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沒有生日蛋糕也不唱生日歌,古人是如何慶祝生日的?

赫薰看事 2024-05-09 05:35:58

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文|十一

編輯|十一

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從古至今,中國人對于傳統節日和一些特殊日子都十分重視,尤其是我們每個人出生的日子,不同的人會采用不同的方式去慶祝,現代人一般都是吃生日蛋糕和唱生日歌。

那麽在遙遠的古代社會,他們沒有生日蛋糕,也沒有生日歌,他們又是用哪些方式來慶祝生日的呢?

古人慶祝生日的方式

伴隨一聲啼哭,一個新的生命就降臨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出生都是值得紀念的,所以在我們出生後的每一年,我們都要慶祝一下,雖然方式不同,但慶祝生日的意義大同小異。

每過一次生日,都表示我們又長大一歲,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裏,衆人會表達對我們美好的祝福和心願,希望在新的一歲當中,我們可以變得更好。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慶祝生日的方式也在發生變化,在現代社會,我們過生日肯定少不了的就是生日蛋糕,和自己的家人或者朋友們聚在一起,大家一起吃頓團圓飯,再爲過生日的人唱一首《祝你生日快樂》,完了再一起分享甜甜的生日蛋糕。

當然也有人會在此基礎上增加其他的項目,但是吃生日蛋糕和唱生日歌肯定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古代社會,他們沒有生日蛋糕,也不唱生日歌,那麽古人都是如何慶祝自己的生日的呢?

雖然古代社會資源有限,但是他們也有自己慶祝生日的方式,並且古人對于慶祝生日還十分講究,他們並不是每年生日都要慶祝,我們都知道每過一次生日,就意味著我們的年齡增加一歲。

所以說古人在慶祝生日的時候會選擇一些特殊的年齡來慶祝,因爲古時候的醫療水平有限,所以長壽的人並不多,因此他們認爲八十歲已經算是高齡了,所以他們慶祝生日也都是在80歲之前,這與我們現代社會完全不同。

現代社會醫療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人們有機會長命百歲,可古代人並不講究這個,他們更在意每個生日背後的寓意,不管什麽都講究吉利。

新出生的嬰兒會在周歲的時候,由父母爲他辦周歲宴,這是第一個比較隆重且大規模的慶祝生日的方式,和我們現在舉辦的滿月宴類似,父母會大擺酒席,邀請親朋好友過來慶祝,唯一不同的一點就是,古代是周歲,而現代社會滿月。

在舉辦完是周歲宴之後,還會給孩子舉行一個“抓周”,這個儀式很多地方現在還在延續,就是在地上擺一些有美好的象征意義的物品,然後讓孩子過來抓,如果孩子能抓到好的物品,說明他長大之後會有作爲,這其實有一點封建思想的意思在裏面。

古人慶祝生日與現代人的不同之處

此後的時間,小孩子的生日基本上都不怎麽慶祝,因爲社會資源也比較匮乏,可能就是在生日的那天,母親會他們煮上一個雞蛋或者是一碗長壽面,在古代社會中,小孩子一般都是不做生日的,只有年長的人才會過生日,也叫“賀壽”。

因爲古代人的壽命都比較短,所以人們把60歲當作一個時間節點,在60歲這一年,一般都會大擺酒宴慶祝60大壽,親朋好友都會前來祝壽和表達美好祝福,不過這個60大壽可並不是誰都可以過上的。

古代社會的醫療水平不像現在,生一場大病足以要了一個人的性命,所以有很多人根本活不到60歲,因此若是有人能活到60歲,還真的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情,過了60歲以後的人就稱之爲“上壽”,這在古代社會是不常見的。

我們今天口中經常說的生日,在古代叫做“做壽”,因爲社會物資匮乏,所以並不是每一年都做壽,一般每隔十年做一次壽,剛出生的孩子會在1周歲的時候大辦一場宴席,之後便是10歲的時候。

10歲的孩子正在長身體,因此這一年的生日就叫做“長尾巴”,到這一天的時候,孩子的外公外婆和舅舅舅母會過來給他送一些大米或者衣物,以表示慶祝,希望孩子吃得飽穿的暖,好好長身體。

再往後進入青年或者中年之後,就不會再專門慶祝生日了,俗稱“不三不四”,意思就是二十、三十、四十這樣的整數年都不再做壽,不過每年過生日的時候,家人還是會做一些好吃的來簡單慶祝一下。

這其中四十歲是不會有任何慶祝生日的方式的,因爲古人十分講究諧音,認爲“四十歲”當中的“四”和“死”同音,這樣說出來的話有些不吉利,所以不管是做壽還是慶祝都會特意避開這一年。

古人過生日的儀式

過了四十歲之後,五十歲往後就算是“高壽”了,所以兒女們都會特意爲父母做壽,所以說是“三十四十無人得知,五十六十打鑼通知”,一般的家庭兒女們會擺幾桌酒席來慶祝。

若是富貴人家,他們甚至還要向親朋好友發出請柬,同時將自己家布置壽堂,形式規模非常大,就像我們平時在電視劇裏面看到“福如東海,壽比南山”,類似那樣的慶典一般就是60歲大壽。

因爲60歲對于古代人來說意義非凡,所以他們的慶祝方式也十分隆重,尤其是在一些比較富有的家庭中,他們會提前一段就開始爲壽宴做准備,不僅要將家裏上上下下、裏裏外外都裝飾一遍,而且還要提前通知一下親朋好友。

到了做壽的前一天晚上,一家人聚在一起按照流程全部走一遍,子孫後代要對長輩行跪拜禮,這叫做“拜壽”,同時晚輩還要給長輩送上祝福,每每這個時候都是一家人最熱鬧的時候。

到了第二天一早就是正式的壽誕日,一大早,親戚好友都會來到壽星的家裏,大家帶上賀禮和美好的祝福向過生日的人表示祝賀,這叫做“拜生日”,舉行這一系列的儀式之後,大家就能依次落座,准備等待壽宴開始。

壽宴上必不可少的就是長壽面還有雞蛋,這些都象征著“長壽”,吃了這些有著美好寓意的食物,自己也能長壽,很多人聽信這樣的傳言,因此在壽宴上一定要吃這兩樣食物,一些富貴家庭,甚至會在這一天請全村的人吃面,就連過路人都可以進來吃一碗面再走。

吃完這些有著美好象征意義的食物之後,就進入了正式的宴席,主家准備的菜肴十分豐富,很多平日裏吃不到的美食,都可以在這裏得到滿足,所以很多小孩都喜歡來到這樣的場合玩,因爲有很多好吃的和好玩的。

宴席結束之後,晚上還有唱戲的來表演,等到天微微開始暗下來的時候,戲班子的人就開始表演,這樣的場面堪比過年了,大家晚上都會早早地吃完飯,然後來到戲台下等待他們的表演開始。

如果是富貴人家,甚至還會連續三天讓戲班子在村裏面表演,不過一般都是唱一天,大家一起熱鬧熱鬧就結束了,一般古代人就是周歲和60歲大壽這兩年比較熱鬧,其他年齡的生日相對來說都比較簡單。

而我們現代社會不管哪一年的生日,都可以過得熱熱鬧鬧,這完全取決于我們自己了,沒有那麽多規矩的束縛後,我們慶祝得方式也非常多樣化,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合適的方式來慶祝。

寫在最後

雖然古代社會物資匮乏,他們沒有生日蛋糕和生日歌,但是他們也有自己慶祝生日的方式,並且古人在很多儀式上比我們更講究,不管采用什麽方式,都是表達美好祝福的一種方式。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來源:

0 阅读:0

赫薰看事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