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和道門本就有紛爭,所以漢明帝才會在這裏設下一個比武大會,看哪一方的經書能抗得住火焰

李分享 2023-05-25 08:51:58

在古中國,佛教一度十分盛行。兩宋之際,達摩由斯裏蘭卡至廣州晉見梁武帝,一葦渡江而至少林寺。玄奘返回長安後,就在長安的“譯場處”,將《般若心經》譯成了家喻戶曉的經典;六祖慧能在午夜時分得到五祖弘忍的指點,前往嶺南建立了新的禅門,受到了武則天的高度重視;唐玄宗時期,鑒真來到奈良,幫助日本的和尚們完成日本佛教的修法。

“漢傳佛教”就是中國佛教,是由梁武帝時期朝廷對佛教的扶持,到鑒真向日本輸出佛教爲止,兩百多年來,中國佛教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並達到了一個鼎盛時期。

佛教擁有龐大的社會財富,其僧衆與閑散人士在國家的扶持下,也漸漸形成了以寺院爲主的修行者群體,並有了健全的戒法體系。來自印度的經費是國家資助的,國家利用財力來訓練和供養一批有能力的人。爲傳播佛教,人們一直在修建寺院、寶塔。

這一時期,正是漢族佛教發展最興盛的時期,大批的僧人前往越南、東亞、日本傳道,佛教逐漸在東亞地區形成了一種普遍的信仰。然而,佛教在傳入中國的過程也並不順利。

佛教是一種來自異域的信仰,它在進入中國後,便和中國本土的道教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較量。根據佛教經典《漢法本內傳》的說法,在漢武帝的永平14年(71)正月一日,五嶽派的僧人上奏漢明帝,要求與佛教比武,一決高下。漢明帝應允了這些人的要求,下令在白馬寺的南面建造兩個比武的平台,供這些人比武。

每年的農曆十五,兩邊都會在自己的祭壇上燃起篝火,以燃燒經書來考驗自己的修爲,看看哪一種的經書不懼火焰,燒掉的就要給另一種賠禮道歉,同時也要認可另一種法門的精妙。最後,道教的經書被燒得幹幹淨淨,佛教的經書卻沒有被燒掉,而且在空中留下了五顔六色的光芒,讓漢明帝和滿朝百官都驚歎不已。道教敗于佛教之手,漢明帝曾在這裏刻有“焚經台”的碑刻,以示對其的懷念。

關于《焚經》一事,究竟是真是假,很難說,佛教古籍上所載的神話故事,也不可盡信,但多少也反映出了佛道兩家的激烈對立。

佛道兩家的鬥爭始于漢明帝,而道教則是在北魏皇帝時暫時壓過佛教一頭,直到唐武宗年間,兩方勢力的較量方才告一段落。

由于唐代天子都姓李,又以李耳爲道教之祖,故道教在唐代具有很高的威望。唐代也是一個包容天下的時代,天子對佛教也十分尊重,許多天子都對佛教禮遇有加,但在唐武宗時期,因爲趙歸真的建議,讓他對佛教進行了嚴格的控制,這才導致了一場大規模的拆毀運動。

唐武宗于會昌五年(845年)頒布了一項法令,要求在限期之內,將寺廟全部拆掉。這場浩劫稱爲“會昌滅佛”,摧毀了近五千余所寺廟,逼回了260萬名和尚和尼姑,遣散了50余萬名寺廟奴仆。寺廟被國家收歸國有,寺廟被破壞。

在頒布了剿佛令以後,當地的官府就用了許多慘無人道的手段,強迫和尚們還俗,甚至還讓和尚們吃肉。甚至有和尚和尼姑,被強迫和別的女人發生性關系的故事。無數的和尚都跑去幽州了,不過還是逃不過這一條,幽州節度使張仲武更是下了死命令,誰敢進入鏡子內,一律格殺勿論。

唐武宗怎麽會這麽容易就被趙歸真給說動了?究其原因,是由于唐朝的賦稅體系對和尚寺廟給予了優厚的優惠和減免,使得和尚數量增多,使得朝廷的收入大大減少。而且,許多和尚對佛教並不虔誠,也不會遵守最根本的准則,所以,偶爾也會出現一些違法行爲。

會昌破佛之後,佛教經典被燒毀,殘缺不全,能讀得明白佛法的人也就更少了。唐密在開元時期日漸興旺,但在發展不足百年時,因會昌之變而遭受滅頂之災,此後,唐密被驅逐,使中土走向衰敗。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