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李宗仁要回國,白崇禧得知後,給李發報:保全晚節

小販還不快跑 2024-05-10 01:56:20

李宗仁和白崇禧是桂系的代表人物。兩人合稱“李白”,李宗仁是桂系的一把手,主導政治,而白崇禧則是二把手,主導軍事,兩人一起將桂系帶到了頂峰。兩人一起共事了幾十年,是最好的搭檔,最好的兄弟。桂系軍閥爲何立于不敗之地,就是李白二人,取長補短,配合默契。

後來,隨著國軍的節節敗退,兩人的搭檔也走向了結束。分別時,白崇禧不舍地說道:“德公,是不是從此以後只有你我,再也沒有李白了!”

李宗仁則安慰道:“健生,我到美國之後,雖然你我遠隔萬裏,但仍然患難與共,榮辱與共,記住,如果實在撐不下去了,決不可去台灣!”

而白崇禧則同樣安慰李宗仁:“我和現存的20萬廣西子弟兵,翹首仰望,等待德公早日歸來!”

之後,李宗仁去了美國,而白崇禧則沒有聽從李宗仁的勸誡,去了台灣。于是,兩人再無往來了。

後來,兩人再次産生糾葛,則是在李宗仁回國這件事。

對于回國,既是李宗仁的一廂情願,也是周總理的親自感召

李宗仁之所以想回國,一是他年紀大了,落葉歸根的思想越來越嚴重,不想在過著漂泊海外的生活了。二是他想爲祖國統一貢獻一點力量,促進台灣回歸大陸,他想用自己的回歸,帶動更多在外的國民黨政客以及華人回歸祖國。

並且,雖然有代總統的身份加持,但在美國期間,李宗仁過得非常的孤獨。雖然有兩個兒子在美國,但兩個兒子都成家了,並不跟李宗仁住在一起,也就周末的時候會來看看李宗仁。

並且當時從大陸去美國的中國人很少,而從台灣去的雖然很多,但出于避嫌,都不敢去找李宗仁聊天。因此,李宗仁在日常生活裏非常的孤單,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並且因爲不會開車,不會說英語,他也無法和美國人溝通。好在妻子郭德潔會說英語,不然夫妻倆在美國的生活會碰到很多的問題。

因此,在美國期間,李宗仁是過得非常的無聊的。因此,到了晚年時,李宗仁思量想去,還是覺得回國定居更加的舒服。

在李宗仁回國這件事上,有一個人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那就是李宗仁的秘書程思遠。

在感召李宗仁回國這件事上,周總理也是叫程思遠作爲中間人,負責傳話溝通。1956年,周總理第一次派人給遠在香港的程思遠傳話,邀請其來北京密談。

一開始,程思遠不明白周總理的用意,對于邀請充滿了猶豫,他想請示遠在美國的李宗仁是否同意前往,但因溝通周期較長,便沒有請示。

之後,程思遠便果斷決定去北京,想看看此次密談的目的是什麽。到北京見到周總理後,程思遠才知道,此次密談,周總理是想讓他給李宗仁帶話,黨和國家歡迎他回國,哪怕他只是回來探親也可以,他來去自由。

于是結束密談回到香港後,程思遠便給李宗仁發報,詳談了此次密談的內容。一開始,李宗仁對于程思遠不打報告就去北京很生氣,但得知密談的結果是祖國邀請他回國後,他又充滿了欣慰。

此後數年,爲了能促成李宗仁回國,程思遠又秘密前往了北京5次,每一次的密談都對李宗仁的回歸起到了推動作用。

之後,爲了回國,李宗仁不惜采取投石問路。

爲了確定國家對自己的態度,李宗仁在回國前決定試探一番。他表示要將一批古董字畫捐獻給國家。周總理在得知李宗仁的想法後,表示政府願意接收這批文物。

之後,李宗仁便將古董字畫從美國寄到了香港,交由程思遠。同時在古董裏,李宗仁還參雜著一封信,信上說這批古董是自己在擔當北平行轅主任時,花費11萬美元買的。

程思遠收到古董字畫後,便通知周總理派人來取。之後,這批古董字畫被送到了故宮博物院。

這本來是一件好事,不曾想卻出現了一絲瑕疵。

故宮博物院的專家在鑒定這批文物時,發現大部分都是赝品,根本不值11萬美金,頂多值3000美金。之後他們將此事上報給了周總理。周總理想了想後,對財政部長說:給李宗仁3萬美金!

而在批複此事後,周總理覺得此事還是過大了,便決定報告毛主席,跟主席商量一下。主席聽了此事婚後,哈哈大笑,說:“恩來啊,我們邀請人家回來,這是統戰工作,我們可以大方一點,李宗仁說價值11萬美金,我們就給他12萬美金,他既然投石問路,我們就大大方方的讓他看到路!”

不得不說,主席真的非常的厲害,一眼就看出了李宗仁的心思,並且順了他的意。

之後,財政部便給李宗仁彙去了12萬美金的外彙。收到彙款後,李宗仁非常開心,稱贊道:“共産黨不簡單啊,真的識貨,看來他們是真誠歡迎我回去的。”

此次贈送文物事情之後,李宗仁回國的心思更加的安定了。

李宗仁回國這件事雖然是秘密運作,但外界還是知道了

最先知道李宗仁要回國的是香港的媒體報社。在1961年的時候,香港的雜志更是刊登出了這樣的一條消息:李宗仁將回大陸。

而香港的報社之所以知道這件事,一是當時監視李宗仁或者程思遠的人非常多,他們可能捕捉到信息了。二是李宗仁的妻子到過香港2次,並且逗留的時間比較長,一次是看望她的母親,另一次則是領取國家給李宗仁的12萬美金外彙。

這些信息,都讓香港的媒體認爲李宗仁要回大陸了。之後,香港的媒體便大肆炒作。在香港媒體的炒作下,事情也傳到了台灣。

遠在台灣的白崇禧知道這件事後,非常的生氣,在1964年3月的時候便發表了一封致李宗仁的電文。

在電文裏,白崇禧說蔣介石正率領部隊臥薪嘗膽,等待時機回歸大陸,在這種時機下,德公竟然要回大陸,是放棄了自己的立場,毀掉了自己的曆史,忘德公以大局爲重,如果一定要離開美國,請辭掉代總統職位,希望德公謹慎行動,保全自己的晚節!

白崇禧的電文非常的長,還回溯了解放戰爭時期的種種事情,借以想請李宗仁放棄回到大陸的想法。

雖然和白崇禧親如兄弟,但李宗仁並不認可白崇禧的這封電報。

因此在1965年7月的時候,李宗仁克服了種種困難,回到了北京。落地北京的當天,周總理率領了100多人的代表團在機場迎接李宗仁。

後來,主席也接見了李宗仁,兩人進行了很愉快的交談。在談到白崇禧罵李宗仁時,主席說:他罵你這件事上,包含了三個態度,一是沒辦法,二是無可奈何,三是遺憾。

而對此,李宗仁只是淡淡地回複:他有難言之隱。

李宗仁回國後,保全住晚節了,反到是在台灣的白崇禧沒能保住晚節

李宗仁回國後,在國內過得非常的好,不僅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熱烈歡迎,連主席都接見了他好幾次,並且在國慶期間,邀請他上天安門城樓。可以說,李宗仁回國之前的種種顧慮,通通都沒有發生。

最重要的是,他能讓妻子郭德潔落葉歸根。郭德潔在回國半年後,便因病去世了。其實早在美國期間,郭德潔便被診斷出癌症晚期了。因此這次回國,不僅是李宗仁的願望,也是郭德潔的願望。

時間來到了1969年,李宗仁也因病去世了。臨終前,他說自己回國這條路是走對了。李宗仁去世後,被安葬于八寶山革命公墓。可以說,他得到了足夠的敬意。

而反觀白崇禧呢,在李宗仁回國半年後,他便在台灣去世了。他去世的時候非常的孤寂,一個人孤零零地死在臥室,等到身體發綠了才被人發現。

而關于他死亡的原因,衆人也是議論紛紛,似乎都覺得不可思議。所以說,他擔心李宗仁晚節不保,結果最後卻是自己晚節不保。

除了晚節不保外,白崇禧去到了台灣後,過得並不好。之前在大陸,他還能仗著手底下有幾十萬廣西子弟兵,握手兵權,蔣介石不敢對他怎麽樣。但到了台灣後,蔣介石不僅將所有的部隊進行重新整編,還剝奪了他的兵權。

在台灣期間,白崇禧不僅失去了兵權,更是被蔣介石嚴格監視。無論他去到哪裏,身後總有幾個特務跟著他。

所以到了台灣後,白崇禧不僅失去了工作,還失去了自由,最後更是孤零零地死去。或許臨終前他一定很後悔沒有聽李宗仁的勸告:一定不要去台灣。

因爲回國這件事,李宗仁和白崇禧又再次牽扯到了一起。兩人身爲好兄弟,白不離李,李不離白,一直身爲搭檔的兩人,最後去了不同的地方,並有了不同的結局,真的非常讓人感歎。

5 阅读: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