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後一任錦衣衛指揮使,深谙官場之道,最後混成大清首位總督

吳學華看天下 2024-05-09 16:20:13

在曆史上,很多人都生活在矛盾裏面,他們既不是忠臣,也不是奸臣,只是權衡利益的貳臣。

什麽是貳臣?那就是一輩子侍奉了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王朝,這樣的人其實還挺多的。

任何一個朝代建立之後,都會用一些前朝的臣子,原因很簡單,因爲前朝的臣子有勢力,能夠起到安穩社會的作用。

不過,從政治方面去考慮,前朝的臣子一般都不會得到重用,但也有人混得不錯。

大唐開國之後,一些前朝重臣照樣得到重用。李孝恭、李神通、李道宗,柴紹、長孫無忌、長孫順德、高士廉(是長孫無忌、長孫皇後的舅舅兼養父),他們都是李氏宗親或者外戚,自然得到重用。

李靖、尉遲恭、秦瓊、杜如晦、房玄齡雖然是舊朝之臣,但他們原先的職位都不高(李靖原本是隋朝的馬邑郡丞,尉遲恭是隋朝的朝散大夫,杜如晦是隋朝的滏陽縣尉,房玄齡隋朝的羽騎尉、隰城縣尉),投靠李淵之後,爲大唐立下了功勞。

但也有位高權重者,比如屈突通,是隋朝大將,而蕭瑀,則是隋炀帝的外戚重臣,宇文士及是隋朝的驸馬、內史令,他哥哥宇文化及還差點打敗李淵。

這些人都得到李淵父子的重用。

同樣,趙匡胤黃袍加身之後,後周郭威手下的範質、魏仁浦、王溥三個重臣,得到趙匡胤的重用。

明朝末年,有一個叫駱養性的人,他本人是明朝最後一位錦衣衛指揮使,卻在投降大清之後,混成了清朝第一位總督,連洪承疇那樣的人,都自歎不如。

爲什麽自歎不如?因爲洪承疇那麽替大清賣力,才混成太保兼太子太師,從一品官員,雖然位高權重,卻處處遭到大清皇帝的猜忌,要用的時候,拿出來鎮壓漢人,沒用的時候,放進籠子裏,甚至還落下一個千古罵名。

反觀駱養性,對大清朝廷的貢獻,遠不如洪承疇和吳三桂等人,卻不聲不響的就混到了清朝第一位總督,正二品地方大員,還沒有那麽大的罵名。

駱養性究竟有什麽本事呢?

祖上的功德由錦衣衛入仕

駱養性的祖籍是湖南甯遠(今新田縣駱銘孫村人),他祖上跟隨朱元璋立下軍功,且並未卷入明朝初期的幾宗大案,屬于世襲功勳家庭出身。他高祖父駱勝位羽林衛正千戶,跟隨明睿宗朱祐杬到湖北,在封地的興王府擔任王府的護衛,駱勝去世之後,職位由兒子駱安世襲,由于駱安辦事勤快且勤勤懇懇,深得朱祐杬的重用,升任王府護衛統領。

照這樣的發展,駱家的子孫後代,充其量也就是繼續在王府內當護衛統領。但有時候運氣來了,城牆都擋不住。

正德皇帝朱厚照歸天,沒有子嗣,當時朝廷大臣與太監勢力爭鬥,首輔楊廷和援引《皇明祖訓》中“兄終弟及”的原則,在衆多朱家繼承人當中,選了沒有任何勢力背景且“聽話”的興王朱厚熜。

朱厚熜成了嘉靖帝,爲了鞏固自己的勢力,也爲了自己的安全,就把王府的一幫護衛帶去了京城。

屬于駱氏家族的高光時刻終于來臨了。

嘉靖帝繼位後勤于政務,整頓朝綱,推行新政,打擊太監勢力,駱安也一步步官至錦衣衛都指揮使。

駱家是從洪武時期就熬過來的,深知伴君如伴虎的大道理,他們只忠于皇帝,不卷入黨爭,所以能夠得到後來幾任皇帝的重用,保全了家族的勢力。

當時進入錦衣衛的路線有兩條,一是襲官,二是武舉。一般來說錦衣衛內部,尤其是高層當中襲官的占大多數。

駱安的親生兒子去世,過繼了一個侄子駱秉良,駱秉良的官職不高,世襲錦衣衛帶俸正千戶。但駱秉良替兒子駱思恭找了一個有勢力的老丈人,錦衣衛都指揮使趙夢祐。

萬曆年間,趙夢祐提攜女婿駱思恭,駱思恭有世襲家族背景的光環,加上嶽父的助力,最後官至少傅兼太子太傅、掌錦衣衛事都指揮使、左軍都督府左都督。

駱思恭的兒子就是駱養性。

深谙朝廷黨爭的厲害,左右加以利用

駱養性一出生,就是妥妥的官N代,駱氏家族在大明朝廷根深蒂固,整個大明錦衣衛,都在駱家的控制下。別看錦衣衛事都指揮使只是三品武官,但卻是皇帝的親信,專門替皇帝對付朝臣的,連一品大員見到他們,都嚇得發抖。

駱養性從小就習武,並被父祖灌輸了官場不倒翁的智恒之理。天啓三年(1624年)十月,因爲父親的功績,得以恩蔭世襲錦衣衛百戶(正六品),由此得以入仕,後于崇祯二年(1629年)升任南鎮撫司佥書,于崇祯十年(1637年)升任都督佥事(正四品)。

南鎮撫司掌管錦衣衛所有刑名,兼理軍匠。換句話說,南鎮撫司就是查家賊和內鬼的。別看只有四品官,但權力大啊!

看過電影《繡春刀》的人都知道,區區一個錦衣衛千戶(正五品),都那麽牛哄哄,敢對一品大臣動刀子。在電影中,總旗(正七品)盧劍星畢生的願望,就是想續上父親留下的百戶職位。而最有本事的沈煉,連從七品的小旗都沒有混上。

崇祯皇帝多疑,懷疑有朝臣暗通關外的滿金。駱養性他爹駱思恭就是被魏忠賢打壓而憋屈死,所以崇祯皇帝重用駱養性。

駱養性果然不負所望,替崇祯皇帝平息朝廷黨爭,立下了功勞。但他也深知崇祯皇帝多疑和善變的性格,所以在行爲處事上,小心謹慎力求自保。

崇祯初年間,首輔周延儒與次輔溫體仁明爭暗鬥,崇祯上位之初,帝位不穩,所以只能坐山觀虎鬥,最後周延儒輸給了溫體仁,丟官歸隱。駱養性身爲崇祯皇帝的親信,盡管與周延儒有過節,卻沒有乘勢落井下石,因爲周延儒雖然被罷官,但當了首輔多年,朝野勢力龐大。

雖然崇祯皇帝勵精圖治,但大明朝廷千瘡百孔,上下貪腐橫行,連崇祯皇帝都有小金庫。崇祯十三年(1640年),由于大明軍費嚴重不足,明軍無法有效抵擋滿清的軍隊,滿清一度打到皇城腳下,在這麽下去,大明江山不穩。

崇祯皇帝于是號召群臣捐款,可是響應寥寥,駱養性看懂了崇祯的意思,捐款68兩,好歹維護了皇家的臉面。他心裏有小九九:你皇帝都藏私房錢,我能不藏一點,再說了,我一下拿出幾萬兩,你秋後算賬,辦我一個貪腐重罪,怎麽辦?

所以,崇祯皇帝籌不到銀子,也是他本人的原因造成的。

這一年,複社領袖張溥、禮部員外郎吳昌時等人,力主崇祯皇帝起用周延儒。于是,駱養性暗示溫體仁繼續對周延儒進行打擊。只有朝臣爭鬥,皇帝才能坐得穩。所以,駱養性的出發點都是忠君。

就這樣,由東林黨人熊開元和給事中姜埰彈劾周延儒的鬧劇上演了。當時周延儒已經歸隱多年,當時朝中掌權的首輔薛國觀,是溫體仁的親信。溫體仁以爲這一下能夠徹底痛打流水狗,哪知他們都忽略了崇祯皇帝。

由于溫體仁的勢力過大,本來崇祯皇帝就想啓用周延儒對付溫體仁。這一下,熊開元和姜埰撞在了槍口上,兩人都被下了錦衣衛大獄,崇祯皇帝下令駱養性嚴查其背後主使。

按照崇祯皇帝的意思,是想接著這件事,打擊溫體仁的勢力。站在駱養性的角度,本就與周延儒有矛盾,所以有意袒護兩人,把審訊結果上奏後,崇祯皇帝很不滿意,要求其嚴加審訊,務必查出其幕後主使。

這是一個非常考驗辦事能力的關鍵,如果牽扯出薛國觀和溫體仁,周延儒一旦複出,駱養性的日子不好過,所以他一直拖著。

一天夜裏,一個太監手持崇祯帝禦筆,命令駱養性秘密處決二人,駱養性當時有些懵,弄不懂究竟是崇祯皇帝的本意,還是宦官勢力落井下石。他想起楊漣和左光鬥的案件,負責此案的錦衣衛千戶田爾耕和許顯純,結果都被東林黨清算,成了皇帝的棄子而慘殺。

駱養性非常精明,他首先把崇祯皇帝想要秘密殺掉兩人的消息散布出去,接著入宮去見崇祯帝,提出了意見:如果熊開元和姜埰該死,皇上就應該下明诏,讓天下都知道他們的罪行,直接押到午門外斬首示衆。如果秘密處決,讓天下人怎麽看?讓滿朝大臣們怎麽看?

而這個時候,薛國觀領著一幫人入宮,質問崇祯皇帝爲何要秘密處置熊、姜二人?崇祯皇帝連忙說沒有這件事,結果此事最終不了了之。

駱養性卻趁機向崇祯皇帝進言,說薛國觀在宮內都有內線,還不把皇上放在眼裏。

崇祯皇帝命他調查,最後殺了那個傳信的太監。

不倒翁成功執掌錦衣衛

崇祯十四年(1641年)九月,周延儒重新被起用,任職內閣首輔。

朝廷內分爲幾派勢力,相互抨擊和排擠。不過太監的東西廠勢力已經日落西山,難有起色。

周延儒複出後,推翻溫體仁和薛國觀主政時的弊政,打擊二人的勢力,同時大肆籠絡人心。他知道駱養性很會辦事,故而極力拉攏,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推薦駱養性出任錦衣衛都督同知,不久,又以駱家曆代對朝廷的“忠君”爲由,推薦駱養性出任督掌錦衣衛事。

此時,周延儒而推舉遭到內閣次輔吳甡的極力反對,吳甡是東林黨人,周延儒早年曾經彈劾東林黨黨魁錢謙益,所以東林黨人都視周延儒爲逆賊。因此,當周延儒複出後想要啓用親家馮铨時,遭到吳甡爲首的東林黨人百般阻撓。

周延儒與吳甡二人勢同水火,各結黨羽,把朝廷弄得烏煙瘴氣,崇祯皇帝也是焦頭爛額。吳甡不但反對,而且提出罷免東廠、錦衣衛緝事。

東廠和錦衣衛對于朝廷大臣的控制力很大,吳甡的建議得到周延儒認可,兩個人暫時聯手對付錦衣衛,周延儒也奏請清理錦衣衛冗。

但是他們又錯了。

東廠和錦衣衛是皇帝的鷹犬,沒有了錦衣衛,大臣們更加爲所欲爲,甚至架空皇帝。崇祯皇帝並沒有聽進兩個大臣的建議,反而任命駱養性執掌錦衣衛。

駱養性正是利用了皇帝對大臣的猜疑,穩穩當上了錦衣衛一把手,他對周延儒和吳甡極爲惱恨,開始尋思報複。

崇祯十六年(1643年)三月,機會終于來了,飛報李自成攻陷鹹陽、荊州、承天等地,崇祯帝命吳甡督師湖廣,但吳甡巧媳婦難爲無米之炊,由于軍饷不足,這仗根本沒法打,一些明軍都主動投靠了義軍。

吳甡督師導致賊寇一步步坐大,駱養性趁機在崇祯面前進言,懷疑吳甡與李自成有通。崇祯帝氣暈了頭,下旨查辦吳甡。

吳甡倒了,周延儒的日子也好不到哪裏去。

李自成逼近京師,清軍也開始再次破關而入,大明朝廷內憂外患,無將可用。周延儒爲了擴張自己的勢力,自請督師。然而他率兵在外卻怯戰,整天與屬下喝酒,還上奏朝廷說連戰連捷。

其實周延儒那麽做並無不妥,大明前有狼後有虎,無論與李自成還是滿清哪一方開戰,都介于不利的態勢,最好的辦法駐紮在京師一帶,守衛京師等待外援,如果能讓李自成去關外與清軍作戰,明軍就能坐享漁翁之利。

爲了安撫崇祯皇帝的急躁,周延儒只能上表報捷,可惜他忽略了駱養性。

駱養性聯合東廠,查實周延儒駐軍通州後就停駐不前,每日與隨征的方士亮、蔣拱宸、尹民興、劉嘉績四位大臣和勤王的劉澤清、唐通、周遇吉、黃得四位總兵飲酒設宴。

崇祯皇帝得到錦衣衛的通報,還不相信,但是東廠也那麽說,就開始懷疑了。經過進一步查證,周延儒並沒有與義軍開戰,崇祯皇帝大怒,殺心頓起,但他考慮到周延儒年紀已大,且是當朝元老重臣,給了一個面子,令其致仕還鄉。

崇祯皇帝不殺周延儒,其他人不幹,給事中曹良直等人上表,說周延儒亂臣賊子,誤國誤民,最終周延儒被賜死。駱養性乘勝追擊,查出周延儒的死黨吳昌時貪汙、贓私巨萬,最終吳昌時被斬首示衆。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領大軍抵達京師城下,大明岌岌可危,可朝堂上還在內鬥。

天上掉餡餅,成爲清朝第一位總督

幾天後,李自成攻入城內,駱養性手下的幾千錦衣衛,並沒有保護崇祯帝殺出一條血路,導致崇祯皇帝自缢煤山。

李自成入京後,爲了籌措軍資,對明朝舊臣進行拷打追饷。駱養性在繳納了三萬兩銀子的軍饷後,總算是撿回了一條命,不過他的兩個弟弟都被義軍酷刑致死。

北京城內,被義軍拷打而死的大臣多不勝數,崇祯皇帝籌銀不到10萬兩,而李自成卻榨出了幾千萬兩。

大明的江山,其實就是被這些蛀蟲也蛀空的。

駱養性暗中聯絡舊部,錦衣衛開始四處偷襲義軍,義軍在城內的一些將領也被暗殺,時吳三桂迎清軍入關,義軍在京城也待不下去了,不得不出城應戰。臨走還把明朝太子朱慈烺等人給帶走了。

在北京城內,殘喘的明朝大臣已經不多,由于駱養性曾經位高權重,且手握數千錦衣衛,所以,他實際上成了北京城內的老大。

可是這樣的老大也不好當,錦衣衛與正規軍無法抗衡,駱養性暗中聯絡吳三桂,把京城這邊的事都說了。按照他的想法,是讓吳三桂設法引誘清軍與義軍開戰,大明坐收漁翁之利,順勢救回太子朱慈烺,則大明江山可繼。

沒想到,老謀深算的駱養性被吳三桂給玩了。

吳三桂實際實際投降了大清,卻寫信給駱養性,說已經救回了太子,不日班師回朝。駱養性與吏部侍郎沈惟炳等人,在午門設崇祯帝靈位行哭臨禮,准備于朝陽門外准備迎接太子,哪知等來的是大清的多爾衮。

多爾衮只給出了一個條件:不投降就屠城!

形勢如此,駱養性等人只能選擇降清。

當時京畿乃至河北一帶,遭遇了明軍和義軍的劫掠,人心惶惶、局勢混亂,多爾衮爲了穩定局勢,爲崇祯皇帝舉行了厚葬,安撫明朝舊官僚勢力,並廢除了明朝的苛捐雜稅。任命駱養性爲太子太傅、左都督,負責總督天津等處軍務,又籠絡了一批明朝舊臣,穩定社會。

就這樣,駱養性成爲大清朝的第一位漢人總督。這官職來的太容易,究其原因,還是多爾衮認爲他在明朝舊臣中的號召力,需要利用他這樣的人穩定局面。

順治元年(1644年)八月,大清與南明弘光政權談判,駱養性被懷疑與南明暗通部曲,革職爲民,但多爾衮念其迎降有功,故只革去總督之位,任留太子太傅、左都督銜。

順治二年(1645年)五月,大清朝廷爲了安撫漢臣,討論降臣功績,駱養性被加授太子太師,並無實權。

直到順治六年(1649年)二月,駱養性被任命爲浙江掌印都司,他還沒有去上任,就生病死了。

6 阅读:2498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