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産人轉型,有人賠了底朝天,有人年賺千萬

小穎高高 2024-05-06 04:21:19

大家好,我是地産高富帥。

明天五一長假最後一天了,目前來看樓市還是有一些松動的。成都全面取消限購之後,緊跟著南京,北京也有不小的松動,人口紅利預示著再次起效。

這個假期,小編也跑了幾個場子,雖然大雨一直下不停,但是有些項目還是依然吸引力不少人目光,核心還是促銷動作仍然是重點。

房企花式營銷不斷,繼北京有樓盤“買一送一”後,另一個一線城市深圳又有項目推出買房送黃金活動,位于深圳南山區的一樓盤在五一期間推出“買房送黃金”活動,贈送黃金價值50萬及80萬不等。

盡管節前關于“深圳限購放松”的傳言未能落地,但深圳市民的看房熱情並未受到影響,不少購房者利用“五一”假期看房,多個樓盤售樓處坐滿了看房者。

看了房子,今天再聊聊地産人轉行的話題,其實這幾年樓市下行以來,被行業抛棄的地産人不會低于50萬人,從巅峰下來的地産人何去何從,也是這幾年小編一直在研究的話題。

其實從這幾年身邊的朋友來看,真正離開這個行業的應該占據50%左右,其他有些人還是多多少少跟地産沾點邊,因此小編還是特佩服那些直接轉行的地産人。

今天給大家聊聊一個地産人轉型的故事,也是認識超過8年的朋友,也許轉行再創業是一件特別艱難的時期,但是在如今大環境下,能堅持到底的人肯定有翻盤的機會。

倪翔,閩系標杆房企人資條線職業經理人,時任融僑産業集團人力資源中心副總經理(主持工作),高峰時期任職多家闵系房企人力資源重要崗位。

早在2016年,在地産行業仍在高歌猛進的階段,他就深刻意識到行業的市場風險,毅然選擇了集團新賽道,從地産集團人力資源總監成長爲産業集團人力資源第一負責人,負責集團教育、醫療、商業、酒店四大板塊15家子公司的人資專業條線管控。

産業集團從地産集團剝離,通過4年時間,融僑産業集團由4名員工增長至1600名員工,拓展融僑教育、醫療板塊,內部並購酒店、商業等業務板塊,形成了具備生、老、病的全生命周期服務能力的業務布局,僅僅4年時間,融僑産業集團管理資産規模達到100億。

其實在這個時期,很多標杆房企人力資源工作者基本上都選擇了其他行業,大部分選擇繼續人力資源模塊,有些人選擇保險,有些人選擇做起了跨境電商。

早期房企基本上在非住宅業務投入都不會很多,因此在新業務這一塊很多房企都是人力資源高管牽頭組建,比如物業板塊,教育板塊,養老板塊等。

因此這個時候人力資源高管主動退出住宅開發賽道,本身就是對行業趨勢的全面深刻的認識,屬于提前上岸的節奏,房企新業務哪怕做不好,自己也還有時間做選擇。

2020年,基于對房地産行業趨勢,以及集團發展趨勢的判斷,倪翔毅然選擇了自主創業,借助籌建融僑國際學校期間結識的師資資源,創辦教育培訓機構。

這種轉型其實就是順理成章,就是有了房企內部新賽道的嘗試與籌備經驗積累,加上本身教育行業其實就是資源整合的産業屬性,因此自己創辦教育機構就顯得風險可控了。

由于在融僑教育板塊籌建過程中,結識了本土大量的優質師資資源,且後期融僑教育板塊實際落地時選擇了國際教育方向,造成拓展的本地師資資源未能有效利用。

因此將這些師資資源召集起來,組建了一家教育培訓機構。通過教師衆籌,降低了投資成本,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通過與本地老牌教育培訓機構進行師資共享合作,共享分擔師資成本,一方面減輕了雙方機構的人工成本,另一方面增加了教師收入,穩定了教師隊伍。

通過幾年的發展,至2023年12月,機構實現學生人數900人,營收800萬;入校課後服務覆蓋福州市49所小學,實現營收2000萬。在曆經雙減、疫情之後,仍然創造了2800萬的年營收規模,爲社會提供就業崗位近100個。

可以看到,作爲地産hr,其實平時工作的核心就是與人打交道,如何看人是hr最核心價值之一,倪翔的這次轉型可以說是把之前的專業發揮到了極致。

但是,其實大家也應該了解過,自從雙減政策出台之後。各個地方的培訓市場都不好過,一個方面是家長的焦慮,另外一個方面是孩子自己的無力。

做教育類的創業,首先得搞明白教育行業得底層邏輯,其實簡單來說就是供需關系得把控,因此倪翔的企業也經曆過過不小的磨難。

2021年8月,受雙減政策影響,政策出台當月,即出現現金流斷裂,股東爲員工工資和場地租金奔走。爲適應政策變化,機構在嘗試進行向藝術類、職業教育等方向的轉型失敗的情況下,繼續選擇原有業務方向。

爲降低運營成本,對場地采取共享化,面向同行業、異業開放經營空間,實現場地共享,提高場地利用率;對教師進行了用工形式改革,由原有的雇傭形式調整爲合夥人形式。

不服不行,這一招早期在很多房企人力資源戰略就用過的合夥人制度,如今再次出手就贏得了先機,因此地産行業依然還是培養人才的聖地啊。

從2021年至2022年,曆經雙減、疫情,在身邊同行紛紛關門倒閉的情況下,機構堅持抓好教學質量,實現對周邊機構生源的虹吸。

至2023年底,機構在校學生900人,入校課後服務49所,創辦社區少年宮數十個,當年實現營收近2800余萬,一不小心就創造了很多地産人羨慕的成績。

盡管很多地産人選擇離開行業,很多營銷投資出生的高管基本上都選擇了投資實體店,有餐飲的,有供應鏈的,有建築材料的等等,但是想回到那個輕松賺錢的年代是比較難了。

如今不管是地産行業還是其他産業,都屬于後紅利消失的時代,許多之前非常牛逼的企業如果不轉型依然都逃不過被取代的結局,如今産業升級時代已經來臨。

因此,如今商業時代的賺錢邏輯已經完全改變,早期賺差價的市場格局早就已經打破,如今是IP時代,是流量時代,能夠持續變現的生意才有未來。

受地産行業政策影響,地産圈職業經理人紛紛下崗轉型。這些年又受到世界經濟下行周期、國際關系、疫情等諸多因素影響,很多人都感覺步履艱難。

但是地産行業曾經圈住了一個時代最優秀的一批職業經理人,相信他們仍然能夠砥砺前行,不負韶華,繼續推動城市的發展。

今天就說到這裏,朋友們有何看法,也歡迎留言討論,也感謝大家這麽好看,也願意給我點贊。

1 阅读: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