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的荒謬與瘋狂:失控的皇權,狂飙不止

白駒說 2024-03-11 08:48:09

△《明憲宗元宵行樂圖》(明·佚名·局部)(現藏于國家博物館)

01 小品

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北京紫禁城。

“铛铛铛……”

幾聲鑼響過後,各種樂器開始彈奏,鼓瑟齊鳴,一場盛大的宮廷內宴正式開始。

觀衆席上,明憲宗朱見深攜一班文武重臣,正饒有興致地欣賞各色精彩表演,其樂融融。

歌舞之後,緊接著便是由鍾鼓司編排的一個小品節目,兩位藝人走上台來,一人扮作糧官(即征收稅糧的官員),另一人則扮作解戶(即解納稅糧的差役),隨後開始了一段表演:

糧官:這米怎麽是濕的?

解戶:這可不是我的過錯,是運糧船上船縫的問題。

糧官:那就趕緊塞住船縫,免得弄濕了朝廷的糧米。

解戶:若是要塞住船縫,那就必須等到沒糧的時候才行。

或許是朱見深的笑點過低,看到這裏時不由得龍顔大悅,竟哈哈大笑起來。群臣見狀紛紛用異樣的眼光反複打量著台上的藝人以及身邊的皇帝,無不開始抿嘴偷笑。

皇帝當然不知道,群臣的笑和他的笑根本不是一碼事,而這一切都得從“船縫”二字說起……

02 試探

成化元年(1465年)八月某日,京師吏部衙門。

吏部尚書李賢接到一則宮中傳來的谕旨,皇帝朱見深決定給文思院副使李景華、陳斆、任傑三人提提幹,升他們爲中書舍人(七品官,皇帝的近臣秘書)。

按理說,皇帝給自己物色幾個順手的秘書也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但就是這件事,卻讓吏部天官李賢左右爲難,因爲,皇帝壞規矩了。

明代官員選拔自有一套嚴格的“铨選”制度。首先,無論靠科舉還是舉薦,候選人都必須取得身份資格,這還僅僅只是第一步。取得資格後,候選人還須經曆一整套铨選程序,方能實現升遷、調任。文武官員的铨選分別由吏部和兵部負責,權責明晰。

但這一次,皇帝顯然不打算按套路出牌,他選擇公然繞開吏部铨選,直接以傳奉聖旨的方式爲親信授予官職。

朱見深此舉並非什麽創造發明,早在天順八年,他的父親明英宗朱祁鎮就曾傳奉聖旨將工匠姚旺升爲工部文思院副使,因此,對于這類“傳奉官”,身爲兩朝閣臣的李賢並不陌生。

最終,李賢領銜的吏部選擇了妥協,並沒有駁了朱見深的面子,此三人得以順利提幹。

然而,吏部的妥協並沒有換來皇帝的見好就收,反而就此解開了限制皇權的枷鎖,朱見深也開始徹底放飛自我。

朱見深對佛道、方術情有獨鍾。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既然皇帝好這口,近侍宦官們立刻行動起來,四處搜羅奇人異士,變著法地哄皇帝開心。後來,朱見深又迷上了珍玩,于是,三教九流的社會閑雜人員紛紛湧入宮中,爭相向皇帝進獻奇珍異寶。

對此,朱見深自然是喜不自禁,一律笑納。

但珍玩可不是白給的,即便你是皇帝,也沒有白嫖的道理。就這樣,大量傳奉聖旨經朱見深親筆簽發而出,隨之而來的是大批目不識字的白丁進入大明官僚體系。無論僧道方士、醫官工匠,亦或是樂師舞者,都順利混上了公務員,吃上了皇糧。

更要命的是,朱見深提拔的傳奉官逐漸有了從最初的閑職向中央和地方的實職延伸的趨勢。

成化十一年,太醫院使方賢就通過傳奉升爲通政司左通政。到了成化二十年,朱見深更是史無前例地通過傳奉爲吏部尚書尹旻加太子太傅銜,完全無視原有的官員铨選制度。

這下子,文官們徹底傻眼了……

△宮中的樂師藝人:《明憲宗元宵行樂圖》(局部)

03 失控

對于皇帝濫授傳奉官的行爲,文官們從未放棄過抗爭。

成化七年,內閣首輔彭時就覺察到朱見深對傳奉授官越來越上瘾,因此他曾上疏提醒道:“凡事都應該讓司禮監內官傳旨。”

彭時說得委婉,但朱見深聽得明白,彭閣老就是勸他將傳奉聖旨的職能交還司禮監,從而制約皇權。

呸,休想!朱見深對此置若罔聞。

此後,傳奉官愈演愈烈,到成化二十一年,當年傳奉人數刷新曆史紀錄,達到了驚人的一千九百九十六人。而此時,大明官員中每二十五人中便有一人是傳奉官,其泛濫程度令人瞠目結舌。正因如此,不知在何人授意下,編排了那出諧音梗的“船縫”好戲,以此譏諷皇帝。

旁敲側擊要搞,直言勸谏更不能少,而文官中反應最爲激烈的就要屬南京兵部尚書王恕了。

成化二十一年,對朱見深一系列騷操作嗤之以鼻的王恕怒上奏疏,直斥皇帝的荒謬行爲:“沒有功勞而得到升遷、沒有才能而進入朝堂的人,一日多過一日。那些工藝之人、道逃之徒,邪術之輩,各自另辟蹊徑,紛紛穿上華服得到美差,現如今朝堂上盡是這樣的人!”

此外,王恕也給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他建議限定傳奉官的任職範圍,不得授予六部、都察院、通政司等實職。朱見深對此依舊不予理會。

老王不依不饒,第二年接著上疏,這次言辭更爲激烈,直接把皇帝惹毛了,當即下诏讓王恕卷鋪蓋滾蛋。

一個王恕倒下了,自有千千萬萬個文官再站起來。

上至三公九卿,下至科道言官,紛紛上疏批判傳奉官這一弊政,並極力彈劾部分行爲不法的傳奉官。文官集團的反擊搞得朱見深焦頭爛額,遂不得不做出讓步,比如裁汰部分傳奉官、將李孜省等人重新降爲閑職等。

但朱見深所做的終究不過是爲了堵住文官們的嘴巴而已,終成化一朝,傳奉官們一直活躍在廟堂之上,一時興盛不衰。

△愛熱鬧的明憲宗朱見深:《明憲宗元宵行樂圖》(局部)

04 狂飙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初六,紫禁城乾清宮。

年僅十七歲的明孝宗朱祐樘從父輩手中接過大明江山,正式即皇帝位。

新皇登基,萬象更新,文官們自然不會錯過這次機會。

當月,以禮科給事中韓重、河南道禦史謝秉中爲首的科道言官們紛紛上疏,奏請皇帝罷黜傳奉官。

此時的大明王朝已步入中年,而其身軀卻早已老邁腐朽不堪。光論吏治這一項,明憲宗朱見深親批的傳奉官就多達四千七百余人,其實質就是賣官鬻爵,而這些花了大價錢的傳奉官們自然要從官位上把錢再撈回來,因此大明吏治日益腐敗,百姓怨聲載道。

再者,這些傳奉官可都是吃皇糧、拿俸祿的,龐大的傳奉官群體使得本就寅吃卯糧的大明財政更爲捉襟見肘。成化時期戶部尚書余子俊就直接向朱見深攤牌,國庫之所以空虛,官爵越來越多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更何況,一朝天子一朝臣,這批傳奉官都是朱見深的幸臣,朱祐樘當然不待見他們,于是乎,借著整頓吏治的由頭,朱祐樘很自然地將槍口對准了傳奉官。

隨後,在朱祐樘大刀闊斧的改革之下,共有將近三千七百名老爹留給他的寶貝傳奉官遭到清退、降職等處理,文官集團爲之彈冠相慶,歌頌吾皇聖明。

至此,朱祐樘不僅卸下了一大包袱,還順帶著贏得了文官們的一致好評,可謂是名利雙收。

然而,在天順、成化兩代皇帝的不懈努力下,好不容易沖開枷鎖的皇權又豈肯再次自縛手腳。傳奉官繞開吏部、兵部以及內閣,實現了皇權真正意義上的獨斷專行,更爲皇權對抗文官集團提供了除宦官和錦衣衛外的更多選項,就算是被後世奉爲明君的朱祐樘也無法抵擋這般誘惑。

弘治十二年,吏部官員曾上疏勸谏道:“天下當官的人,要麽苦讀詩書,要麽勤于案牍,要麽戰場厮殺,要麽勞于筋骨,很多人多年辛苦都無法獲得一官半職,但追逐名利之人僅憑一傳奉聖旨就能加官進爵。士子爲了名節砥砺前行,武人爲了功勳甘冒矢石,他們積年累月才能官升一級,現如今那些閑雜末流藝人坐著就能得到這些,這樣下去,天下文武之士又怎麽還會與朝廷同心同德呢?”

文官們不會平白無故上疏勸谏,因爲朱祐樘同樣步了他爺爺和老爹的後塵。

此後,曆代新君即位,裁汰前朝傳奉官演變成爲新任皇帝拉攏文官集團、彰顯明君風範的固定戲碼。武宗即位,裁汰孝宗朝傳奉官;世宗即位,裁汰武宗朝傳奉官,直到萬曆朝,江西上饒府通判沈榜曾這樣說過:“嘉靖以來四十年了,沒出過傳奉官。”

果真如沈榜所言,傳奉官真的就此消失了嗎?

當然不會!

到天啓年間,魏忠賢把持朝政,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傳奉官隨之愈演愈烈。乃至南明時期,弘光帝朱由崧仍對傳奉一事念念不忘,曾試圖以傳奉方式將戶部侍郎張有譽擢升爲尚書。

皇權一旦打開枷鎖,誰都休想讓它停下狂飙的腳步……

0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