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神作啊!100萬人打出9.3,二刷依然震撼得說不出話…

我亦是行人 2024-05-08 11:18:51

《星際穿越》

未來,地球快要完蛋了。

不知道是什麽原因,農作物的收成一年比一年差,種類也越來越少,小麥、秋葵相繼因枯萎病滅絕,農民們只能種玉米…

而玉米,也很快要滅絕了…

天天都有沙塵暴,一刮起來,所有人只能馬上停止戶外活動,回到室內。

室內也好不到哪兒去,盤子得倒扣著放,因爲只要一會兒工夫,上面就落上一層厚厚的土。

食物匮乏、氣候惡劣,人們不得不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如何生存下去。越來越多的人成爲了農民,但這依然無法改變食物越來越少的現實…

更災難的是,植物越來越少,意味著光合作用越來越少,地球上的氧氣越來越少…

當植物少到一定程度,人類也將面臨滅絕。

離開地球,尋找新的家園,是人類文明最後的希望…

庫珀,前NASA宇航員。

機緣巧合之下,他被選中,派遣到遙遠的星系,尋找適合居住的星球。

他被告知,這個項目有兩個計劃。

A計劃,宇航員找到合適的星球,回來帶著地球上的所有人,一起轉移。

B計劃,直接帶去5000個人類受精卵,找到適合的地方後,任其孵化,完成人口迅速增長。也就是說,B計劃打算抛棄目前地球上的所有人。

庫珀,堅定不移地選擇了前者,因爲,他是兩個孩子的父親。

爲了孩子後半生的幸福,他忍痛告別了一雙兒女,踏上未知的旅途…

《星際穿越》2014年上映,豆瓣上,116萬人爲它打出9.3的高分,位列豆瓣電影TOP250的第16位。

導演諾蘭,似乎已經成爲了電影高口碑、高票房的代名詞。

其他作品包括《盜夢空間》、《信條》等等。

有網友評論:如果諾蘭活得夠長,那麽豆瓣電影TOP250就被他承包了。

導演:克裏斯托弗·諾蘭

海報:《盜夢空間》(左);《信條》(右)

還有一條高贊評論這樣說《星際穿越》:

第40分鍾漸入佳境,80分歎爲觀止,120分淚流滿面,160分恍如隔世…不曾如此貼近浩瀚星空,被它環抱;不曾如此觸摸生命之弦,遁入五維幻境…

將近三個小時的片長,如此燒腦複雜的科幻設定,都沒有把觀衆拒之門外,這本身就是巨大的成功。

時隔六年,你依然會被那些極富想象力的畫面所震撼。

比如,漫天黃沙的末世之感,隔著銀幕也能感到喘不過氣,當然,如果是戴著口罩觀看,這種窒息感會加倍…

比如,蟲洞,原來不是一個洞,用肉眼看,它是一個球體。然後,你跟隨著飛船的腳步,靠近它、穿越它…

感受到時空彎曲效應…

比如,在遙遠的米勒星球,表面是被廣袤的海水覆蓋,而這片看似平靜的水面,會突然掀起滔天巨浪。

實拍地:冰島

比如,利用登陸艇的自旋,強行和因爆炸而失控自旋的“永恒號”對接。

看完這段,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暈飛船的感覺…

還有,視覺化的黑洞卡岡圖雅。原來,它並不如其名,不是黑的…

庫珀最後跳入卡岡圖雅黑洞,進入了五維文明構建的超立方體中。

超立方體居然也是實景拍攝

蟲洞、黑洞、引力方程、潮汐星球、時間膨脹、廣義相對論…

這些聽起來複雜無比的概念,被表現爲一場又一場波瀾壯闊的畫面。

影片顧問,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美國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基普·索恩。他還在後來的紀錄片《星際穿越中的科學》中,針對影片中出現的許多問題,作出了科學理論的解答。

有趣的是,在電影上映後5年,也就是2019年,科學家首次拍到了M87星系黑洞照片。

雖然在我們外行看來,與《星際穿越》中的黑洞不太一樣,但專家指出,兩者相似度非常高(涉及太多專業知識,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去查)。

美國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基普·索恩

事實上,即便是基于嚴謹的科學理論,諾蘭在電影中還是做了大量藝術加工,比如給黑洞添加鏡頭光暈,比如想象出穿越蟲洞的情形…

個人認爲,一部優秀的科幻電影,並不在于它是多麽忠于現實,而是它能用藝術化的手段,讓觀衆感受到宇宙的奇妙,激發更深層的哲思。

《星際穿越》非常厲害的一點就在于,它能把那些複雜枯燥的理論,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呈現在觀衆面前。

比如,蟲洞。在一張白紙上畫兩個點,兩點之間畫直線,就是最短的距離,但如果把紙對折,變成三維空間,將兩點貫穿相連,那麽三維空間距離,遠小于二維的直線距離。

這非常形象地解釋了,蟲洞實際上是一個“隧道”,可以彎曲時空間…

比如,關于時間膨脹的概念。

由于引力的影響,米勒星球上的一小時,就相當于地球上的七年。

雖然有學者指出,要使影片中描述的時間膨脹水平發生,米勒星球必須以超過99.99%的光速運行,可能它早就不存在了…

但這絲毫不影響我們被這設定所造成的人世變換、滄海桑田之感所震撼。

我們曾經在古人的想象中,聽過“天上一日,地上一年”,聽過“到鄉翻似爛柯人”的傳說:砍柴人不過是在山裏看了一會兒下棋,一回頭,斧子已經爛了,走出大山,百年過去了,親人朋友都不在了…

沒想到,這一設定居然在科幻電影中實現了。

當庫珀從米勒星球回到飛船,他不過去了3個小時,人間已經過了23個春秋…

黑人同伴的胡子,已經花白了…

兒子傳來的視頻,積攢了23年:

爸爸,我畢業了,成績是第二名。

爸爸,我認識了一個女孩,我感覺,這輩子就是她了。

爸爸,臉往這兒看,你當爺爺了!我給她取名傑西…

爸爸,傑西不在了…

女兒對著鏡頭哭泣:爸爸,你這個混蛋!今天是我生日,你說過,你回來的時候,可能我們是一樣的年紀,今天,我就到了你離開時的年齡,所以現在就是你應該回來的時候了…

多少人,在這裏潸然淚下…

23年啊,孩子長大成人的23年,就這樣在轉瞬之間錯過了。

時間可以拉長,可以縮短,卻沒有辦法回轉…

孩子的無數個第一次,你沒有參與,他們的快樂幸福,悲傷痛苦,你無法陪伴與分享。人生,有比這更遺憾的事嗎?

這也是《星際穿越》最打動人的部分,它是一部包裹在科幻外殼之下,溫柔至極的親情電影。

這裏不得不提,這部電影的配樂大師漢斯·季默。

這部影片如此震撼動人,漢斯·季默功不可沒。那些經典的畫面,配合管風琴的演奏,將宇宙之浩渺,表現得淋漓盡致…

漢斯·季默

然而,你可能並不知道,在這部電影誕生之初,還有這樣一段故事。

電影開拍前,諾蘭曾給漢斯·季默寄了一封信,請求他在一天之內寫個曲子。

信裏是一段用打字機打印出來的文字,上面沒有寫什麽宇宙,什麽穿越,而是寫著身爲人父的意義。

漢斯·季默照做了,他用了一天的時間,寫出了他能想到的一切,這相當于是他寫給兒子的情書。

諾蘭當晚就過來了,當聽完漢斯·季默的初次演奏後,他說:我覺得這部電影可以開拍了。

男主角馬修·麥康納在試鏡時,與諾蘭在辦公室裏交談了近三個小時。他們沒聊電影,全是在說家庭與孩子…

馬修身上的“父親氣質”,最終打動了諾蘭…

而諾蘭本人,也因爲電影拍攝導致無法經常陪伴孩子,非常內疚。他曾說:對我來說,這部電影其實是關于成爲父親的意義。

影片用一個無比宏大的背景,去訴說一個個體微小的情感。

無論是,庫珀被困在超立方體裏,拼命掙紮,想要幫助年幼的女兒,留住當年的自己。

還是電影最後,三十來歲的父親,與耄耋之年的女兒重逢,父女倆緊緊握著對方的手。

女兒說:不該讓父母看著自己的孩子死去,你走吧…

這些無不讓銀幕之外的觀衆飙淚,感歎時光之殘忍無情,感歎天地不仁以萬物爲刍狗…

宇宙的浩瀚無垠,宇宙的力量之大,很容易令人生出人類渺小又脆弱之感,人類不過是廣闊時空中的一粒塵埃,轉瞬即逝,天大地大,人是那麽孤獨…

而也因爲人的渺小,情感的羁絆顯得如此珍貴。

正如電影中的那句台詞:愛是一種力量,能讓我們超越時空的維度來感知它的存在。

0 阅读:6

我亦是行人

簡介:給枯燥的生活多放一點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