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北上後,劉伯承董振堂計劃對張國焘“兵谏”,朱德爲何不同意

近代史江湖論 2024-05-14 04:54:33

中央單獨北上後,劉伯承、董振堂曾謀劃捉拿張國焘?朱德得知他們的計劃後爲何不同意?

2003年10月《文史春秋》刊載了一篇名爲《幹戈化玉帛:朱德制止“兵谏”張國焘》的文章,作者劉邦琨在采訪老戰士王泉雲後,揭開了一段不爲人知,又驚險刺激的曆史往事。

王泉雲,原四方面軍總部警衛戰士,一、四方面軍分成左路軍和右路軍後,他被調到劉伯承身邊擔任特別警衛人員,照顧他的飲食起居。正是因爲這個安排,讓他有機會接觸到朱總司令和劉伯承參謀長。

據王泉雲回憶,中央率領一、三軍團單獨北上後,留下來的一方面軍五軍團、九軍團的幹部,包括總司令部的朱德、劉伯承都受到了張國焘的監視。

朱總司令的坐騎離奇丟失,身邊的警衛人員全被送去學習,換成了張國焘的人。劉伯承也被撤銷了紅軍總參謀長的職務,調入紅軍大學當校長,實際上失去了兵權。

于此同時,張國焘不遺余力地打擊著留下來的紅一方面軍幹部,以至于每次開完會,朱老總、劉伯承、董振堂、陳伯鈞、彭紹輝、郭天民等人的臉色都非常難看,“黑得快要出水了”,像是受了批評一樣。

在最初的日子裏,朱德和劉伯承都選擇了隱而不發,因爲當時張國焘嚴格封鎖了來自中央的電報,他們對于中央爲什麽要連夜單獨北上,甚至都沒有通知他們,完全搞不清楚。

但有一件事他們是清楚的,那就是張國焘成立“第二中央”,用對待仇敵的方式對待原一方面軍的同志,這肯定是不對的。一方面的同志們對此都非常不滿,因此私底下,李伯钊(楊尚昆同志的夫人)、董振堂、陳伯鈞等人都來找過劉伯承訴說心中的不滿,他們希望朱總司令和劉伯承拿主意,最好能脫離張國焘和左路軍,北上尋找黨中央毛主席。

據王泉雲的觀察,劉伯承參謀長在被剝奪軍權,調到紅軍大學後,心裏也非常委屈。尤其是百丈關戰役前,他明確向張國焘提出過反對意見,認爲不應該在平原地帶和幾倍余幾的敵人展開決戰,結果卻遭到了張國焘的辱罵,說:“動搖軍心者斬。念你是南昌起義的參謀長,否則我斃了你。”最後,百丈關戰役果然失敗了,紅四方面軍一下子損失了大約一半的將士,不得不退入深山密林。

如今眼看張國焘的路線已經破産,又有這麽多人願意北上找中央,他心裏自然十分贊同。

在這個時候,發生了另外一件具有導火索性質的事情,更加堅定了大家北上找中央的想法。當時已經北上的楊尚昆派一個警衛員向夫人李伯钊說明了中央爲何要單獨北上的真正的原因,這使得張國焘長期嚴密封鎖的消息再也藏不住了。

得知張國焘當時竟然威脅中央,要“武力解決”,盤踞在朱德、劉伯承心頭的疑惑終于解開了,他們一方面慶幸于中央果斷決策,連夜緊急北上,另一方面也憤怒于張國焘無法無天的行爲。

紅五軍團和紅九軍團的幹部們情緒激憤地說,他張國焘竟然敢下令“武力解決”中央,我們爲什麽不能以牙還牙,武力解決張國焘,把他抓起來一同北上呢?

大家把意見告訴劉伯承後,劉伯承認爲,這件事一定要獲得朱總司令的支持,他是左路軍的二號人物,說話一言九鼎,即使紅四方面軍的人也不敢反對,一定要讓他挂帥。

在和董振堂等人秘密商定了大體的行動方案後,劉伯承在一天下午找到朱德,以修改紅軍遊擊戰文稿的名義,把朱德叫到了紅軍大學附近的一塊無人草地。

據王泉雲回憶,朱德在聽了大家要單獨北上的計劃後並沒有同意,他說:“伯承,告訴大家萬萬不可感情用事。目前我們只有五軍和九軍(即紅五軍團和紅九軍團),連個軍加上軍委縱隊的人數不足一萬人,我們怎麽鬥得過人家?本來嘛,紅軍是一家,你們這樣做,對誰都沒有好處。你家你一走肯定會打起內亂來,這樣的結果只能讓蔣介石高興,幹不得,幹不得。”

朱德隨後語重心長地說道:“無論他張國焘怎麽搞,紅軍還是我們黨的隊伍,自己人不打自己人。我們越是艱難的時候,越要從大局出發,紀要團結四方面軍的同志,又要設法粘住張國焘,爲革命保存火種。”

劉伯承聽了朱老總的話陷入了沉思,片刻後說道:“北上和南下已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現在中央已經順利到達陝北,五、九軍團的同志也紛紛要求北上,我也覺得不如早日北上打勝仗。如果五、九軍團單獨北上不行,幹脆施革計謀,把張國焘抓起來強行北上,這樣可以拯救紅軍,消滅敵人。”

朱老總認爲這個計劃更不可行,他說:“不能操之過急,現在四方面軍還有不少人聽信張國焘的,換句話說,現在在四方面軍威信最高的還是張國焘,我們要多做他的思想工作,努力團結四方面軍的同志,這才是上策。”

接著,朱德詢問了劉伯承單獨北上的辦法和張國焘的辦法,劉伯承將和衆人商量好的方案一一告知,朱老總看後笑道:“不愧是我軍的智將,但沒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能這樣做。我們要對四方面軍負責,紅軍是黨的隊伍,不是張某人的隊伍。”

朱德告訴劉伯承,現在賀龍和任弼時同志正在率領二、六軍團向這裏趕來,等和他們會合後,我們再一起討論北上的計策。劉伯承聽後當場表示同意。一場可能發生的沖突也由此化解了。

後來,任弼時和賀龍來到甘孜,和張國焘的錯誤進行了堅決的鬥爭,加上林育英同志的回國,百丈關戰役的失敗,張國焘不得不同意北上。

據王泉雲回憶,在北上的途中,張國焘的情緒很不穩定,朱德擔心他會對劉伯承下手,特意吩咐把劉伯承送到紅二方面軍,由賀龍保護起來。

王泉雲老人的這段回憶非常隱秘,但真實性如何不敢保證,他的這種說法也沒有被一些主流的黨史引用。他畢竟是四方面軍出身、張國焘派來的警衛員,半道被安排在劉伯承的身邊,他是怎麽能聽到這些極端機密和重要的對話的?

按照王泉雲的說法,他對張國焘一直很反感,他的幾個戰友曾因爲在行軍途中買了幾個饽饽吃,就被當成了“吃喝委員會”遭到了殺害,幸好他沒去,否則也沒命了。而來到劉伯承元帥身邊後,他仰慕于劉伯承的個人魅力,劉伯承也在相處中對他産生了信任。

但是,劉伯承和朱德所討論的事情,關系到成千上萬人的命運,一旦泄露後果不堪設想,他們討論此事的時候會讓王泉雲在身邊嗎?這不是信任和不信任的問題,就算他值得信任,也還有不小心泄露的可能。兩人在草地上密談,王泉雲又不能提供可行的意見,他們有必要把他留在身邊,讓他聽這個對話嗎?

或許,王泉雲應該提供更多的細節和旁證,來證明自己這段回憶的可靠性。

(由于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爲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爲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2 阅读: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