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百出品》:女團真的不需要話題人物了嗎?

冷眼看電視 2024-04-13 09:07:35

秀綜已成往事,但大衆對男團女團的需求還在,于是帶有選秀性質的團綜補位而來。海外有社內選秀綜藝,國內去年出現了《人不怕出名豬不怕壯》的“養豬團綜”,今年則有由張藝興擔任出品人、以其旗下女團與海外團體同台競技作爲看點的舞台文化交流節目《百分百出品》。

看過這檔節目的朋友可能會發現,在《百分百》第二期冷眼與張出品人發生了一場小小的battle。針對冷眼提出的“你們團誰是那個業務能力最突出的ACE”,姑娘們彼此謙讓不好意思回答,而張出品人則反問冷眼,試圖得到一個什麽答案。

其實初衷很簡單,當時無論是身邊的其他媒體朋友,還是在現場參與錄制的觀衆,都覺得這支女團表現四平八穩沒有太多記憶點,所以冷眼抛出這個問題想幫這支女團增加一些話題度。而女孩們和張出品人給出的反饋,則讓冷眼有了新的思考:

如今秀綜被叫停,類似于社內選秀的團綜成爲新團誕生的主流方式,團如何被大衆記住這件事有了不同的表達方式,那麽我們不妨以《百分百》爲觀察切口,來說說秀綜缺席的現在,綜藝要如何賦予團的話題度。

人帶團紅,話題先行

人帶團紅,是偶像團體在被推介給大衆的過程中,最常用的一種宣傳方式。而真人秀節目,則是制造話題的最佳土壤。

從2018年選秀元年至今,幾乎所有在大衆認知層面擁有姓名的男女團體,都是靠著話題人物完成從小衆圈層到大衆視野的破圈。

最典型的,是2018年的《創造101》中的楊超越。這檔節目深刻改變了她的人生命運,而從某種程度來看,她的存在也成就了《創造101》。

作爲當時國內首檔全民選秀節目,《創造101》可以說聚集了當時國內業務能力最出色的一群秀人們,但對于觀衆而言唱跳實力出衆不等于社交話題,我們討論一檔真人秀的時候,往往聊的是那些“人的故事”,而楊超越身上的話題性,就與“人的故事”有關。

出身農村,學曆不高,在參加節目之前對于唱跳並無深刻認知,楊超越直白承認自己是爲了通告費來參與錄制,進入節目後的高強度訓練和殘酷的淘汰制度,則讓她在舞台上數次崩潰大哭。

她和我們傳統認知中的女團成員應該有的模樣全然不同,喜歡她的人愛她的漂亮懵懂,以及爲了生存一路向前沖的柔中帶剛;討厭她的人,則認爲她“唱跳雙廢”只靠著漂亮臉蛋一路躺贏,這兩股聲音交織在一起,形成話題風暴,非文娛行業的人開始關注研究討論“楊超越現象”,帶動《創造101》影響力破圈。

也正因爲有了這樣的話題人物,成團後的“火箭少女”同樣擁有著極高的關注度與討論度,並且從成團夜一直持續到活動期滿解散爲止。

話題人物對于秀綜是格外重要的,因爲節目播出時間就幾個月而已,所以需要一個突出點,讓節目被看到和記住。除了帶來破圈效應的話題人物以外,秀綜的真人秀部分賦予了其他秀人形形色色的人設,這種人設可能扁平化不夠全面,但也必須承認它是讓觀衆記住並喜歡某個人的最佳方式。

比如《青春有你2》中,虞書欣的“夾子音”“小作精”人設在輿論場上頗有爭議,她也和當年的楊超越一樣,成爲節目破圈的關鍵話題人物。而被話題人物吸引來看節目的觀衆,又發現其他秀人各有各的特點,像劉雨欣中性美大魔王、安崎則是攻擊性強的努力家、許佳琪狐系美女舞蹈機器等等。

話題人物+N人N色的打法,讓團體能夠在短時間內被大衆認識,而且每個成員都有屬于自己的鮮明特色。即使在秀綜被叫停的當下,這種打法依然是奏效的,像隔壁韓國的YG社內選秀《出道爭奪戰》中,乍一看有幾分像粉墨成員Jennie的AHYEON,就是最具話題性的核心人物,不少人關注這檔節目都是爲了看她會不會最終出道。

反觀《百分百出品》,無論是張出品人還是女團成員們,好像都對“話題人物”這件事有些避之不及,也不願意在自己身上安人設標簽。她們做自我介紹時,有人說自己愛唱歌、有人說自己愛跳舞,也有說自己不愛說話的,但這些都缺乏像前文提到的,那種突出、且能引起大衆討論興趣的點,這或許也是爲什麽,觀衆會覺得她們實力不錯、長得也可愛,但卻讓人記不住的原因。

團帶人紅,概念爲王

話題人物+N種人設的方式,是將一個新團推薦給大衆最有效的方式。但也必須承認這樣一個事實,這對成員本身的要求很高,需要她們自身有較強的反應力和綜藝感。動辄上百人的秀綜裏,多少會有幾個這樣的“天選之人”出現,而對于本身參演人數較少的社內綜藝,確實有點困難。

根據張藝興和女團給冷眼的答案,他們顯然並不想走傳統的“話題人物+個人人設”的方式, 那麽還有第二條路嗎?有,就是通過節目來加強觀衆對整個團的記憶點。

這其實和這幾年韓國流行的概念團有著類似的操作思路。所謂概念團,就是不突出成員個人特質,轉而強調整個團的理念,最典型的是闵熙珍女士打造的五人女團New Jeans,提到她們會讓人想到Y2K、校園風,但不是粉絲的話很難說出每個成員都有什麽個人特點。

只不過韓國的概念團宣發渠道是在社交媒體上,通過不斷釋出的物料來加強大衆對團的概念理解;而國內則可以通過綜藝節目,來完成打造團體概念的過程。

比如冷眼在寫《人不怕出名豬不怕壯》時就說過,杜華女士這“女團養豬末位淘汰”看似荒謬實則有理,至少市場能記住樂華有一個“養豬女團”。先把記憶點打出去,只是這檔節目最終虎頭蛇尾匆匆結束,可惜了這個好噱頭。

而在《百分百出品》中,冷眼也看到了這種“概念爲王”的具象體現——來自于第一期和染色體女團battle的馬來西亞女子組合DOLLA。

看節目之前,冷眼對這支女團根本一無所知,而通過她們的兩個舞台表演,雖然每個成員還是記不住名字對不上人,但這個團的異域風、自信美概念已經給冷眼留下了深刻印象。她們的兩個舞台風格略有不同,但總體上都是在強調自身的概念。反觀染色體女團,卻有點讓人摸不到頭腦。

第一個舞台《HASHTAG(熱議)》,好像是有點girl crush的風格;而第二個舞台《G.O.A.T(初露頭角)》有點異域風又混了點清純風。對于一個不了解她們的人來說,兩個風格截然不同的舞台很難讓人對這個團走什麽概念有清晰認知。

站在出品人的角度,冷眼明白可能這樣的做法是出于讓觀衆和市場看到她們有駕馭不同曲風的能力。但這是一個新人團,在告訴市場“我能做什麽”之前,應該先說清楚“我是誰”,通過前期幾個舞台,先讓外界對于女團有個初識印象,比如像清純風、強勢風、性感風等等,然後再在現在的概念上做加法,讓大家看到你更多的可能性。

其實張藝興自己從歸國以後,一直致力于把華語音樂推向世界,也做了不少基于國風元素的流行歌,比如《飛天》《蓮》《玉》等。所以眼前明明有一條更適合染色體女團的概念之路,就是走國風女團的概念路線,像當年的SING女團是偏宅舞風格的國風,那麽染色體是不是可以更尖端一點,強調國風歌曲與當代舞種的結合等等。

又或者,基于染色體這群女孩訓練了三年的經曆出發,往實力女團的概念上走,雖然初生牛犢但面對出道多年的對手卻毫不怯場,靠實力征服對手和觀衆。換言之也就是把過去話題人物身上的“新人怪物”人設,挪用到整個團體的概念上。

但遺憾的是,雖然女孩們訓練了三年多也挺努力,面對實力強勁的對手,第一反應還是“怕”,而不是“幹就完了”,在氣勢上就已經落了下風。

所以目前兩期節目看下來,這群女孩給人的感覺就是平平無奇,記不住臉也記不住名字,更記不住她們的舞台。

其實客觀來看《百分百出品》的出發點是好的,跳出了社內競爭的模式,走與國際團體交流的路線,也算是爲那些海外團體在國內搭了個亮相平台。

但從“推自家團”的角度來看,它需要提升的地方無疑還有許多,団帶人紅還是人帶團紅,這兩條路目前我們都沒在節目中看到,如果後續女孩們的表現還和現在一樣的,那麽還是別急著走向世界了,先走進華語樂壇才是第一要務。

當然目前節目還在錄制中,也有調整與回旋余地,還是希望張出品人能給我們帶來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舞台,也祝福這幾個女孩子能靠這檔節目被人記住。

0 阅读:13

冷眼看電視

簡介:提供獨家節目解析,深扒節目制作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