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近山是李雲龍的原型,爲何如此勇猛善戰?他是成吉思汗的後人

愛曆史 2024-04-15 11:20:27

提起《亮劍》中的主人公李雲龍,國人幾乎無人不知,他桀骜不馴,出口成髒,是個叫幹部戰士都又愛又怕的“刺頭”,可是只要打起仗來,他渾身是膽,不畏強敵,專愛打惡戰血戰,有一股子“瘋子”的氣概。如此個性鮮明的主人公,還真的在我國影視作品中不多見,因此很快就得到觀衆的喜愛。

雖說李雲龍是一個藝術虛構的人物,但他的每一個事迹以及鮮明的個性,其實都是有真實的曆史原型的,據說李雲龍一身兼具好幾個我軍著名開國元勳的影子,不過,如果要論誰才是“李雲龍的魂魄”,那只能是一個人,此人正是我軍著名的戰神,綽號“王瘋子”的王近山中將。

王近山,1915年出生于湖北省紅安縣高橋鎮許家灣一戶貧農家裏,九歲就不得不給地主家放牛,受盡剝削壓榨。因此當革命火種傳播到家鄉後,小小年紀的王近山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一心參加革命,這一年他只有15歲。

當時革命群衆中正醞釀著武裝暴動,人人都在積極籌措武器,王近山也拉起幾個小夥伴,想搞一條槍。

他們怎麽搞呢?

王近山不知道從哪裏撿到一顆土炸彈,就拿著它,帶著幾個小夥伴,挨門到地主家“募捐”。

一見地主,王近山就說他們要革命,需要買槍,請老財們“幫忙”,如果地主老財不答應,王近山兩眼一瞪,舉起土炸彈就要往地上摔!要和地主“同歸于盡”。

地主老財都知道王近山是遠近有名的“二杆子”,都害怕他真的不要命了,于是都乖乖拿出大洋給他們。

就這樣,王近山湊夠錢,真的從國民黨逃兵手裏買了一只“漢陽造”,如願以償當上紅軍。

臨別時,王近山還不是很自信,問自己的父親:“爹,你說我能打好仗嗎?”

王近山的父親,原來還是個讀過書的秀才,後來家道中落才淪爲貧農,平時苦哈哈的,沉默不語,哪知此時,他卻說出一番豪言壯語鼓勵兒子:“怎麽不行,誰叫你是成吉思汗的後人呢?一定也能成一個大英雄!”

王近山從來沒有聽到父親說出這樣“豪氣”的話,更不知道這成吉思汗是什麽人物,于是父親就頭一次給兒子講起王家不同尋常的家事。

原來,紅安他們這一支王家,還真的與曆史上叱咤風雲的成吉思汗有著不解之緣,原來他們的祖先不姓王,也不是漢族,竟是成吉思汗的帳下大將也先不花,隨蒙古大軍南征北戰,元朝統一中國後,也先不花的後人就被分封到湖北紅安一帶。元末農民起義,也先的後人也參加了朱元璋的大軍,屢立戰功,被朱元璋賜姓王,這就是王近山的先祖。

王近山細細聽了父親講述家世,心中充滿驕傲自豪,更樹立了戰勝一切敵人的信心和勇氣。

初次上戰場,王近山就表現出驚人的勇敢,別人頭一次莅臨硝煙彌漫、殺聲四起的戰場,都會嚇得不知所措,寸步難行,甚至會大小便失禁。

王近山卻像打雞血一樣,興奮異常,當敵人向他們發起沖鋒時,王近山竟也勇猛的迎著敵人沖出去,和敵人展開肉搏戰。

只有十五歲的他,硬是和一個人高馬大的敵兵戰在一起,眼看力氣支撐不住,王近山瘋勁上來了,怪叫一聲,一把抱住大個子敵兵,叽裏咕噜就往山下滾,兩個人都被山石磕碰得遍體鱗傷,最後那個敵兵被摔死,王近山腦袋也撞出老大一個血窟窿

戰友拼力搶救,才從鬼門關拉回一條性命。

戰友們見王近山這樣不要命的打法,都稱他“王瘋子”。

從此,王瘋子這個“光榮稱號”就伴隨王近山一步步成長,建立一個又一個功勳,最終成爲新中國開國中將。

在不知道王近山特殊家世之前,相信大家都會覺得他之所以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主要取決于他的“瘋狂”,知道他的家世後,恐怕人們也不能不信,他那些被稱作“世界征服者”的祖先們,在天之靈一定也給與他某種護佑吧。

1 阅读: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