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榮桓的親弟弟,軍事能力出衆,可惜加入了國民黨部隊

栩說曆史 2024-03-23 17:58:27

回首近代史,這其實是一段中國人民奮起反抗侵略和壓迫,追求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的曆史。同樣,這也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曆史,無數仁人志士在爲了國家和民族的獨立解放運動中抛頭顱、灑熱血。他們有的貢獻了自己的生命,有的則舍棄了感情,以自己人生的殘缺和命運的曲折,最終換來了國家的解放。因此這段曆史,即使在我們今天看來也充滿著悲壯和令人唏噓的細節。

我們所熟知的毛主席、朱德元帥還有周總理,他們的故事我們已經耳熟能詳,自然不必多說。而在十大元帥中,有一個人,他的人生軌迹同樣曲折,而他的親人在人生軌迹的選擇上,曾經與他背道而馳,但最終卻依然能夠迷途知返,走上了正道,這段經曆,更加令我們感到傳奇,這位元帥就是羅榮桓。

當然要講述這段經曆,我們就需要先去聊聊羅榮桓的人生。畢竟兄弟兩個人的人生是密不可分的,羅榮桓所經曆的事情,他的弟弟自然也經曆過。

羅榮桓出生于1902年,這個時候大清朝還沒有滅亡,中國依然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人民群衆生活在一派水深火熱之中。同樣的,外國殖民者也在瘋狂壓榨著中國,希望能從中國榨取更多的利益。

而作爲湖南人的羅榮桓面對這種情況,從來沒有認命,畢竟湖南人在近代曆史上就以“霸蠻”著稱。面對外部的挑戰,也曾經誕生過曾國藩、左宗棠這樣的出色人物。

所以梁啓超先生也曾經說過:“中國不可一日無湖南”。從小的時候開始,羅榮桓就期待著,能夠在將來的學習中找到一條中國未來的出路,想辦法讓中國變成一個不一樣的狀態,真正做到“富國強兵”,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羅榮桓的家境也是不錯的,所以當他開始讀書的時候,羅榮桓的家中就資助羅榮桓一路認真學習,他在學校裏接受了多種思想的熏陶,在激烈的碰撞中,最終確定了馬克思主義的道路,才是自己要堅持走一輩子的道路。並且他在此時也立志,將來要變成一名共産黨人,真正去爲了國家和民族的事業而奮鬥。

後來的羅榮桓考到了青島大學,當時的青島還是德國的殖民地,但隨著一戰結束,日本人強行接管了青島,並且打算在青島繼續實行殖民統治。所以當時就爆發了“五四運動”,五四運動的口號之一,就是“外爭主權”,希望當時的北洋政府能夠堅定起來捍衛青島的主權。當時身處青島的羅榮桓,自然也參與到了學生的遊行活動中,並且成爲一名出色的領袖,在組織學生抗議和示威的過程中,展現出了領導的天賦。

所以當時的黨組織也非常器重羅榮桓,在羅榮桓畢業後就給他下達命令,讓他回到武昌的中山大學讀書,並且在中山大學裏發展黨組織群體,吸納更多的青年志士,爲黨組織補充新鮮的血液。此時的他,已經擁有了在許多具體問題上的處理經驗,也能夠遊刃有余地面對複雜的環境。

而這也爲後來羅榮桓參與到革命根據地的建設奠定了基礎,可以說正是因爲這段組織學生的經曆,才讓羅榮桓在未來有了更優秀的革命能力和革命意志,爲他之後的輝煌革命事業埋下了伏筆。

而羅榮桓的弟弟羅湘,則走上另一條道路,他其實也是一位優秀的青年,但最終卻選擇了跟哥哥完全不同的前進方向。

羅湘比羅榮桓小了兩歲,是1904年生人。說起來,兄弟兩個也是從小一起長大的,感情非常好。所以在最初,羅榮桓不管是在青島讀書還是去了武昌,都帶著羅湘一起,他也希望能憑借自己的以身作則,給羅湘樹立起來一個好的榜樣,以此來引導羅湘走上一條正確的道路。

而羅湘也沒有辜負哥哥羅榮桓的期待,不管是個人層面的表現,還是在革命道路上展現出的狀態,也都堪稱是一名“模範青年”。尤其是在羅湘畢業之後,目睹了當時中國軍閥割據和百姓困苦的現狀,他一心認同當時孫中山先生的想法,認爲只有革命才能報效國家。

于是羅湘便加入了黃埔軍校,成爲了裏面的一名優秀學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羅湘跟後來的羅瑞卿、廖耀湘,還有著名的間諜頭子戴笠等人都是同學。那屆的學生裏面可以說是“群英荟萃”。不管他們後來是成爲了共産黨人,還是依舊在國民黨內待著,每個人都可以說成績不凡。

但是作爲哥哥的羅榮桓,還是從一開始就看出了國民黨內部的反動本質,尤其是在孫中山先生離世後,蔣介石領導下的國民黨右派占據了主流的話語權。他們的背後是當時中國的大資本家以及封建和買辦勢力,這些人從本質上是仇視革命的,同時更不希望中國走上解放之路,所以他們必然會在關鍵時刻搞排除異己的措施,並且想辦法對共産黨人進行血腥的屠戮。

于是羅榮桓便想辦法,希望能夠勸說自己的弟弟羅湘離開國民黨。尤其是在“412反革命政變”後,專門托人給羅湘帶去了一封信,向他說明了國民黨當時的狀態,並且試圖說服自己的弟弟退出國民黨,加入共産黨,走能夠拯救中國的正道。

只可惜當時的羅湘年紀還太小,不能明白哥哥的深意,在他眼裏,哥哥雖然比自己年長,見識的東西可能也多一些,但是還是在一些問題上負擔太重,他覺得哥哥的看法未必比自己更對,共産黨也不一定就比國民黨更可能拯救中國。

所以羅湘並沒有聽從哥哥的勸告,反而是繼續在國民黨的陣營中留了下來,他覺得至少從他的角度來看,國民黨未來還是有潛力的,而且至少國民黨看上去真的比共産黨整整體實力更強,不是嗎?

但是很快羅湘便意識到,自己還是太年輕了,從黃埔軍校畢業後,羅湘便投入到了北伐的事業裏,按理說他黃埔畢業生的身份,應該是最可靠也最被重用的那批人,畢竟誰都知道,蔣介石是黃埔的校長,而黃埔畢業就等于是“天子門生”。但是羅湘在國民黨中卻備受排擠,無論是多麽好的待遇都輪不到他,明明是黃埔系,但是卻成了“雜牌”,甚至在很多時候被明裏暗裏地懷疑他的忠誠,羅湘此刻才意識到,國民黨內的黑暗和腐朽,已經到了一個不可救藥的程度。

這還不算完,如果說只有排擠也就罷了,羅湘更要命的是會被逼到很多時候去打一些實力懸殊的仗,甚至在有的時候,明明是送死的局面,但國民黨還是會排出羅湘,原因想想也很清楚,那就是羅湘的身份,他是羅榮桓的弟弟,哪怕自己自證清白也沒用,自己的哥哥就是一個共産黨,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羅湘再怎麽努力,也換不了國民黨內高層的信任。

這個時候羅湘才明白,自己哥哥當時對于自己的建議是多麽正確,國民黨內已經到了一種怎樣的程度,這些基本是無法改變的,此刻的羅湘能考慮的就只有怎麽面對自己的未來,或者說怎麽能擺脫當下這種被排擠的局面。

最後他想到的方式,就是重新走上正確的道路,回到我黨的懷抱。

在1947年的時候,羅湘決定解甲歸田,畢竟抗日戰爭已經打完,他繼續留在國民黨的軍隊中也沒有意義,基本上也就是爲未來打內戰做准備了,但羅湘又不想參加一場“中國人打中國人”的戰爭,所以他最終選擇的還是重新成爲一名普通的老百姓。

在1949年的時候,解放軍來到了羅湘的家鄉,羅湘組織起了隊伍,加入了解放軍,也重新見到了哥哥羅榮桓,這對已經相互別離數十年之久的兄弟,重新會面,他們之間有著許許多多的話要說,也同樣有很多要交流的情感。實際上這段經曆也讓羅榮桓和羅湘對于親人之間的感情以及國家和民族之間的體悟有了更深的了解。

兄弟之間在動亂的年代,也許會走上不同的道路,但是相互之間的感情不會因爲選擇而發生改變,真正的親人,在經曆了分分合合後,終究會走到一起,回到身邊。

而這時候的國家和民族,也將迎來新生,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中國以一個全新的姿態傲立于世界的東方,當年羅湘和羅榮桓的期待也終究達成,兄弟兩個人同樣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後來的羅湘,也爲了社會主義的建設做出了許許多多的事情和貢獻,經曆了各種波折和動蕩,最終于1982年病逝,他的人生也可以說得上非常傳奇了,而他和哥哥羅榮桓的故事,也成爲了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話。

2 阅读: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