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注意了,樓市“二次拐點”出現,2024年房産兩大走向或終究清晰了

專聊房君 2024-04-01 21:03:47

樓市經過3年的持續調整,終于走出了它本來的面目。

根據機構的數據顯示,全國百城3月份新房價格無論是環比還是同比,均都開始上漲,漲幅分別爲0.27%和0.82%,銷售均價1.63W/平米。

值得一提的是,新房價格3月比2月的漲幅擴大了0.13%,說明勢頭越來越好的,一般說來,如果出現3個月連續上漲,意味著階段趨勢確立,我們再觀察一個月。

而二手房這邊,則出現與新房完全相反的一面。

全國百城二手房均價爲1.5W/平米,無論是環比還是同比均下降,降幅分別爲-0.56%和-4.8%。需要說明的是,3月比2月的跌幅還擴大了0.19%,以至于同比跌幅達到了-4.8%。

換言之,假如2023年3月份你的二手房沒有賣,100W房子的話,已經虧了4.8W,可以算算你的房子虧了多少。

需要說明的是,二手房價下行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根據統計部門數據顯示,二手房價格下跌從高點到現在,均價累計跌幅達到了23%,已經連續23個月下跌。

爲什麽新房和二手房會出現天壤之別的走勢?

先普及一個小知識點,新房價格比二手房價格高才是正常現象,應高多少呢?大家看看這個均價差距就知道,(1.63萬-1.5萬)*1.5萬*100%=8.6%,一般來說,高8-10%都是合理的。

像最近上海某樓盤賣近200億,其實是非正常現象,就是我們常說的價格倒挂盤,新房售價差20%以上了,一套4000W的房子,如果按照周邊二手房價格算,賬面浮盈1000W,不搶才怪呢。

如果再把這個公式套上去,新房應該賣5500W才對。所以,你不知道身邊新房價格賣貴了還是賣便宜了,直接與周邊同品質二手房價格比一下就知道了。

當然,現在的市場是非正常市,開發商往往也沒那個底氣定得比周邊價格高。對于現在買房的人來說,買新房肯定是比二手房劃算很多,這個潛在差距會在市場正常以後逐步體現出來。

回到正題,說說新房與二手房的走勢出現背道而馳走勢的原因。

其實,我在去年就談論過這個話題。新房與二手房市場表現差距將會越來越大,原因很簡單,雖然建了很多房子,但無論是內部戶型,還是外立面,都是在高周轉運行模式下留下的時代産物,經不起歲月的侵蝕。

還有一個根本原因是,除了個別一線城市,其他99%的城市都不需要那麽多大高樓,如寸土寸金的深圳,其城市開發強度也不超過50%,其他城市更是有多得數不清空地待開發。就連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建成區20%都不到。說白了,此前一直控制土地供應的節奏,大都以建高樓爲方向,二十多層,三四十層的住宅比比皆是,是符合當時的快速城市化節奏的。

但隨著國家宣布房地産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轉變以後,各省市開始扭轉此前的土地供應方式,並修改了此前的規定,從一線城市到五六線城市,容積率大幅下調,對應出來的産品就是別墅、多層、最多十多層的房子,大高層一夜之間不見了。

看到這裏應該明白,現在二手房市場上挂出來賣的房子,大高層占據了絕對主力,因爲業主知道,他們有更好的産品可買,趁很多人還沒反應過來,即便是低價也要賣掉他們。

因此,你會看到,此前單價很高的高層産品,房齡也不太久,但現在可能只有3年前的55%-75%的價格,這些價格,是當時想都不敢想的。有機構用了一個非常貼切的表述,“看看你所在城市的二手房價表,滿眼都是降價房源”,無不反映出當下二手房市場的艱難。

我們把“新房與二手房背道而馳的走勢”稱之爲“第一次拐點”,那麽,“第二次拐點”又是什麽呢?這就是“土拍市場也開始兩條腿走路了”。

根據機構的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前3個月,全國300城土地出讓金2180億元,同比增長10%,而住宅樓面均價同比更是上漲了23.5%。

像北京、上海等熱點城市,土拍頻現搖號情形,一些地塊有數十家房企角逐,往往要經過幾十輪,甚至上百輪的報價爭奪,不可謂不激烈。杭州、合肥、廈門、蘇州、甯波等多個城市拍出“新地王”。

而與此同時,樓市宇宙中心杭州卻出現了土拍流拍情況,在3月29日一天,5塊地有2塊地都是流拍,占比40%。

我們說,冷市往往最能檢測出“含金量”,全國樓面均價大幅上漲,一個根本的原因是各城市爲應對市場下滑,紛紛拿出了塵封多年的“好東西”,多年不供地的地段開始上新了,而且容積率和位置大都是絕佳。開發商敢拿地,不是說當下的市場如何,而是來源于一種說法叫確定性。

比如說,蘇州的那幅6.5W一平米的宅地,周邊二手房價都12W了,密度低至1.0-1.02,完全可以做別墅的産品。即便其他區域的人都不來買,這樣的産品一旦上市,就是區域內部的改善客戶就足夠消化掉了。

而與此同時,那些容積率高,且地段不好的宅地,並不能給開發商帶來確定性的回報,他們甯願失去市場占有率,也不想入坑。

分析到此,我們應該清楚一個邏輯,無論是本輪樓市的第一次拐點,還是第二次拐點,其實都有一個共性,可以說是出奇的一致,那就是房産分化時代到來,意味著2024年房産兩大走向或清晰了。

第一個是品質改善住宅將成香馍馍。

有資深業內人士說過這樣的話,現市面上存在的房子,90%以上都不符合住房發展趨勢,說白了,都是要淘汰的産品,都是房地産快速發展二十多年的建築材料堆砌,高周轉下的産物。只解決了沒房的問題,並沒有滿足大家對舒適居住的追求。

國家自然是看到這一症結所在,住建部在今年提出了兩個理念,一個是下大氣力建設好房子,另一個是說未來的房地産發展空間巨大。很含蓄,但說得也很明白。用一位很知名專家的說法解釋是:

未來二十年,不要以爲我們的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已經超過40平米了,起碼有一半的房子將要拆掉重建。

不得不說,還有這麽多房子要拆遷,後面將蓋更多的品質改善房,涉及的相關産業鏈條産值、就業和經濟發展,都是無法估量的前景,房地産發展空間能不大嘛。

第二個是同質化的剛需房或成燙手山芋。

不止一次說過,保障房大量上市(其實現在很多保障房就是市面上新建的商品房,以房票安置的形式或者直接收購過來做保障房),將對現有的剛需房形成直接競爭,而且後者完全處于劣勢。

什麽叫同質化的剛需房?一是面積較小,現在不少城市開始取消90平米以下房源占樓盤70%比例規定,因爲管理層意識到剛需越來越少,像這種小三房,除了空間足夠多,每個房間都較小,一個衛生間也不符合改善家庭的需求。

二是房齡大,目前二手房挂牌房源中,房齡在10年以上的房子,占比超過了85%。正如前面所說,高周轉時期蓋的房子,無論是在材料上,還是工藝上,都不能做到曆久彌新。

當然還有其他因素,比如物業差、周邊城市界面差等等,都會影響到剛需房的價值。此外,還有一個因素,主要還是房地産二十多年快速發展,這類房子發展更多、更快,說直白點,就是存量太大。如果非要厘清國家說的“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轉變”意思,大抵說的就是這類房子供大于求吧。

最後,別誤認爲後面還有很多房子要拆遷,你持有的房子能發達一筆,很現實。

道理很簡單,如果持有的是大高層,本身就是三四十層了,按照1:1.5拆遷賠付比率,加上建築成本以及其他稅收等等,樓層還需再翻一倍才不會虧,現實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不符合住宅發展趨勢,也算不過賬,自然沒人主動來找你拆。

當然,如果本身就是低矮建築,即使你無所謂,人家也會主動跟你聊拆遷的,畢竟,你好我好大家好嘛。

3 阅读:3620
评论列表
  • 2024-04-02 06:13

    今年最大的雷,違規炒房的10萬億經營貸三年大限陸續到期了…炒房客成了熱鍋上的螞蟻,虧本也得賣,想想吧,房價腰斬再腰斬才是真正的底部!

  • 2024-04-02 09:12

    專療子媱言惑衆。在3月18號,根據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2月的新房銷售面積爲1.13億平方米,同比下跌了20.5%,銷售額同比也是下跌了29.3%,這個成績相信大家都是感同身受的,量價齊跌是唯一能形容的詞彙了,超20%的跌幅也讓今年的小陽春的呼聲 3月31日消息,據中指研究院統計,2024年1-3月,TOP100房企銷售總額爲8978.3億元,同比下降49%,! 相比百萬億空置房而言,猴年馬月才能賣完。

  • 2024-04-02 09:12

    北京海澱現在房價比幾個月前跌5w/㎡。 天津房價三連降,二手房挂牌近20萬套。 天津肝斬30%;長春↓20%;抵賬房子都是高抵來的,中小線城市占大多數,基本腰斬一半; 阜新老市區。老房一室的2萬元。 白菜價般便宜!雞西市密山一套67.8㎡的住宅拍賣,成交價僅4萬

  • 2024-04-01 23:10

    拐點?往哪拐,你以爲漲了,你買到手能賣出去嗎,生孩子沒人,卻天天再老去,人沒了要房子作甚,最重砸水手裏

  • 2024-04-02 12:02

    鄭州以舊換新,再不行買一套送一套

  • 2024-04-02 06:44

    自己有地方住就行了管那麽多幹嘛!

  • 2024-04-02 16:58

    房價漲了是好事?看對誰說吧。

  • 2024-04-02 17:24

    無眼睇。

  • 2024-04-02 18:40

    大利好來了。房販子已經是熱鍋上的螞蚱螞蟻,大家要順天而行,讓房販子得到應有的懲罰。順天而行,既是爲社會造福也是爲自己造福。

  • 2024-04-02 20:47

    我們遙遙領先[炸雞]

  • 2024-04-02 18:27

    又一個神經病出來說房價升了,實際三月份比一二月份更慘,搞不清楚這神經病是那裏忽悠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