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出土竹簡,司馬遷讓趙高和李斯背鍋2000年,是誰選了胡亥?

曆哥說曆史 2024-03-17 15:05:17

秦朝末年關于皇位繼承的疑雲,一直是曆史學家們爭論不休的焦點。

一份珍貴的《趙正書》竹簡出土,爲我們揭開了這樁兩千年前的曆史懸案,也讓我們重新審視了司馬遷筆下的趙高和李斯。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東巡途中病逝于沙丘宮。

這位一統六國的雄主,在生前已然奠定了千秋偉業的基石,他的離世卻給秦朝帶來了巨大的政治動蕩。

關于秦始皇的繼承人選,曆史上一直存在著爭議。

《史記》中記載,趙高與李斯篡改遺诏,扶持胡亥上位,成爲了秦朝的掘墓人。《趙正書》的出土卻對這一說法提出了挑戰。

趙高,原是趙國貴族,後入秦爲宦官,憑借其獨特的政治手腕和聰明才智,在秦廷中一路攀升,最終成爲秦始皇的寵臣。

李斯,楚國上蔡人,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他提出的“書同文、車同軌”等制度,爲秦朝的統一大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胡亥,秦始皇的幼子,原本在皇位繼承中並無多大勝算,卻最終登上了帝位。

這三者之間的關系錯綜複雜,成爲了後世史家爭論的焦點。

據《趙正書》記載,秦始皇在臨終前曾召集趙高、李斯等重臣商議繼承人選。

當時,秦始皇的長子扶蘇因直言勸谏而被貶至上郡監軍,遠離了政治中心。

而胡亥作爲幼子,一直陪伴在秦始皇身邊,因此有了更多的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能和孝心。

在這場關鍵的繼承人選商議中,秦始皇權衡利弊後,最終選擇了胡亥作爲繼承人。

這一決策背後,或許隱藏著秦始皇對政治理念延續的考慮。

胡亥雖然年輕,但他在秦始皇身邊耳濡目染,對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法家思想有著深刻的理解。

秦始皇可能認爲,選擇胡亥作爲繼承人,能夠更好地延續自己的政治理念,確保秦朝的長治久安。

曆史的走向往往充滿了變數。

胡亥繼位後,秦朝的政局迅速陷入動蕩。

他本人並無足夠的政治智慧與手腕來駕馭這個龐大的帝國,而趙高則趁機擴張自己的勢力。

在這場權力遊戲中,李斯最終淪爲犧牲品,被趙高陷害而死。

秦朝的統治機器在胡亥和趙高的操縱下逐漸失控,最終走向了覆滅。

關于胡亥的繼位之謎,曆史上一直存在著不同的聲音。《史記》中的記載讓人們普遍認爲趙高和李斯是篡改遺诏的罪魁禍首。

《趙正書》的出土卻爲我們提供了另一種可能性。這份竹簡詳細記載了秦始皇選擇胡亥作爲繼承人的過程,以及趙高、李斯等人在其中的角色和作用。

在探究胡亥繼位真相的過程中,我們不禁要思考:秦朝的覆滅究竟是誰之過?是秦始皇的決策失誤?還是胡亥的無能?抑或是趙高的權力野心?事實上,秦朝的覆滅並非單一原因所致。它是一個複雜的曆史事件,涉及到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

秦始皇在選擇繼承人時確實存在一定的失誤。

他沒有充分考慮到胡亥的能力和威望是否足以駕馭這個龐大的帝國。同時,他也沒有爲胡亥留下足夠的輔政大臣來穩定政局。這使得胡亥在繼位後面臨著巨大的政治壓力和挑戰。

胡亥本人在統治期間的表現也確實令人失望。

他缺乏足夠的政治智慧和手腕來應對複雜的政治局面。他過于依賴趙高等宦官集團,導致朝政日益腐敗。同時,他還大興土木、修建阿房宮等奢侈工程,加重了百姓的負擔。這些行爲都加速了秦朝的衰敗。

趙高的權力野心也是導致秦朝覆滅的重要原因之一。

他利用胡亥的無能和朝政的混亂,逐漸擴張自己的勢力。他通過陷害李斯等手段排除異己,最終掌握了朝廷大權。在他的操縱下,秦朝的統治機器逐漸失控,走向了覆滅。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