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最渴望的4件事,父母越早知道越好

敖爸聊教育 2024-04-06 22:54:16

青春期,不管是對孩子自己,還是對父母,都是一個充滿挑戰和不確定性的階段。

孩子在這個時期的需求往往複雜且微妙,他們要經曆身體和心理的巨大變化,也試圖在成長的道路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如果我們深入研究就會發現,青春期孩子最渴望自己的情緒能被接納、錯誤能被包容、問題能被鼓勵、自由能被尊重。

以上這四件事,不僅是青春期孩子的成長需求,也是父母給予孩子的一份特殊的珍貴禮物。

01 給情緒留出空間

很多家長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青春期孩子的情緒就像是無法預測的雷雨,時而平靜,時而翻騰。

面對孩子的憤怒、挫敗或是失落,不少家長常常本能地采取“救援模式”:急忙提供解決方案、安慰、甚至是代替他們處理問題。

家長以爲這樣做是在負責,實際上,這往往是出于家長自身對負面情緒的恐懼和不耐煩。

這種“善意”很可能被孩子視爲幹涉或不被理解,從而引發他們更爲強烈的反感:

“我不想再聽了,你們根本就不懂!”

或是孩子在表面上接受,心裏卻早已將家長的關心視爲累贅:“知道了,知道了,你就別煩我了。”

此時,我們往往感到無奈,甚至開始質疑:難道我們之間的關系只能是這樣嗎?

但我們忽略了一個關鍵的事實——孩子的情緒並沒有得到真正的理解和消化,它們就像堵塞的雲層,遮蔽了溝通的陽光。

青春期孩子的情緒需要被看見,更需要有足夠的空間去呼吸和消散。

面對青春期孩子的情緒,我們可以嘗試以共情的心態去接納:我看到了你的掙紮,我理解你現在的感受。

與其急于解決問題,不如先給予孩子一段獨處的時間,讓他們學會自己處理和調整情緒。

給予孩子情緒足夠的空間,意味著我們承認了孩子作爲一個獨立個體處理情緒的能力。

這樣的空間不僅是對孩子的尊重,也爲他們接下來情緒平和的回歸留下了余地。

反之,如果家長總是急于排除負面情緒,可能無意中將孩子推入更加封閉的心理角落,使得他們在壓力下選擇反抗,而不是溝通和理解。

讓我們學會步後退,給孩子情緒的空間,這不是放棄,而是爲了孩子更健康的心靈成長和更緊密的親子關系鋪路。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不僅學會了獨立處理情緒,也會逐漸理解到:家是最能理解他們的避風港,父母是他們最親近和值得信任的夥伴。

02 給錯誤留出空間

青春期的孩子在嘗試獨立的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犯錯誤。

而父母的態度將極大地影響孩子對待失敗和挑戰的心態。

爲孩子提供一個可以犯錯的安全空間,意味著父母接受孩子的不完美,鼓勵他們從錯誤中學習和成長。

這樣的環境讓孩子敢于嘗試,勇于面對挑戰,逐漸培養出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信心。

因此,在漫長的教育道路上,包容孩子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錯誤同樣重要。

這是因爲,在孩子的成長路上,早期的錯誤成本遠遠低于成年後的失誤。

在孩子的世界裏,犯錯是探索未知的必經之路。在這個階段,錯誤尚在父母的守護下,有限且可控。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鼓勵孩子在犯錯中學習、在失敗中前行,是幫助他們獲得成長的關鍵。

作爲家長,家長的角色不僅是提醒和警示的燈塔,更是孩子堅實的後盾。

在孩子犯錯時,家長的任務是提供一個安全的回歸點——一個他們可以放心大膽嘗試、即便遇到失敗也不懼怕的避風港。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不只是在教會孩子不懼怕失敗,更重要的,是在教會他們如何在失敗中尋找持續成長的種子,如何在挑戰中綻放勇氣和智慧的花朵。

給予孩子犯錯的空間,實際上是在爲他們的未來鋪設一條更爲堅實和寬廣的道路。

03 給問題留出空間

在孩子的成長曆程中,遇到問題可以說是家常便飯,從小沖突到大挑戰,無一不在考驗著他們的應對能力。

很多家長在孩子遇到問題時,最初的本能反應往往是迅速介入,希望能夠立刻幫孩子解決問題,消除障礙。

然而,真正的智慧可能在于,給問題以“呼吸”的空間,讓孩子在掙紮與探索中成長。

這個觀點,盡管聽起來有點反直覺,但其實質卻蘊含了深刻的教育道理。

我們知道,問題的存在,其實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一個標志性事件,也是他們學習如何面對世界,如何與他人相處的寶貴機會。

在一次課堂上,已經上初三的敏敏因爲回答不出老師的問題而被老師批評,這讓他感到非常難過和尴尬。他回到家裏後,情緒很是低落。

面對這種情況,媽媽沒有任何的指責,而是選擇了和敏敏坐下來,聽他講述整個事件,感受他當時的情緒。

媽媽說:“我能理解你現在的感覺很糟,被老師當衆指出錯誤確實不好受。你的感受其實很正常,每個人都會遇到這樣的時刻。但重要的是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麽,包括怎樣處理這種情緒和經曆……”

在和孩子的溝通中,孩子媽媽並沒有立即提出解決方案,更沒有劈頭蓋腦地指責孩子,而是鼓勵孩子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解決這個問題。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敏敏媽媽觀察到孩子經曆了從抗拒到接受的過程。雖然他仍然對那次經曆有所芥蒂,但他已開始嘗試不同的應對策略,比如更加積極地准備課堂內容,避免再次出現類似的失誤。

這個問題並沒有如我們想象的那樣被迅速“解決”,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找到了它的出口。

更重要的是,敏敏在這個過程中學到了如何面對批評和失敗,如何調整自己的態度,這對他來說是一次寶貴的成長經曆。

所以,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我們可以試著不急于解決,而給問題留出足夠的空間和時間,讓孩子自己去體驗和解決。

這樣的經曆,雖然充滿了挑戰和不確定性,但也正是這樣的挑戰和不確定性,才能讓孩子成長得更快。

而這一過程,正是孩子成長的美妙之所在。

04 給自由留出空間

和兒童期的孩子相比,處于青春期階段的孩子更渴望獲得自由。

作爲家長,我們往往希望他們每時每刻都在學習、進步、成長。換句話說,就是要用“應試”來框住孩子。

但是,真正的成長並不是要讓孩子只圍著“應試”來轉個不停,有時候,給予孩子自由的空間,讓他們選擇暫時“逃離”應試,同樣也是一種重要的成長經曆。

在這裏,我們需要重新思考“給自由留出空間”的價值。就如同精心布局的中國畫,留白處往往能給人以無限的遐想,孩子的成長亦是如此。

這裏的“自由”當然不是放縱或無所事事,而是給孩子一個能夠呼吸、思考甚至是“偷懶”的空間。

我的孩子每周末都有一大段專屬于她的自由時間:或是沉浸在她最喜愛的書籍中,或是癡迷于自由創作中,或是陶醉于戶外遊戲中,或是選擇在夜間仰望星空……

作爲父母,雖然心裏會湧起一股“應該讓孩子多做點和應試有關的事情” 的想法,但我學會了按捺住這股沖動,給孩子留下這片“自由的時空”。

正是在這些看似“無所事事”的時光裏,孩子悄然學會了自我探索和自我反思,開始明白什麽是她真正感興趣的。她開始嘗試更多的新事物,閑暇之余,只是一個尚就讀小學的她完成了數十萬字的小說創作和幾百首的詩詞創作。

這種“自由”的體驗,對于孩子來說,是一種難能可貴的自我發現之旅。它教會了他們自主管理時間,同時也激發了他們內在的動力和創造力。

更重要的是,它讓孩子理解了自律不是被迫的,而是出自內心的一種選擇。

如果不是一種心靈的自由和對生活的熱愛,孩子是不可能在沒有任何外在壓力之下創作出大量的作品的。

因此,爲孩子的成長留出自由的空間,讓他們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尋找到自己的節奏和方向,也許會比我們設定的任何教育計劃都來得更有意義。

結語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這四個“空間”,構建了一個支持和理解的框架。

它們不僅爲孩子的青春期鋪設了一條自由成長的康莊大道,更是在無聲中告訴孩子:無論成長的道路有多麽崎岖,父母永遠是你最堅強的後盾。

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中,青春期不再是挑戰和沖突的代名詞,而是成長和理解的美好時光。

1 阅读:315

敖爸聊教育

簡介:專注0-15歲親子教育,有效解決父母教育困惑和養育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