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死穴”,不是汽車

太平洋科技 2024-04-05 22:16:27

作者:劉凡

制圖:黃婷婷

編輯:林炯佳

2018年,蔚來第一款量産車上市時,當年虧損了233.28億元,是蔚來至今虧損最高的一年;理想汽車在第一款車上市後的2019年虧損了32.82億元,也是至今虧損最高的一年。 剛剛上市的小米SU7,也難逃“虧本賣車”。雷軍說,小米SU7賣一台虧一台。一些分析師則預測小米SU7將帶來巨額虧損。 近日,花旗研究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表示,“我們維持謹慎的觀點,即最終每家車企都可能成爲20萬元至30萬元區間內的輸家”。根據今年6萬輛的預計銷量,花旗估計小米SU7可能會産生約41億元人民幣(5.6682億美元)的淨虧損,平均每輛車虧損6.8萬元(9400.96 美元)。 此前,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在2021年3月底宣布,小米現金儲備1080億,計劃造車的首期投入爲100億元人民幣,未來十年將投資100億美元。根據小米財報,從宣布造車以來,小米汽車業務已投入約100億元。 這些錢幾乎都來自小米自身,而非像蔚來、理想的外部融資。小米並未將小米汽車獨立融資,而是用集團的財務力量爲其兜底,這也意味著目前的主營業務將是支撐小米汽車業務的根基。 前不久,小米發布2023年度財報。財報顯示,2023年小米營收2710億元,同比下滑3.2%;經調整淨利潤爲193億元,同比增長126.3%。 營收方面,小米已連續兩年下滑,收入較2021年高點的3283億元相差了573億元,營收兩年累計下滑17.4%。 好消息是,至2018年上市以來,小米的毛利率穩步提升,已經從6年前的12.7%升至去年的21.2%,毛利率接近翻倍。這意味著小米的盈利能力正在不斷增強。 不過,小米淨利率卻並未和毛利率一樣不斷走高。雖然2023年小米淨利率達到了7.12%的曆史新高,但只比6年前提升了2.3個百分比,相比翻翻的毛利率,淨利率的提升略顯緩慢。毛利率的增長沒有反映在淨利率增長上,小米可能需要重新調整其盈利方式。 而在“落袋爲安”的淨利潤方面,雖然2023年同比增長了126.3%,達到193億元,但淨利潤的高增長,部分源自2022年的低基數,相較于2021年220億元的淨利潤仍有27億元的差距。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小米現金儲備爲1363億元,創曆史新高,算是在各種下滑中給了小米一顆定心丸。 但小米産品線衆多,現金儲備不可能完全投入到汽車業務。在小米汽車已經上市,且自建工廠投入極大,短時間內又看不到盈利的情況下,小米仍亟需提升淨利潤水平,增強造血能力。 在財報中,小米將其主要業務分爲三部分:智能手機、IoT與生活消費産品、互聯網業務。拆開來看,三大業務面臨的實際問題要複雜得多。 智能手機業務從2021年後連續兩年下滑,收入減少了超過500億元,是小米總營收下滑的“罪魁禍首”。 小米智能手機收入下滑既有大環境的原因,也有小米自身的問題。 據IDC數據,2022、2023兩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分別下滑了11.3%和3.2%;同期小米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19.8%和4.7%,均高于市場整體下滑幅度。 在最重要的海外市場印度,小米連續兩年銷量下滑,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從2021年的24%跌至16.5%,從份額第一跌到了第三。 另一方面,小米在高端市場的表現也“內喜外憂”。小米在財報中表示,根據第三方數據,2023年小米在中國大陸4000–6000元價位段的智能手機市占率達到16.9%,同比提升9.2個百分點;2023年第四季度,在4000–6000元價位段的智能手機銷量排名第一,市占率達到28.2%。價格方面,2023年小米在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平均售價(ASP)同比提升超過19%,創曆史新高。 但從全球來看,小米手機依然深陷“性價比”——每台手機的ASP從2022年的1111.3元降至去年的1081.7元。這意味著小米在海外市場依然以低價爲主,即便是中國市場高端化取得了不錯成效,也沒能抵消海外市場的侵蝕。 此前雷軍曾表示,小米手機的目標是在2024年成爲全球第一。但就目前來看,小米已經連續三年位居全球第一,登頂全球第一的可能性已經微乎其微。 雖然IoT與生活消費産品業務2023年營收相比2021年的高點依然有一定差距,但較2022年取得了正增長。在小米“人車家”生態戰略裏,IoT與生活消費産品是設備占比最高的品類,畢竟一個普通用戶通常只有一台小米手機和一輛小米汽車,但卻可以同時擁有多台小米智能家居。 根據小米官方公布的數據,截至目前,小米已成爲全球最大的消費級IoT平台,連接設備數已達6.55億台,擁有5個及以上小米IoT設備的用戶已達1300萬。 智能手機和IoT與生活消費産品是小米的營收支柱,而互聯網服務則是小米的利潤支柱。根據財報,2023年小米互聯網服務收入和毛利率均創下曆史新高,收入達到人民幣301億元, 同比增長6.3%;毛利率達到74.2%,同比提升2.4個百分點。 互聯網服務的毛利率遠高于另外兩大業務,是小米不折不扣的“現金奶牛”。 不過,這頭“奶牛”的問題在于,“産奶的牛”似乎遇到瓶頸了,最近三年小米互聯網服務收入都在300億元左右,雖然沒有出現下滑,但似乎碰到增長天花板了。 總的來說,穩住營收,保住利潤,提高現金流將是決定小米汽車“虧本賣車”能堅持多久的核心所在。 根據小米公布的數據,小米SU7上市24小時後便獲得了88898個“大定訂單”。另據媒體報道,其退單率在40%左右,如果以此計算,小米目前已經獲得的排産訂單可能在4萬-5萬台左右。 如果以次計算,小米SU7已貢獻80億元-150億元的營收,逼近互聯網服務收入的一半。如果小米SU7銷量能在下半年持續增長,並且隨著後續新車型的推出,汽車業務的收入可能將很快超過互聯網服務,成爲小米收入支撐之一,並具備自我造血能力。 小米汽車當下的難題是亟需解決産能問題,其最新訂單最長排産時間已超過4個月。大量訂單湧入對剛剛起步的小米汽車來說,顯然是幸福的煩惱——雖然産能有待提高,但好過工廠空轉。 另一方面,提高産能也能有效降低成本,和小米SU7類似,去年底發布的智界S7也是“虧本賣車”。華爲常務董事、消費者BG CEO、華爲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董事長余承東曾表示,智界S7的四個版本都是虧本銷售,“希望未來隨著起量,成本可以平衡下來”。 另一個正面例子是理想汽車,2023年理想汽車全年銷量37.6萬輛,同比大增182.21%。規模化也讓理想汽車首次實現年度盈利,且全年毛利率高達22.2%,超過了特斯拉。 小米SU7的任務也在于此—— 穩住銷量,提升産量和交付能力 。 4月3日,首批小米SU7創始版開始正式交付。雷軍說,從今天開始,小米正式成爲一家車廠。 但正如前文所述,在真正成爲一家汽車廠商之前,小米暫時還是一家手機廠商,一家IoT廠商。小米汽車能不能真正成爲雷軍說的“全球前五”,至少在造車的頭幾年,小米必須保證不能“後院失火”。 END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