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藝術家,一場“四合緣”用抽象藝術切磋技藝的老友記

99藝術 2024-04-28 10:21:45

2024年4月28日,燦藝術中心開啓了一個新的展覽——《四合緣——曹力 陳文骥 馬路 譚平 作品展》。在燦藝術創始人李劍光看來,這是一個“水到渠成”的展覽。雖然展覽源于去年一次偶然提起的一拍即合,但這背後卻是四位藝術家幾十年的友誼與默契所自然推動的結果。

“四合緣”從“緣”而起。雖然四位參展藝術家的作品風格、語言形式各具特色,但串聯起這個展覽的關鍵線索,是“緣”。“緣”既是四位藝術家之間的友誼之緣,也是藝術家與燦藝術之間的合作之緣。

展覽空鏡圖

展覽集中于四位藝術家的抽象藝術作品。雖然多數參展作品是藝術家們近年來的創作,但從中,依然能夠看到他們的思考路徑和藝術探索的線索。

無論是從音樂中的旋律、對現實世界的轉化、對文學、哲學、心理學等理論的藝術化表現……抽象藝術所觸及的是人類大腦更深層次的思想、情感與精神。以此爲根基,一件優秀的抽象藝術作品,不會是輕飄的、膚淺的、只追求形式感的,而是厚重的、深刻的、充滿精神內涵的。

展覽空鏡圖

四位藝術家的不同面貌的作品,反映了中國抽象藝術中的幾種具有代表性的方法和思考。

展覽空鏡圖

此次展覽集中展出了曹力創作于2022-2023年的抽象繪畫作品。這些作品呈現了音樂與繪畫相互纏繞的靈動表現。在保持抽象形式快感的同時,這些畫面傳達出的美的韻律和情感卻是冷靜的、含蓄的,富有層次感的東方式哲思和美的體驗。

曹力

《弦樂的重奏》

120 × 100 cm,2023,布面油畫

陳文骥展出的作品大多是創作于2024年的新作。陳文骥用簡潔凝練的方法、節制與追求極限的態度,消解了複雜敘事帶來的自我消耗。實際上,越簡單,越複雜。將複雜簡化,需要的往往是更長時間的思考、打磨與自我更新。

陳文骥

《斜邊26.5》

31.5 × 180 cm,2019,鋁板上油畫,丙烯、自噴漆

在馬路的作品中,非常突出的是對精神本質的追求。在由色彩渲染的有限空間中,噴湧而出的是如銀河般的無限廣袤天地。這種美既是西方的,也是東方的;在對畫面節奏有著精准且不逾矩的技術把控的同時,也有著超越小我,達到無我的道家超脫之美。

馬路

《任心爲修》

100 × 140 cm ,(2020-06名) 2017年作,丙烯,綜合技法

譚平此次展出的是創作于2023-2024年的最新紙本丙烯作品。這種材料柔軟、細膩,但同時也更加敏感、脆弱,相比油畫創作,更需拿捏分寸。這些紙上作品中的色彩與線條,跟隨情緒的起伏,在受控與自由的對抗之間,達成默契,不斷將向外觀看的視角引入與內在情緒的連接。

譚平

《無題》

100 × 155 cm,2023,紙本丙烯

在李劍光看來,在當下做這樣一個展覽,不僅限于老友相聚“我其實更期望借這次展覽讓大家看看老一輩藝術家們是怎麽進行抽象藝術探索的,看看他們在思考什麽和表達些什麽。希望這些藝術家和他們的抽象藝術作品,也能對年輕藝術家們帶來一些啓發。”

展覽開幕之前,我們對李劍光先生進行了專訪,請他談談此次展覽,以及展覽背後的故事。

李劍光

燦藝術創始人

Q&A

Q = 99 藝術

A = 李劍光

因“緣”而起的展覽

Q

什麽契機促成了此次展覽?

A: 2023年4月,燦藝術做了一個譚平紙上作品展——《譚平 紙上·作品展》,開幕晚宴來了很多朋友、藝術家,當時,曹力、譚平、陳文骥和馬路坐在一桌。那天的展覽開幕非常成功,大家也都很高興,席間,譚平提出“哪天咱們一幫老同學、老朋友可以一起做個展覽。”此話一出,大家紛紛響應。所以,四位藝術家的抽象作品展當即就定了下來。

展覽空鏡圖

Q

燦藝術中心爲什麽會選擇在2024年的第一個展覽呈現這場去年約定的展覽?這個展覽的特殊性和意義是什麽?

A: 這個展覽有它的特殊性。首先,曹力、譚平、陳文骥和馬路幾位藝術家,在大家的眼中其實並不都是抽象藝術家,尤其是曹力。曹力的藝術風格是非常鮮明和具有個人風格的,所以可能會給人一種固定的印象。但其實,疫情幾年來,曹力一直在進行抽象繪畫的創作。曹力的抽象繪畫可以追溯到80、90年代。85時期,他畫了很多抽象作品;2006年也畫了一個完整的抽象作品系列。只不過沒有專門展示過這些抽象作品的成果。

燦藝術在2024年首展呈現這樣一個展覽,我覺得有兩層意義:一是這四位藝術家有著數十年的深厚友誼;同時,在藝術上,他們又互相欣賞。所以,我一直認爲,這個抽象藝術展是水到渠成的結果。

第二,在數十年的創作中,這幾位藝術家的藝術風格也有著階段性的變化,這與他們的思考、研究,看待藝術的角度都有關聯。所以,我們也想借此展覽,讓大家看到、了解到這些老藝術家們對藝術的誠摯之心,以及他們各自對抽象藝術的探索與耕耘之路。

曹力

《木琴叮咚》

100 × 90 cm,2024,布面油畫

Q

所以,這四位藝術家之間的情誼從他們的學生時代就開始了?

A: 是的。從讀大學開始,一路幾十年下來,他們依然保持這樣一份深厚的友誼,其實挺難得的。而且最爲珍貴的是他們彼此是互相欣賞和惺惺相惜的。三個多月之前,譚平在燦藝術看過曹力的一件抽象作品後贊不絕口,于是果斷收藏了。譚平本身是位出色的抽象藝術家,他是從心裏非常欣賞和喜歡曹力的作品。這件作品現在就挂在譚平的家裏。

展覽空鏡圖

Q

這四位藝術家與燦藝術中心和您之間有著什麽樣的淵源?

A: 90年代初,中國內地幾乎還沒有什麽當代藝術的概念,也幾乎沒有藝術市場。因爲我開畫廊時,一開始就跟中央美術學院的一些教授和老師建立了合作和友誼。當時曹力、陳文骥、馬路和譚平都還是美院的中青年教師。算起來,我跟他們的關系基本上都在30年左右。

在那個時期,我盡力幫助一些年輕的藝術家,通過幫他們出售作品,來支持他們的創作。所以,在這幾十年中,我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和相互的信任。在1996年,我還曾經贊助過央美78級同學在勞動人民文化宮大殿裏舉辦的一個大型展覽 《重複·開始》 。

1996年4月《重複·開始》大展在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太廟舉辦

他們的抽象藝術作品都是數十年來的思想、觀念、技法、實踐不斷積累,經由時間沉澱後的結果,絕不是突然爲之或者追熱跟風

Q

陳丹青曾經這樣評價78級:“我不想強調他們出身名校——哪所學校都有天才——他們確乎不曾辜負美院的名分”,可見78級的藝術家是非常優秀的。

A: 的確,央美78級幾乎每一位都很有成就。我們這次展覽中,陳文骥、馬路和曹力都是78級的。譚平年齡略小一點,出國留學也比較早。他們幾位現在都已經是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了。他們在藝術教育和藝術創作上的成就都很高。

實際上,回頭去看,雖然他們幾位都沒有停止過對抽象藝術的探索,但其實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藝術家,也都經曆過“鄉土”、“傷痕”等階段,他們每一位都是具象寫實繪畫的高手,有著深厚的繪畫功底,所以他們的抽象藝術作品都是數十年來的思想、觀念、技法、實踐不斷積累,經由時間沉澱後的結果,絕不是突然爲之或者追熱跟風。

在此,我也想闡釋一下我對抽象藝術的理解。我認爲,這些老藝術家們的知識儲備、修養、思想深度,都不同程度地體現在他們的畫面裏。就像中國的書法,我們可以把楷書理解爲寫實,行書理解爲表現,草書理解爲抽象,這幾位藝術家在具象寫實繪畫領域是出類拔萃的,就像書法一樣,不管繪畫語言和形式是什麽,他們的根基和功底都是非常紮實的;同時,他們的藝術軌迹是明確的,是有淵源的。所以,這也就決定了他們的抽象作品並不是一味地追求形式感,而是有內容、有精神內涵的,這樣的抽象藝術才是有魅力、有深度、有靈魂的。

陳文骥

《1020+斜邊970(紅色)》

31.5 × 180 cm,2024,鋁板上油畫、丙烯、自噴漆

Q

雖然同樣都是抽象作品,但四位藝術家的作品風格差異性還是比較大的,所以是什麽樣的線索串聯起了此次展覽?在選作品的時候,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什麽?

A: 在很多人看來,燦藝術把幾位老藝術家聚在一起做這樣一個聯展,是挺費勁的。實際上,我反倒覺得特別輕松,因爲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這幾位藝術家之間,和他們與燦藝術之間都很有默契,誰的作品在什麽位置,展線怎麽分配,大家都是不謀而合的、互相謙讓的。

談到參展作品的選擇,一方面是基于我的個人眼光和趣味;另一方面, 更重要的是要考慮四位藝術家的作品在同一個展場中的視覺效果 。我對展覽現場的“和諧”一直非常看重,這的確是門藝術,是趣味,也是經驗。

馬路

《有夜之二》

180 × 210 cm,2014,丙烯,綜合技法

Q

在抽象繪畫火熱,風格多元豐富,新形式、新語言不斷出現的當下,您希望通過這四位藝術家的作品和這個展覽,傳遞給大家哪些看待抽象繪畫的觀點?

A: 我認爲,作爲藝術家來說,首先要堅持走自己的路,不要輕易受市場和潮流的影響。畫廊作爲市場前沿,在一代一代的藝術家中,我們看過太多的抽象作品,畫廊同行和業內的朋友們在一起交流的時候也都談到過這個問題。每個時期都有很優秀的抽象作品,但同時也有很多浮躁的、輕飄的、缺乏精神內涵的作品。在這樣一個國內國際抽象繪畫很熱的時期,我期望借這次展覽讓大家看看老一輩藝術家們是怎麽進行抽象藝術創作的,看看他們在思考什麽和表達些什麽。希望這些藝術家和他們的抽象藝術作品,也能對年輕藝術家們帶來一些啓發。

譚平

《無題》

155 × 300 cm,2023,紙本丙烯

和諧;共生;常青

Q

燦藝術在選擇合作藝術家的時候,是否對作品的精神性非常看重?

A: 當然。雖然說藝術作品不用過度神聖化,但是作爲一個嚴肅的、優秀的藝術家,我認爲應該要有充分的思考。無論是什麽形式的藝術作品,都會向觀者傳達出創作者的意圖和思想,抽象藝術也一樣。

抽象繪畫是非常注重精神性的,如果沒有這層內涵,作品就是空洞的。舉例闡述,此次參展的兩位藝術家馬路和曹力,我們從作品命名就能看出他們在畫面背後做了哪些思考。這兩位藝術家的每一件抽象作品都有獨立的作品名稱,馬路甚至在每一件作品畫布的背面還寫了詩或者他的感受。雖然這只是一個很小的側面,但我們會看到,這些藝術家的才華、對藝術的深刻認知、對藝術精神的追求,都是隨著畫面湧現出來的。

展覽空鏡圖

Q

通過此次展覽,能否體現出燦藝術作爲一家30多年的老牌畫廊在哪些方面持續深耕,又在哪些方面不斷創新和接受新的挑戰?

A: “深耕”是我們一直以來的從業態度。燦藝術不輕易跟藝術家合作,可一旦我們從各方面評估一位藝術家值得合作,往往一握手就管若幹年,甚至是一輩子,比如喬曉光和曹力,我們已經深度合作了很多年。這是在彼此充分了解和信任的基礎上而建立起的長期合作。

我做畫廊雖然已經33年了,但這不是終點,我們還要考慮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去年,我們做了一個四位80後年輕藝術家的聯展,其中的兩位已經跟燦藝術簽約了。我在近一個時期也在思考這個問題,從畫廊的長遠發展考慮,我們需要拓展合作藝術家的結構,當然我們的策略還是深耕並且少而精,這是我一向的主張。我認爲,這對畫廊、對藝術家來說,都是一種負責任的態度。

燦藝術《冬日變奏》展覽現場

2023.11.19-12.31

Q

最後,如果用三個詞來概括“四合緣”這個展覽,您會用哪三個?

A: 和諧;共生;常青。

這幾位老藝術家,不僅是同學、是同事,更是朋友和知己,他們之間有著深厚的默契和彼此間的欣賞。此之謂和諧。

他們共同走過孜孜求學到功成名就的道路,他們互相學習、互相啓發、互相激勵、互相支持、共同成長。我相信他們在幾十年中,有過無數次關于藝術的探討和思想的碰撞。此之謂共生。

從學生時代到今天,這幾位藝術家在各個曆史階段,都呈現出了很多出色的藝術作品。他們的思考和創作是連續的、是充滿激情和生命力的。他們對待藝術始終有顆敬畏心,有顆樂于探索的童心。今天,他們在我眼中,依然是幾十年前的那些一門心思只想畫好畫的少年。此之謂常青。

燦藝術伴隨這些藝術家也在自我成長,我希望我們能與藝術家們一起,保持一種旺盛的生命力,達到和諧、共生、常青的狀態。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