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語言攻擊,遠比打在孩子身上,更痛!

老張育兒記 2024-05-13 23:21:52

越來越多的父母意識到:棍棒底下,是很難出孝子的!所以在教育孩子時,收起了“棍棒教育”那一套,更傾向于說教。

按理說,和棍棒教育比起來,說教對孩子更好一些。可問題是:很多父母在怒火攻心的時候,經常說出傷人的話。

打著爲孩子好的名義,卻說著如同利劍一般的狠話,試問這樣的教育方式,真的是對孩子好嗎?

想說的是:父母的語言傷害,遠比打在孩子身上更痛!因爲語言傷害,都是直擊心理,哪怕過了若幹年,想起來還是會心痛。

語言攻擊的危害,遠比父母想的要多

語言,作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工具,本應該是傳遞溫暖與愛的媒介。可偏偏有些父母,卻用最尖銳、最刻薄的語言,說著讓孩子傷心、難過的話。

要說語言攻擊最大的傷害,除了影響親子關系外,就是對孩子心理健康造成的傷害。經常被父母語言傷害的孩子,他們大多都很自卑和無助,在父母一次次的責備,或者嘲諷中,孩子也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最開始,對于父母的語言攻擊,孩子可能會默默忍受。可後來,他們年齡越來越大,便有了逆反心理。就算不是正面跟父母發生沖突,也會在心裏默默記下“這筆賬”,然後做出很多跟父母對著幹的事情。

長期生活在父母語言傷害下的孩子,他們的心理多少都會有些問題,輕則會緊張和壓抑,重則會出現焦慮、抑郁的心理問題。這些心理問題,對孩子將來的學習和生活,也會造成嚴重影響。

父母爲何,總喜歡用語言攻擊孩子呢?

在這裏,想跟大家探討一下:有些父母,明知道“惡語傷人”,卻還是會對孩子猛烈輸出,原因到底出在哪裏呢?

說白了,父母之所以總對孩子說傷人的話,跟他們自身的情緒、教育觀念和方法有很大關系。

有些父母脾氣比較急躁,看到孩子犯錯,或者出現不良行爲時,就會血壓上升。控制不住情緒的時候,很多傷人的話就會脫口而出,等到後悔時已經來不及。畢竟說出來的話,就如同潑出去的水,怎麽都收不回來。

再有就是,一部分父母被傳統教育觀念影響。雖說收起了“棍棒教育”的想法,但還是覺得對孩子應該嚴厲一些,才能讓他們成才。

那些說出的惡毒話語,就是希望孩子認識到錯誤,從而改正自己的行爲。只可惜,這種教育觀念使得父母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求,給他們帶來更大的傷害。

日常教育中,如何避免語言攻擊呢?

想讓孩子越來越優秀,那父母就要少說一些傷人的話,一句定要意識到“惡語”的傷害性。因此,父母要學會調整自己的態度、情緒和表達方式。

首先:父母應該學會控制情緒。

孩子犯錯,實屬正常現象,誰小的時候沒有犯過錯呢?父母要做的,就是保持該有的冷靜和理智,等到情緒平複之後,在與孩子溝通,了解事情原委和他們的心理想法。

要知道,親子在相處的過程中,情緒也會相互傳染。倘若父母情緒暴躁的話,那養出來的孩子,脾氣一定不會太好。反之,父母的情緒穩定,孩子的情緒也會很穩定。

其次: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和支持。

生活中,要與孩子多溝通,而不是強行給他們制定目標。孩子是獨立的個體,理應有自己的想法,父母要多關注他們的情緒變化,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重視、被認可。

如果哪些地方做的不好,那就用自己的經曆當做參考,讓孩子知道做錯,或者不會沒有關系。只要給孩子多一些關系,他們內心就會變得充盈,也會變得勇敢,不再畏懼眼前的困難。

最後: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

在很多父母看來,孩子的興趣天馬行空,甚至有些不靠譜。于是,便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給他們規劃人生,替他們善後。很想說:父母陪伴子女的時間是有限的,什麽都替孩子做了,那他們什麽時候能長大呢?

所以說,尊重孩子,放手讓他們去做喜歡的事情。哪怕最後的結果不太完美,最起碼他們曾經爲了自己的喜好努力過。這段經曆,就足矣支撐孩子走很久,因爲在經曆的過程中,孩子學會了堅持、努力和不放棄。

結語:教育分很多種,但傷人的語言教育,絕對是不可取的。希望所有父母都都能在否認,或者嘲諷孩子的時候,能好好想想,把這些傷人的話在“咽”回去。

0 阅读:33

老張育兒記

簡介:和大家一起分享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