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被雍正處死的張廷玉親弟弟,真實曆史中是怎樣的命運?

孤寡老人講曆史 2024-05-05 15:45:14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有一樁關于科舉舞弊案件的劇情,算是整部劇的一段高潮劇情。

根據劇情,從副主考李绂發現考題泄露,到找李衛求助,李衛帶兵封鎖考場找證據,再到雍正一怒而斬殺官員,讓觀衆看得大呼過瘾。

這起案件牽扯到了雍正的兒子弘時,最終出來頂罪的是當科主考官、張廷玉張中堂的親弟弟張廷璐。

最終,雍正下令公開處斬張廷璐,及另一案件、山西虧空案的主謀人、山西巡撫諾敏,還讓百官到刑場圍觀,其中就有張廷璐的親哥哥張廷玉。

其實,這段劇情純屬虛構,兩位被殺的高官,在真實曆史上並未被殺,相關案件劇情自然也是虛構。

雍正朝沒有叫諾敏的山西巡撫,康熙朝倒是有個叫諾敏的同名官員,此人出身顯赫,是康熙朝剿滅三藩之亂的大功臣圖海之子,爲官後基本上是在朝廷任職,沒有到地方爲官的履曆,他在康熙朝就病死了。

本文主要介紹張廷璐,這個人是個牛人,他一家父子兄弟也出了不少牛人。

張廷璐出自桐城張氏,是當地有名的官宦家族,張家在清朝的崛起始于張廷璐的父親張英。

張英于康熙二年中進士,進入官場,康熙四十年致仕,康熙四十七年去世,生前曾官居宰相,深受康熙皇帝的信任。

張英是著名的儒學家,經常給康熙皇帝講解儒學知識,還受康熙之托,給皇子們上過課,其中就包括康熙朝的皇太子胤礽,以及後來的雍正皇帝。

所以,張英其實算是雍正的老師,這也爲張英的兒子們在雍正朝受到重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有這麽一層關系,即便曆史上的張廷璐真犯下了如電視劇那般罪過,想必雍正也會法外開恩,決不至于對張廷璐下必殺令。

張英長子,張廷璐長兄張廷瓒生前,也已經成爲了康熙近臣,擔任過康熙的日講起居注官、侍讀學士,曾三次隨康熙出征漠北。

可惜,張廷瓒早亡,死于康熙四十六年,比張英還先死,張廷瓒若不死,日後也必然會是宰相。

張廷璐的另一個兄長張廷玉更爲大衆所熟悉,康熙三十九年考中進士,入仕清朝。

張廷玉雍正朝時爲相,是清朝著名的軍機處第一代軍機大臣,他一生曆經康雍乾三朝,見證了清朝的最鼎盛時期,他還是整個清朝唯一配享太廟的文臣、漢臣。

有張英這樣的父親,張廷瓒、張廷玉這樣的兄長,張廷璐本人學識也不弱,自然不可能混得太差。

張廷璐于康熙五十七年中進士,入仕清朝,他是當科第二名榜眼,上來就是授翰林院編修,入值南書房,遷侍講學士,直接成爲皇帝近臣,完全走的是父親、兄長的老路。

正常情況下,張廷璐只要資曆到了,當上宰相也是毫無問題,可惜,他前面有個兄長張廷玉已經爲相了,他就不可能再往相位上走。

同樣,他的長兄張廷瓒若不死,走上了相位,也就沒有後來的雍正、乾隆兩朝名相張廷玉了。

而且,因爲張廷玉的原因,爲了避嫌,張廷璐在官職任命上有些講究,一生基本上都是擔任教育類官員,而且,在朝廷任職少,在地方任職多。

張廷璐在朝廷中曆任國子侍講,國子祭酒,詹事府少詹事、禮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職。

但張廷璐長期以地方學政的身份,在地方上主持科舉及教育工作,主持過河南、江蘇、浙江、江西等地的鄉試。

張廷璐在雍正朝唯一犯的過錯是,雍正元年時,他出督河南學政,主持當地科舉考試時,因有學生集體罷考,導致他被免職,但很快就被起複了,畢竟,他有個兄長叫張廷玉。

雍正、乾隆兩朝更叠時,張廷璐在江蘇學政任上,當時他已經當了六年江蘇學政,知道乾隆在更換各省學政,發現沒有他的名字,就上奏要求調換。

而乾隆卻表示:張廷璐做得很好,繼續當下去。由此可知,張廷璐的官聲非常不錯。

張廷璐是康熙朝末期進入官場,乾隆朝九年辭職還鄉,也算三朝老臣,他一生並沒有多少重大失職行爲,還被贊譽爲“三朝舊臣,後進楷模”。

乾隆十年,張廷璐病逝,一生波瀾無驚,從才華上來說,他的官途應該走得更高,但因爲兄長張廷玉的原因,他也只能做到侍郎級別這個地步了。

從張廷璐的生平來看,他本人及他的家族都是很牛的,如果在真實曆史上,張廷璐要是主持朝廷進士科舉,相信沒人能買通或逼迫他搞舞弊行爲,他也有底氣拒絕,哪怕對方是皇子。

而且,一般來說,像張家這種在當地及周邊地區的士紳群體中,有相當影響力的大家族,除非是牽扯到造反案件,或文字案件這樣觸及到皇帝底線的惡性案件中,皇帝不會對這些家族中的人物處以極刑。

張廷璐即使真犯了如《雍正王朝》中那樣的重大過錯,雍正頂多就是判他流放,並且,過一段時間,還會赦免,皇帝也離不開有影響力的官紳家族幫襯,何況張廷璐他爹張英還教導過雍正學識。

乾隆皇帝曾經因爲張廷玉結黨,以及倚老賣老,氣得剝奪張廷玉配享太廟的資格,後來也咬著牙還回去了,除了遵從雍正的意願外,也因爲乾隆知道,不能把張家這樣的大家族得罪死。

1 阅读: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