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攏馬爾代夫,印度換了打法,印外長親自出馬,援助2字說的很響

鄭繼永教授 2024-05-10 16:17:13

在上任半年之後,馬爾代夫外長紮米爾首次對印度進行了外交訪問,並與印外長蘇傑生舉行了會晤,在近期印度與馬爾代夫關系緊張的情況下,這次出訪被外界廣泛關注。

【馬爾代夫外長與印度外長蘇傑生會談】

去年11月,曾在競選時承諾要將印度駐軍趕出去的穆伊茲,成功當選馬爾代夫總統,並在之後打破優先訪印的傳統,先對中國進行了國事訪問,在訪華期間,穆伊茲強調了中國對馬爾代夫發展的重要性,表示要加強中馬兩國合作;今年初議會選舉前,穆伊茲對該國前總統的“親印”舉動進行了公開抨擊,並強調要保護本國的獨立自主權。馬代與印度之間的緊張關系由此升級。

此前印度爲了拉攏馬代,曾使用了一系列強硬手段。比如在距離馬代僅有130公裏的拉克沙群島,建立軍事基地,擴大印度對該地區的作戰監視;對其進行旅遊抵制、糧食藥品制裁等。但即便如此,印度還是沒能阻止其與中國的合作。而從這次馬代與印度雙方外長的會面中,印度的態度出現了肉眼可見的“軟化”。

我們先來看看此次雙方外長會談的時間點:當前印度國內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大選,一般這種時候印度高層會優先處理國內事務,大幅減少或暫停部分的“接訪”和“出訪”等外交活動。按理來說,對待一個與自己關系僵硬的國家,印度大可以推遲其接待時間,而這次印外長親自出馬,無疑是想向馬爾代夫傳遞一定的“善意”。

【穆伊茲將境內印軍“掃地出門”】

此外還需要提到的是,根據馬代與印度此前的談判協議,本月10日是印軍撤離該國境內的最後期限,而此次兩國外長會談,正踩在撤軍的最後期限上,面對把自己“掃地出門”的馬爾代夫,印度還能擺出如此心平氣和甚至可以說是友好的接待態度,可見其特殊。

接著來看看此次會談的內容:印外長蘇傑生在對話中特別強調,印方此前爲馬代提供了不少援助,涉及領域包括基建、醫療等,之後印度將一直恪守“鄰國優先”戰略,爲馬代提供及時援助,希望馬代能與印方一起努力,共同推進兩國友好關系的發展。

從之前的“強硬威脅”到如今的“說軟話”,印度有如此大的態度轉變,釋放出了3個信號:

其一,印度並沒有放棄對馬爾代夫的拉攏和滲透。可能有人認爲印方態度軟化,是對馬爾代夫的“妥協”,但事實恰恰相反。當前,馬爾代夫對印度仍有一定的依賴性:一方面,在食物、能源、安全等基礎需求方面,馬爾代夫還需要印度的幫助;另一方面,馬還面臨來自印度的債務壓力,仍在經濟層面有求于印。

【印度滾出去的標語出現在南亞各國】

此前印度曾試著用“硬實力”威脅馬爾代夫,但效果肉眼可見的不好;我們常說上兵伐謀,攻心爲上,印度也不是不懂這個道理,因此趁著馬爾代夫無法與自己完全割席的情況下,采用這種“軟攻”方式,讓馬爾代夫放下警惕,進而慢慢滲透控制,這才是印度的最終目的。

其二,印度希望通過馬爾代夫向南亞各國傳遞所謂的“友好信號”。近期南亞以馬代爲例,掀起了強烈的“反印風潮”,尼泊爾、孟加拉國都打出了“印度滾出去”的旗號,孟加拉國還在近期與中方展開了聯合訓練。面對各國加速遠離自己的行爲,印度希望能通過此次對馬代官員的友好態度,傳遞其所謂的“鄰國優先”戰略,進而鞏固自己的勢力。

其三,拉攏周邊國家反華依舊是印度重要戰略。在與紮米爾的會晤中,蘇傑生重點提到了其對馬代的援助,除了是想強調印度的“友好”外,同時還隱含與中方競爭之意。比如去年11月,印度就高調宣稱對馬代橋梁項目提供資金援助,並表示此舉是爲了抗衡中國的影響力

【尼泊爾新紙幣惹怒印度】

但任憑印度花言巧語說得再好聽,也難以掩蓋其謊言本質。近期尼泊爾發行的新版紙幣,其上所印的地圖包括了其與印度存在爭議的領土,這直接惹惱了印度。印方官員聲稱此舉是挑釁,並在當天掐斷了尼泊爾的網絡。值得注意的是,尼泊爾大部分的電信網絡帶寬都依賴于印度供應商。這一舉措就相當于直接阻斷了尼泊爾與外界的聯系。

雖然對印度的拉攏,馬爾代夫方面目前還沒有明確表態,但有了尼泊爾的“慘痛經曆”擺在眼前,莫迪政府所謂的“鄰國優先”戰略實在沒有多少可信度,在這種情況下,好不容易才與印度拉開了一定距離的馬爾代夫,是否會“回心轉意”,答案已經顯而易見了。

0 阅读:51

鄭繼永教授

簡介:複旦大學教授,朝鮮半島研究者,觀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