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74歲老將李靖,不要學習司馬懿

敏敏聊汽車 2023-12-12 09:31:54

司馬懿,三國枭雄,懂得隱忍,天下終究是司馬家的,即便他違背“洛水之盟”,依然是人生贏家。

李靖,武廟十哲之一,唐朝首席名將,對唐朝忠心耿耿,是托塔天王原型。

司馬懿、李靖,兩個時代人物,曆史評價也不一樣。那麽,爲何李世民卻把他們放在一起來說呢?

李世民擔心74歲老將李靖成爲司馬懿,要求他參與遠征遼東,即便李靖已經垂垂老矣,奄奄一息。

645年,李世民決定教訓高句麗,在隋炀帝三次遠征遼東後,第四次向高句麗大規模出兵。

臨行前,李世民去探望躺在病榻上的李靖,詢問他有關作戰方案。

有關李世民、李靖這次對話,《舊唐書》與《隋唐嘉話》的記載有區別。翻譯如下。

《舊唐書》是這麽說。

李世民:大唐的天下,一半是你打下來的。南部、西部、北部,都是你李靖搞定。如今,只剩下東邊的高句麗,你就順便打下來吧。

李靖:我沒啥能力,都是皇上恩威所致,我們沾光罷了。如今,我身體不好,願意隨軍出征,希望皇上給我機會。

李世民非常感恩,但李靖身體很差,隨時可能駕鶴西去,故而拒絕,讓他好好休息。

《舊唐書》提到李靖、李世民對話,卻沒有談到“司馬懿”。但是,《隋唐嘉話》提到了,還描述了過程。

《隋唐嘉話》的記載,是這麽說。

李世民准備遠征高句麗,派人去請李靖來商議軍務。

使臣回來說:李靖奄奄一息,來不了。

李世民:知道了,我明天親自去探望。

來到李靖府上,李世民、李靖聊聊家常,旋即進入主題。

李靖:我這把老骨頭,也想跟著陛下遠征,卻擔心中途不幸,連累了皇上,也影響士氣。

李世民:不要緊的,司馬懿七十多歲,還爲曹魏立功,你也可以的。

249年,司馬懿七十歲發動高平陵之變,誅殺曹爽三族,爲子孫篡權奠定基礎。

高平陵之變前,司馬懿也是“奄奄一息”,經常口吐白沫,迷惑曹爽,僞裝功夫了得。

李世民這麽一說,李靖很害怕,只能答應隨軍出征,讓皇上放心。

抵達河南,李靖病情加重,實在走不動了,李世民才同意讓他留下來。

史載:“帝撫其背曰:勉之,昔司馬仲達非不老病,竟能自強,立勳魏室。靖叩頭曰:老臣請舉病行矣。至相州,病笃不能進。”

從上述內容可知,《舊唐書》與《隋唐嘉話》記載有出入,究竟誰的准確度更高呢?

《舊唐書》是官方史料,《隋唐嘉話》是文人筆記。從史料性質上看,《舊唐書》無疑更有權威,實則不然。

《隋唐嘉話》是唐朝文人筆記,史料來源也比較可靠。因爲,《舊唐書》與《資治通鑒》的許多內容,都來自這本書。

《舊唐書》不寫“李靖與司馬懿”,不代表就沒有這回事。官方史料,有時也會“選擇性忘記”,維護帝王顔面。

抛開兩部文獻的爭議,我們從事實出發,結合當時的特殊背景,李世民以司馬懿的故事來試探李靖,可能性也非常大。

一、李靖的能量,以及特殊曆經,李世民忌憚

李靖,唐朝名將,韓擒虎的外甥。起初,李靖並非支持唐朝,而是采取抵抗。

李淵晉陽起兵,李靖想前往江南告知隋炀帝,卻被活捉。李淵想處死他,李世民求情,方才逃過一劫。

後來,李世民征戰北方,李靖征戰南方,唐朝完成統一。

626年,玄武門之變,李靖沒有明確表態,李世民多少有點不舒服。

630年,李靖奔襲陰山,活捉颉利可汗,洗刷了李世民的“渭水之恥”。

此戰,李世民內心五味雜陳。俘虜颉利可汗,李世民很開心;李靖抗命作戰,無視李世民旨意,也讓他不滿。

陰山之戰,李世民並未賞賜李靖,畢竟面子上過不去。李靖也識趣,交出兵權,回家養老。

635年,吐谷渾劫掠邊境,李靖率15萬大軍分路出擊,滅亡吐谷渾。此後,李靖再也不帶兵,隱居在家。

李靖作戰風格雷厲風行,善于捕捉戰機,軍事素養比李世民強,也容易打逆襲戰。

後來,李世民遠征高句麗受挫,回來詢問李靖原因。李靖直言:“皇上問李道宗就知道了。”

李道宗建議李世民奔襲平壤,不要死磕安市。李世民不聽,結果糧草不足,唐軍遭遇挫敗,無奈班師。

李靖能打仗,在軍中威望很高,李世民豈能不害怕呢?一旦自己東征受挫,李靖學習楊玄感造反,豈不是腹背受敵。

李靖雖說垂垂老矣,但李世民也不能保證他是不是跟司馬懿一樣,突然滿血複活,把自己當成曹爽。

李世民的擔心,並非沒有理由。643年,太子李承乾謀反,被李世民擒拿,廢爲庶人。

參與李承乾謀反的,有一位特殊人物:李靖的長子李德謇。兒子參加李承乾集團,李靖難道一無所知嗎?

李靖是何等高手,豈能不察覺。但是,這是唐朝的家事,自己也老了,懶得去管這麽多。

當年玄武門之變,李靖也是如此,否則淩煙閣二十四功臣排名就不會排在尉遲恭之後。

二、李世民,並非真的相信功臣

說到皇帝與功臣的關系,許多人都會拿李世民做例子:善待功臣,不殺功臣,這是自信的表現。

那麽,事情果真如此嗎?非也,李世民善待功臣沒錯,卻並非真的相信,該動手還是動手。

李世民不殺功臣,並非不想殺,而是真的殺不了。隋唐門閥士族依然強大,皇權還達不到明清時代的水平。

隋文帝、隋炀帝、李淵,有誰大規模誅殺功臣的記錄嗎?殺功臣,也就個別而已,並未牽連群體。

李世民當皇帝,靠的是玄武門之變,誅殺李建成、李元吉及其十幾個兒子。

李世民篡權奪位,李淵只能“禅讓”。李世民對父親不夠忠孝,也對不起兄弟,他豈能不擔心別人效仿自己呢。

齊王李佑、太子李建成,兩個兒子都學習自己“造反”,李世民也嘗到滋味。再則,最喜歡的兒子李泰,就表示:我當了皇帝,傳位弟弟李治,殺自己兒子。

李泰如此露骨的表示,李世民寒了心:究竟誰才能靠得住?在皇位面前,一切東西貌似都不值錢。

到了晚年,李世民疑心很重,也不相信身邊的人。魏征病逝,李世民哭得一塌糊塗。

李承乾謀反後,李世民惱火魏征不會教育太子,親自推到魏征墓碑。魏征是一面鏡子,真的照出了李世民的本質。

李君羨,小名“五娘子”,李世民受“武氏代唐”影響很大。酒桌上,得知“五娘子”,李世民很不愉快,這也是李君羨被處死的原因之一。

李世民跟功臣和睦相處,前提是他們不能威脅到唐朝江山,否則一樣可以動手。

645年,李世民東征高句麗時,身體素質沒了往日之風。此時,留守京師的李治又太過軟弱,李世民自然不放心功臣。

尉遲恭,渭水之盟後就再也沒打過仗,即便他才41歲。但是,李世民遠征遼東,尉遲恭也得跟著去,雖說他壓根就沒上陣,卻必須帶在身邊。

李績,武廟十哲之一,能力也很強。李世民駕崩之前,還將他貶到外地,讓李治繼位後再把他叫回來。

如此看來,李世民遠征遼東時,讓李靖隨軍出征,擔心他成爲司馬懿,也就不難理解了。

李世民、李靖都是649年病逝,李靖走在前面,相隔十天左右,李靖享年79歲,李世民50歲。

0 阅读:1

敏敏聊汽車

簡介:專注汽車知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