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下一步去哪兒

中國經濟周刊 2024-04-15 16:51:42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謝玮丨北京報道

近兩年,增額終身壽險、年金險、萬能險等分紅型保險産品成了“網紅産品”,因其提供保本保底收益而備受投資者青睐。不過,分紅險的投資回報並不固定,它與險企的投資經營狀況直接挂鈎。

面對長端利率中樞下移疊加資本市場低位震蕩,持有十萬億級資産的險企,投資表現究竟如何?

3月28日,A股五大上市險企2023年年報披露落下帷幕,其投資“戰績”隨之揭曉。在近日密集召開的業績說明會上,上市險企管理層透露了下一步投資動向和投資路線。險資如何看待未來的投資機會? 下一步去哪兒?

投資資産規模創新高,投資業績拖累淨利潤

得益于保險負債端的強勁表現,2023年上市險企的投資資産規模仍在高速增長。《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梳理發現,截至2023年末,五大上市險企投資資産規模合計高達16.08萬億元。

從投資資産規模看,中國人壽作爲大型機構投資者,截至期末,在管投資資産規模已增長至5.67萬億元,高居榜首。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次之,分別爲4.72萬億元、2.92萬億元,中國人保、新華保險投資資産規模也超過1.3萬億元。

不過,在投資組合管理中,規模與收益的平衡始終是一個難題:隨著組合規模擴大,維持與以前相同的收益水平會變得更加困難。

特別是在長端利率低位運行、權益市場震蕩波動的大背景下,疊加會計准則變更等影響,險企投資表現難言樂觀。

整體來看,2023年,五大上市險企的總投資收益合計3844.7億元,同比下滑15.24%;實現淨投資收益5524.2億元,同比下降0.45%。

投資收益呈現“一升四降”。具體來看,中國平安、中國太保、中國人保、中國人壽、新華保險2023年的總投資收益分別爲1238.99億元、522.37億元、441.15億元、1419.68億元、222.51億元,同比變動分別爲32.78%、-28.3%、-19.7%、-24.38%、-50.25%。

數據顯示,2023年,五大上市險企超16萬億元總體投資資産的收益率已降至3%附近。五大上市險企總投資收益率位于1.8%~3.3%區間,明顯低于2022年的2.5%~4.6%區間。淨投資收益率同樣整體下滑,位于3.4%~4.5%區間。具體來看,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中國人保、新華保險的淨投資收益率同比分別下降0.23、0.5、0.3、0.6和1.2個百分點。

投資收益下滑,拖累了一衆險企的淨利潤。根據年報,2023年5家上市險企合計歸母淨利潤1655.17億元,同比下降23.25%。具體來看,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中國人保、新華保險歸母淨利潤分別同比下降34.2%、22.83%、27.08%、10.23%和11.3%。

形勢不由人。上市險企集體宣布下調長期投資回報率、風險貼現率等經濟假設。整體來看,上市險企將長期投資回報率從5%下調至4.5%左右,風險貼現率由10%~11%不等下調至8%~9.5%不等。這也是時隔7年,上市險企再次下調長期投資回報率假設。

投資收益率假設是保險公司産品定價、准備金計提以及內含價值計算等關鍵環節的重要參數。調低未來投資收益率假設,意味著保險公司預期未來的投資回報會降低。

從保險産品的角度來看,其帶來的影響最終將反映在保險産品的各個方面,包括産品價格、保障範圍、投資回報等。

政策暖風頻吹

權益配置尚有提升空間

作爲近年來被寄予厚望的增量資金,監管部門此前多次呼籲中長期資金入市,對險資入市進行“松綁”。

去年9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于優化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標准的通知》,打開增量險資入市空間。10月,財政部下發《關于引導保險資金長期穩健投資加強國有商業保險公司長周期考核的通知》,將此前的淨資産收益率只考察當年值,改爲3年周期均值和當年值各占50%。

險資增配權益資産是否如期而至?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梳理發現,五大上市險企的權益類資産占投資組合比重均較年初有所提升,不過總體仍然保持低位。

據中國人壽披露,截至2023年末,公司投資資産達5.67萬億元,較 2022 年底增長12.0%。資金配置的主要品種中,債券配置比例由 2022 年底的 48.54%提升至 51.59%,定期存款配置比例由 2022 年底的 9.59%變化至 7.12%,債權型金融産品配置比例由 2022 年底的 8.98%變化至 8.46%,股票和基金(不包含貨幣市場基金)配置比例由 2022 年底的 11.34%變化至 11.20%。

中國人保則在年報中披露,截至2023年末,公司公允價值計量的權益投資規模由年初的2580.22億元增至3075.93億元,增加了495.71億元;所占公司投資組合比重由年初的20.1%增加至21.5%,增加了1.4個百分點。

此外,中國太保2023年報披露,公司堅持基于保險負債特性的戰略資産配置,投資業績表現較強韌性的債權類金融資産占比 74.5%,較年初上升 5.4 個百分點;股權類金融資産占比 14.5%,較年初下降 0.3 個百分點,其中核心權益(括股票和權益型基金)占比 10.7%,較年初下降 0.8 個百分點。

險企資金大多來源于長期的保單負債,這就要求其投資必須穩健,以確保能長期、穩定地回報保單持有人。爲了保持公司的持續發展和給予客戶合理回報,在投資活動中,保險公司需要嚴格控制風險,避免因投資失利而影響公司的償付能力和穩健運營。

因此,險資配置往往需要尋求相對安全、具有穩定收益的投資資産。

固收類産品一直是險資投資收益的“定海神針”。然而,隨著地産和平台融資“降溫”,優質資産的稀缺進一步加大了險資配置壓力。這使得險企尋找新的投資標的,從而增加收益彈性和提升整體投資收益水平。

2023年,險資在股票ETF、公募REITs的配置上加大了力度。

近年來,長期利率下行對保險行業帶來不小挑戰,在業績會上,中國太保集團首席投資官蘇罡透露,從固收角度看,公司過去一直在努力提升長期甚至是超長期利率債的配置比例,有效持續縮短久期差,同時努力降低信用類産品占比,有效規避了市場上一些重大的信用風險。去年,公司資産管理平台也拿到了ABS和REITs相關的業務資格,從而進一步探索創新類的固收産品和類固收産品,提升整體淨投資收益效果。

華創證券金融業研究主管首席分析師徐康預計,過去非標是險資增厚收益的手段之一,但在“資産荒”背景下或面臨非標轉標(注:將非標准化債權轉化爲標准化債權),預計部分資金將增配權益類資産。險資權益配置尚有提升空間,高股息、低估值、低波動、高ROE(較高的淨資産收益率) 資産或受險資青睐。

加碼A股、增配高股息資産成一致選擇

下一步險資去哪兒?在市場固收利率持續低位、權益資産加大波動的背景下如何把握保險資金資産配置方向?在業績說明會上,各家險企對此進行了披露,紛紛展現了對資本市場和未來發展的信心。

“我們堅定看好中國資本市場,A股和H股市場已經非常具有投資價值,公司將積極參與A股和H股投資。”新華保險董事長楊玉成說,2024年要改善投資業績,給公司帶來投資豐厚的收益,主要是在“做長、做寬、做深”三個方向發力。

他還表示,新華保險的資産當量比較大,手握萬億資産,投資將堅持行業分散、個股分散的原則來分散風險,對于高分紅高股息、高科技行業、老行業龍頭類和有流動性的、具有新經濟特征的新能源、高科技、大消費類,以及礦産黃金等資源類(標的),該公司都會積極參與。在業績會上,新華保險副總裁、總精算師兼董事會秘書龔興峰表示,2023年投資市場的波動給整個壽險業上了一堂生動的利差損風險課程。

“課程就在于利率的杠杆作用,特別是長期負債的杠杆作用,如果收益不能覆蓋負債成本的話,産生的損失可能是巨大的。”龔興峰表示,面對這種情況,首先就要提到資産負債管理,要加強長期主義思想理念落地,把握好壽險經營的規律,還要提高差異化競爭能力,真正加強資産負債管理的聯動,打穿資産與負債端的壁壘。

他認爲,需要通過創新來解決問題。“比如,有些産品對利率的敏感度比較高,新華保險下一步會加大對利變性産品,比如萬能、分紅産品的創新力度、銷售力度,從長期的角度來講,更好地做好資産負債管理,壓降利差損風險可能的敞口。”

蘇罡則表示,在股票市場上,太保已經堅持了近10年的高股息策略,特別是在新會計准則實施過程中,通過配置低估值、高股息、盈利前景良好的股票品種,來壓實核心股票倉位,確保提升整體資産收益的穩定性。“在過去一年裏,我們從高股息股票中所獲得的股息和分紅比例大幅提升了近40%,這使得我們的淨投資收益率保持了相對同業更好的穩定狀態。”

“未來向好,前景可期。”中國平安集團副總經理付欣在業績會上表示,在看好宏觀前景的前提下,中國平安在權益類資産配置方面,一是抓住成長股中的確定性;二是抓住分紅型價值股,即“啞鈴型”結構的均衡配置模式。

在業績會上,中國人壽副總裁劉晖表示,公司將堅持資産負債匹配的原則,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和穩健投資,也堅定中國經濟持續向好、回升向好的信心。據劉晖介紹,今年該公司的大類資産配置基本會保持穩定,但在具體的品種構建上會有所加強。具體而言,在權益方面,會堅持策略多元化和結構優化,發揮長期資金優勢,在布局投資提升收益的同時,重點關注高股息股票的配置價值,降低權益組合波動性。

(本文刊發于《中國經濟周刊》2024年第7期)

0 阅读: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