事部突然解雇校長張聯宗,引發學潮,爲了聲援張校長,楊忠禮離開學校,當時還是學生的他,與同學們“另起爐竈”,共同創辦“興華中小學”,校名寓意“興我中華”,他是校董事部學生代表之一。

今天的“興華中小學”,已是大馬雪蘭莪州一所知名華校,在七十多年前,年僅18歲的楊忠禮等共同創建此間學校,書寫了馬來西亞教育史上的奇迹。

值得一提的是,楊忠禮的妻子陳開蓉,就是當年“興華中小學”校花,當時,楊忠禮是校學生會主席,而陳開蓉是學生會康樂股成員,有此機緣,兩人心生情愫。潘斯裏陳開蓉,生于1947年,祖籍海南,自幼家境清寒,後來,楊忠禮幫父親料理蚬山石頭礦場工程時,經常利用空余時間回巴生探望陳開蓉,兩人于1953年9月結爲伉俪。

婚後,陳開蓉仍擔任教師,從教長達27年,在家裏,她是“賢內助”,她栽培的七個子女均學有所精,事業上也各有擅長。

2011年,楊忠禮在家鄉金門金堡興建“楊清廉紀念館”並撰寫的碑文中,對妻子有高度評價:“余幼所‘敬老尊賢、孝悌忠信、兄友弟恭’庭訓,乃能克紹箕裘,肯堂肯構,並與陳開蓉女士齊心奮進,再創新猷,近遂再斥巨資跨足高鐵、通訊業。先父倡之於前,余既之於後,乃得寫下事業新裏程碑。”

楊忠禮、楊肅斌父子

1950年,由于英殖民者與馬共交戰,政府頒布動員令,適齡學生紛紛離校,遠走他鄉;彼時,楊忠禮也不得不放棄學業,到萬津蚬山接管由此前由堂哥管理、處于虧損的石礦場,開啓創業之路。

當時,石礦場屬于政府工程局,楊家獲得開采權,然後將開采的碎石交予工程局委托的建築商及築路工程,自己不得售賣。楊忠禮見采石利潤微薄,就與工程局交涉,後取得代售碎石的權利,從此,礦場不僅扭虧爲盈,還注冊爲E級承包商,跨入工程業。

魚米之鄉瓜雪,被楊忠禮視爲“第二故鄉”,這裏也是他的發迹之所。當時,縣長與愛爾蘭裔英國人波利斯決定合作修築一條瓜雪到大港的公路,楊忠禮協助父親楊清廉取得第一標段10英裏工程,後又順利獲得第二標段,前後三年的築路工程,是楊忠禮事業的開端,也爲日後事業發展紮下根基。1955年,楊忠禮建築公司成立,此後,瓜雪工程局的80%工程項目,爲楊忠禮建築公司所承攬。1967年,在取得A級執照後,楊忠禮的事業走出瓜雪,向外拓展。

1971年至1973年,世界能源危機爆發,爲了保證商譽,將手上工程進行下去,楊忠禮家族抱著傾家蕩産決心,也幾乎耗盡10多年積累;不過,到能源危機結束後,穿越黑暗見到黎明,楊忠禮的事業變得更爲穩固,在商業上也得到很高的聲譽。

楊肅斌,生于1954年8月23日,畢業于英國金斯頓大學(Kingston University)土木工程系,1978年,身爲長子的他,從英國返回馬來亞,成了父親事業上的好幫手。楊忠禮七位子女,即長子楊肅斌、長女楊淑敏、次子楊肅堅、三子楊肅宏、四子楊肅祥、次女楊淑卿、五子楊肅佳,全部留學英國,學業有成且均在家族企業共事,各有分工,各司其責,被外界譽爲“楊門七傑”。

比如,長子楊肅斌,學的是工程技術和工商管理知識;長女楊淑敏,擅長財務會計,次子楊肅堅主修的是工程預算學,他們七個兄弟姐妹加入後,令楊忠禮的事業“如虎添翼”,到上世紀80年代,楊忠禮機構承攬了20個大型工程,金額近10億馬幣,家族事業也到一個高峰。

1985年後,楊忠禮機構克服亞洲金融危機等困難挑戰,拓展了水泥、發電産業,還積極布局房地産業,更承攬了如吉隆坡火車站到國際機場的輕軌鐵路等工程。值得一提的是,楊忠禮機構在東京交易所挂牌上市時,是當時馬來西亞少數幾家海外上市的公司之一。

金門有句俗語:“有好子孫方是福!”今天,楊肅斌家族已是“富過三代”,其家族後人學成歸來,大多投入到楊忠禮機構各大事業體,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今年,楊肅斌家族能躍升爲大馬第七大富豪,就是個很好證明,也是金門人到南洋打拼的成功典範。

《易經》雲:“積善之家必有余慶。”楊忠禮說,唯有累世積德者,德修於身,孝行於家,由祖至孫,傳承不絕,方能教生孝悌好子弟,安享時間真福慶。從楊忠禮、陳開蓉夫婦,再到楊肅斌,他們在馬來西亞積極行善,特別是捐助華文教育方面,成績斐然。此外,他們也積極回饋桑梓,對家鄉的公益、金門大學多有捐輸,而且還積極參與華社團體。

版權聲明:《一波說》所發布文章及圖片之版權屬作者本人及/或相關權利人所有,未經作者及/或相關權利人單獨授權,任何網站、平面媒體不得予以轉載。

0 阅读:0

一波說

簡介:爲有産家庭(家族)提供後代教育和後世傳承的專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