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港劇《楚漢驕雄》,看鄭少秋、江華等老牌演員如何“楚漢相爭”

影視悠遊君 2024-03-25 09:48:52

我是悠遊君,持續分享影視文娛優質內容,閱讀本文前請點個“關注”,感謝支持!

前陣子翻看多年前的日記,翻出一部多年前看過的電視劇《楚漢驕雄》,懷念當年無數的經典港劇,那一段百花齊放的黃金時期。

《楚漢驕雄》是香港無線電視出品的古裝劇集,由李添勝監制,鄭少秋、江華、吳美衍、張可頤主演。

該劇主要講述了秦末動蕩之時,劉邦和項羽這對好友在造化弄人之下爭奪天下,胸懷大志的項羽,一生以反秦爲己任,結果卻落得烏江自刎,性命不保;而出身市井的劉邦本無爭霸之心,偏偏最後竟得到天下的故事。

以往不曾覺得這段時期的曆史吸引我,雖然我一向對曆史非常感興趣,但看了這部劇後我突然對這一特殊時期有了莫大的興趣。

揭竿起義、楚河漢界、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蕭何月下追韓信、胯下之辱、韓信點兵多多益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出爾反爾……諸多耳熟能詳的故事均出自楚漢爭雄時期,那些我喜愛的、崇拜的英雄事迹,雖不能一一曆數,但也能娓娓道來。

漢劉邦與戚姬,楚項羽與虞姬,那曾幸福卻最終淒美的驚世愛情,是我欽羨、向往卻也歎惜的,人生得此驚世之愛,死又何足惜?

看完此劇令我最印象深刻又念念不忘的人---張良(字子房)。

以往對張良的印象只是一個小故事,說一位老人于橋下落鞋,命路過之張良于橋下取鞋,並幾次三番抛鞋令其取鞋,如此戲耍張良,但張良卻絲毫不以爲意,于是老人贈送他一本天書,傳說是昔年姜子牙所寫之謀略,此後,張良熟讀此書,成爲曆史上著名謀臣,成名于諸葛孔明之前。

他原爲韓國之輔臣,後輔佐漢劉邦征戰天下,劉邦最終能取得天下有一部分原因就是緣自張良。

項羽乃百年難遇之曠世英雄,力能舉鼎,豪氣沖天,可惜剛愎自用,太過自信,最終使身邊追隨之良士一一離去,而劉邦卻是市井起家,寬懷大度,正因此自己無所能故而十分看重他人才能,所以後來才有諸多謀士良臣前來助陣。

其中幫他較多尤其數張良與韓信。而天下兵馬大元帥,戰無不勝的韓信原也由張良慧眼識才,助他投漢。

著名的“鴻門宴”上,項羽原爲殺劉邦,但在張良的計劃及幫助下,劉邦才躲過了一關又一關,後項莊假借舞劍准備刺殺劉邦,即有名的“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但劉邦仍在張良的幫助下險險逃過此劫,最後得以逃到蜀中。

劉邦本以爲將困死蜀中,後張良借韓信之力“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救得漢軍殺出蜀中,直取鹹陽。

後項羽與劉邦議和,定下“楚河漢界”,約定各分一半天下從此互不幹擾,但劉邦在韓信等一幹好戰人士的鼓動下,“出爾反爾”,于背後突襲楚軍,並設計令人于楚軍營外奏楚樂,令楚軍兵士思鄉心切“一夜楚歌,吹散三千子弟兵”,令楚軍兵士紛紛逃走,只余項羽親信數十人,此計爲有名的“四面楚歌”。

此時項羽最鍾愛的虞姬不願拖累于他,自刎身亡,項羽殺出重圍,逃自烏江,有心相助的船夫勸他渡江,他日再卷土重來,但項羽眼見只余自己一人,悲憤之下,拒絕渡江也自刎身亡。

漢軍追至此處,因劉邦下令取項羽人頭者賞銀千兩,漢軍兵士見項羽身亡便蜂擁而上,可惜一代英雄楚項羽便落得死無全屍的下場。

而劉邦至此取得天下,登基爲王,是爲漢朝。

張良最後避世隱居,落得清閑。于是我尤其佩服張良,惜查找相關書籍未果,只能搜尋其事迹中寥寥星點,也足慰我矣。

楚漢相爭,著名的一段曆史,因此衍生了許多後世耳熟能詳的成語,還有衍生的楚河漢界的象棋……

那是一段經典的曆史故事,老劇百看不厭,今天翻出來分享一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出來看看。

原創不易,抄襲、盜用必究!!!

往期文章推薦:

李雪琴熒幕初吻給了他,《故鄉別來無恙》真實的令人感動

第一次這麽喜歡看一女兩男,《故鄉別來無恙》張沛謝陽劉楓請鎖死​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