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連拿19冠,還捅破了國劇尺度天花板!張譯定律也要應驗了?

紅豬看電影 2023-03-22 00:22:02

在你心裏,中國演藝圈最資深的“警察”專業戶都有誰?

2021年12月28日,演員張譯曾被黑龍江省公安廳特別邀請。

專門錄制了一段“人民警察節”的祝福視頻。

爲什麽會找他?

因爲張譯就是當下中國最資深的“警察”專業戶之一。

僅2023年前3個月,他已經在兩部收視第一的電視劇裏,飾演了兩個警察角色。

一個是大名鼎鼎的安欣。

另一個就是衛國平。

來自今天我們要說的電視劇《他是誰》。

又一部央視八套首播劇。

張譯在裏面飾演一位刑警。

關鍵詞:刑偵、懸疑、罪案。

顧名思義——“他是誰”?

千日尋凶:

橫跨8年,連續數起雨夜奸殺案件。

外加一宗慘不忍睹的碎屍案件。

真凶是誰?迷霧重重。

和未知真相一樣抓人眼球的。

還有中國電視劇第一次真實、嚴肅的還原那些可怕至極的凶案現場。

深刻揭露了犯罪的殘暴與惡。

勁爆題材+濃厚懸疑。

再配上張譯、趙陽、丁勇岱這樣的演員組合。

開播後的收視率並不意外:連續蟬聯收視第一寶座,而且數據一天比一天狂飙。

互聯網播放量和熱度更是一口氣拿下19個冠軍。

口碑,豆瓣8.2分,四星、五星好評亂飛。

有人講,《他是誰》爲國産刑偵劇立下了一座全新標尺。

真有這麽好?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驗驗這部爆火大劇的成色。

看看張譯到底是抓了一副怎樣的王牌?

最後又是怎樣把自己打成王炸的。

01、又硬又狠,突破國劇的尺度天花板

電視劇開篇就是一宗奸殺案。

時間發生在1988年。

被害人雙手反綁,衣不遮體,致命傷是割喉。

而一場大雨,又把現場證據“消滅”了個個幹幹淨淨。

更讓人背脊發涼的,是老警官的一句話:

“跟2月26日那起,有關聯嗎?”

竟然還是連環謀殺案。

凶手專挑雨夜下手,弄得警方毫無線索。

《他是誰》的題材,是刑偵劇中最硬的一種——懸疑凶案。

真凶幾次出場,要麽像野獸撲食般,一掠而過。

要麽就如幽靈般,飄忽不定。

唯一能讓觀衆一窺“真容”的。

也僅僅是雙令人不寒而栗的眼睛。

關于“他是誰”這個謎題。

整部劇張力十足,懸念拉滿。

但只有題材硬,還不夠。

拍得狠,才是《他是誰》的第一張王牌。

有兩點堪稱突破:

一是呈現尺度大。

沒有避諱罪案現場的殘忍,而是盡可能還原。

這在之前的同類題材作品中極爲罕見。

尤其“碎屍案”,相當大膽的拍出了部分“殘體”,絕無僅有。

有一場戲,是張譯與徒弟在水溝摸排屍塊。

警察産生的不適生理反應,是真的可以傳遞到屏幕之外。

爲什麽這樣拍?

並非爲了尋求感官刺激。

我們發現《他是誰》幾乎從不拍攝凶手的施暴過程。

通常以凶手現身+案發後慘不忍睹的現場,作爲凶案的完整呈現。

既不宣揚暴力和犯罪,又沒回避犯罪的殘忍。

這種震撼帶來的警示作用,反而非常強烈。

二是打破預期,突如其來的“轉折”。

如果你經常看美劇。

就應該知道諸如“血色婚禮”這樣的名場面。

《他是誰》也給國劇挂上了類似屬性:“角色突然被下線”,挑戰觀衆預期。

比如一來和衛國平(張譯飾)號稱“保衛科雙雄”的陳山河。

亮相戲份十足。

本以爲兩個菜鳥會一同成長,協同破案。

結果陳山河出場10分鍾後,不做鋪墊,直接被真凶一刀抹了脖子,完成下線。

再比如,穿著紅色高跟鞋的美女,被凶手尾行。

氣氛越來越緊張。

關鍵時刻,美女佯裝坐出租車,逃過一劫。

但真的逃過一劫?

我們剛剛長舒一口氣。

美女繼續向前沒走幾步,突然就有人閃過把她撲倒。

猝不及防打破預期,突然轉折的角色命運。

再疊加大尺度。

讓《他是誰》的硬和狠,超出了我們對以往刑偵劇的認知。

但除此之外。

它還使出了另外一個“絕招”:

02、無死角的真實

所有影視作品都是現實世界的一面鏡子。

《他是誰》的第二張王牌,正是無死角的真實感,猶如一面高度還原的鏡子。

真實一:年代感。

故事從上世紀80年代講起,有幾個細節值得一提:

比如裏面還原的國營工廠保衛科。

與如今大家印象裏的工廠保安不同。

上世紀80、90年代在那些大型國企單位中。

由于當時警力不足等原因,廠區和家屬區的治安工作往往由工廠保衛科承擔。

轄區管理人口數少則幾千,多則幾萬,實際職權非常大。

很多保衛科的優秀苗子,甚至還會被選入派出所升任警察。

張譯飾演的衛國平,就是工廠保衛科出來的警察。

此後他去垃圾場翻證據,來幫忙的也都是過去保衛科的老同事們。

再看警察的辦案過程。

80-90年代中葉,缺乏專業設備,也沒有監控錄像,更別提DNA檢測。

信息量匮乏的讓人絕望。

遇見這種“無頭案”,刑警就只能靠經驗、靠直覺、拼體力跑斷腿。

電視劇精准複刻出了上世紀警察辦案的瑣碎、辛苦和煎熬。

還有就是劇中多次給到的“獎品”鏡頭,也非常符合那個年代的特征:

大型國營單位激勵員工不發錢。

而是發一些暖水瓶、水杯、運動服、鏡子、床單被套等日常生活用品。

衛國平吃飯時穿的運動服正是一件廠裏發的獎品。

仔細看,還是他參加廠運動會跑步比賽時拿的,很契合人物的職業特點。

甚至,連鏡頭晃到的牆上海報都是滿滿真實感。

我們看張譯去錄像廳的這場戲,旁邊貼了張電影《勇敢的心》的海報。

電影拍攝于1995年,非常符合劇中故事1996年的時間線。

更重要的是,內涵了風靡那個年代的盜版影碟。

真實二:故事。

沒錯,《他是誰》的震撼和觸目驚心,正是因爲它源自兩個真實故事:

電視劇中的“1988——1992年連環殺人案”。

原型是“白銀市連環殺人案”。

與劇情故事一樣:受害者全是年輕女性,生前遭受過性侵,凶手專挑雨夜作案。

不同的是,現實中的“殺人案”更棘手和殘暴。

凶手高承勇從1988年到2002年,連續作案近14年,殺害了11位女性。

由于早年缺乏線索,直到2016年才將其抓捕歸案。

凶手高承勇

而劇中“1996年碎屍案”,原型則是“南大1·19案”。

當年南京警方爲破此案,發動“人海戰術”,動員了幾乎全市警力進行排查。

電視劇也對這一事實進行了非常准確的還原。

仔細看劇中受害者遺物上寫著她的名字是“艾卿”。

現實中該案件受害人的名字也叫“愛青”。

兩人諧音名相同。

由于該案至今尚未偵破。

或許,某種程度電視劇能彌補我們的這個“意難平”。

影視作品的真實感,是讓觀衆感到震撼、共情的基石。

而在基石之上。

演員的表演,則會把這種情緒進一步撐大。

03、五星的張譯

張譯塑造過很多警察形象。

演過50年代新中國第一代警察,也演過20後“最新款”的警察。

甚至有人開玩笑講,如果“錦衣衛”也算特警的話,還可以幫往前他追溯到明朝。

這次在《他是誰》裏演刑警衛國平,人物塑造上,張譯抓住了兩個精髓:

一是成長的弧光。

剛出場時,沒經驗,像個愣頭青。

第一次到凶案現場,張譯設計了一個絆到現場證物的動作。

角色的慌亂與恐懼一下就有了。

凶案現場的殘忍,也從他的反應中被印證了出來。

而且初次登場的他還問出一個“低能”問題,讓老警察無言以對:

一行一言,就將菜鳥衛國平的形象立住。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

8年後的衛國平,老辣像狐狸,硬的像石頭。

清潔工稍稍遲疑,就被他一眼看出在說謊。

瞄著路上的輪胎痕迹,就能追查到有用線索。

還是在案發現場,這次淡定到“毫無人性”。

甚至潛入臭水溝,徒手撈屍塊。

幾年時間,人物蛻變明顯。

中間的催化劑,則是好友陳山河被凶手當著他面,抹喉殺害。

衛國平有一道明顯的成長弧光,從中能看到角色經曆的磨難和內心掙紮。

二是眼神有戲。

張譯曾在采訪時說,他問過醫生,像自己這種單眼皮,天生裏面缺一條肌肉。

所以做不到雙眼皮演員那種:“啪”一下睜開炯炯有神的效果。

但硬件不夠,可以“軟件”補。

只要情感充沛,再小的眼睛也有戲,也能成影帝(張譯拿過金雞最佳男主)。

我們看張譯在好友遇害那一刻的眼神:驚恐、不可置信、自責。

情緒一層一層湧出來。

你見過眼睛睜這麽大的張譯嗎

再看他望向同一個人,時隔8年時間的眼神對比。

一樣的情緒起伏和內疚感。

但褪去青澀。

多了些五味雜陳和堅毅。

好演員的表演,通常帶著光。

因爲他們給角色注入了充沛情感,觸及了靈魂。

從《他是誰》曝出的幕後花絮,我們看到有一場哭戲。

對面每念一句台詞,張譯的眼淚就止不住刷刷的往下流。

如果不是深度進入角色,很難做到這個狀態。

可以說張譯的表演,架起了劇情與觀衆共情之間的一座橋。

同時也打出了第三張王牌——他自己。

我們通常把這種既好看又有共鳴的電視劇,稱作良心劇。

但是有時候良心,除了上述,還體現在很多我們不注意的細節上。

比如那場翻垃圾的戲。

《他是誰》的道具組當然可以弄點假垃圾來。

反正隔著屏幕觀衆也聞不到味道。

可他們偏偏很實誠的運了60多卡車真垃圾。

散發著惡臭,讓張譯帶人鑽進去扒拉。

只是因爲人在真垃圾和假垃圾前的生理反應,是完全不同的。

還有絕大多數觀衆看劇並不注意的“視聽語言”。

裏面的被害人,導演很早就用“偷窺視角”的鏡頭暗示了她們被人“惦記”。

雖然被害人此後會因爲案件,與張譯飾演的衛國平産生某種關聯。

然而導演卻很早就通過一個場景讓兩人擦肩而過,埋下了草色灰線般的伏筆。

你可能會問,這些看似閑筆一般的畫面,有什麽用?

通常在罪案劇裏,被害人有一種工具屬性,是開啓故事的引子。

但《他是誰》卻用視聽語言有意無意提醒我們:

她們也是活生生的人,那些與我們擦肩而過的人。

讓觀衆對被害人生出真正的同理心。

同時也對罪犯和犯罪行爲産生厭惡和警醒。

尤其是聯系到劇集還源自兩宗真實的案件。

這種互動感,前所未有。

不得不說用心良苦。

所以,《他是誰》不僅是尺度捅破了國劇天花板。

在體驗和走心設計上,也怒刷了一個新標杆。

劇圈曾有“男靳東女孫俪”的定律:個個都是收視保障。

如今透過《他是誰》,似乎我們看到“張譯定律”也要應驗了:

有收視、有品質。

中國電視劇正以我們肉眼可見的變化,越來越好。

這是件好事!

文/範西裏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除)

2 阅读:2970
评论列表
  • 2023-06-25 11:19

    他是誰真一般,最後誰是誰[呲牙笑]

  • 2023-07-09 15:15

    國産劇有一個共同點,前半段優質,後半段少有不塌的,根子不在劇創團隊就在監制團隊

紅豬看電影

簡介:好片推薦,精彩影評,不是千篇一律的個性電影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