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劇下一步怎麽走?來看看“優等生”快手的答案

傳媒內參 2024-04-03 12:32:50

主編溫靜導讀:發力“微短劇+”、探索新題材、進化商業模式等,或是微短劇下半場的核心“戰事”。快手在“微短劇+”的布局是積極而深入的。

來源:CMNC—主編溫靜

文/劉松林

意料之中地,微短劇成爲今年中國網絡視聽大會的最熱話題之一:場內,多場微短劇論壇輪番舉辦,現場觀衆一座難求;場外,展廳擺滿了優秀微短劇的海報。

過去一年,微短劇行業有兩個核心變量:一個是市場繼續狂飙突進,用戶規模超5億,市場規模近400億;一個是主管部門和平台的監管措施逐漸精細。

告別“蠻荒時代”邁向精品化,成了現階段的行業共識,但具體如何邁,方向在哪?各家還在探索當中。

這個擺在面前的開卷試題,雖然目前沒有標准答案,但是我們還是能從一些“優等生”的起筆動作裏,找到參照。比如國內最早布局微短劇的快手,在此次中國網絡視聽大會期間,就釋出了許多微短劇品質化進程之路的下一步思考,其發力“微短劇+”、探索全新題材、進化商業模式等布局,或許就是微短劇下半場的解題密碼。

1

“微短劇+”,解鎖內容新樣態

精品化,這個行業新要求,爲從業者們提供了前行方向,同時也倒逼著創作者們抛棄舊思維,不能再唯“流量論”,而是要重新梳理制播邏輯,以尋求長遠健康的發展道路。

這樣的背景下,“微短劇+”的模式順勢成爲一個優選項,它以“微短劇”爲底座,通過與其他文化産業形式的聯動,解鎖內容新樣態,尋求産業新增長。

快手在“微短劇+”的布局是積極而深入的。早前,快手就以“微短劇+明星”的方式,推出《我在大宋開酒吧》《鴛鴦斷》《超能坐班族》《一路歸途》《意想不到的人生》等星芒短劇,主演集結郭曉婷、尹正、張曉龍、斓曦、李純、宋木子、喬杉、王耀慶等明星陣容,自帶流量的明星與容易穿透用戶的微短劇強強聯合,使得多部作品取得了出圈效果。此次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上,王晶、曾志偉等明星名導來到現場暢談微短劇創作感悟,也側面印證了其模式的合理性。今年快手短劇寒假檔,播放量破億短劇20部,播放量破3億爆款短劇7部,全網累計話題閱讀量394.7億+,全網熱榜293+個。

快手文娛業務部劇情業務中心負責人于轲提到,快手未來還將通過“微短劇+IP”“微短劇+新科技”“微短劇+文旅”等方式,持續做出“高品質、有價值”的微短劇。

快手文娛業務部劇情業務中心負責人于轲

具體而言,“微短劇+IP”旨在聯合互聯網産業夥伴,實現內容IP的跨界擴展和多層次利用。近日,快手短劇與知乎達成戰略合作,將探索包括故事IP的短劇開發和版權庫開放等新玩法。知乎鹽言故事不僅是短篇故事領域最大的生産基地,也是全網年輕女性讀者最活躍的短篇故事平台,其與快手微短劇的用戶群體以及微短劇的內容形態先天契合,後續發展值得期待。

AI技術的發展正在爲網絡視聽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AIGC等新技術目前已經融入微短劇的創作之中。快手在2023年啓動了AI戰略,並在“微短劇+新科技”方面積極布局。如在寒假檔期間,快手推出AIGC玩法,掀起了一波用戶參與熱潮;快手與國內頭部團隊自然火文化和陳坤(@閑人一坤)導演達成合作,打造快手首部AI短劇《山河》等。

文旅和微短劇“牽手”也是近兩年的熱門話題。廣電總局發布“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從政策層面引導了行業風向,而從産品角度看,微短劇也是文旅傳播的理想載體。快手參與了總局“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並積極推進文旅微短劇精品內容創作,還將以“流量激勵+直播電商”等方式助力城市文旅産業價值增長。

“影視+”的模式,已經在“紀錄片+”“綜藝+”等板塊得到過驗證。可以預見的是,微短劇下一階段將在“微短劇+”的思路下持續演變,在賦能其他産業的同時,升級自身內容形態。

2

分衆時代,要精品化也要多元化

微短劇行業進入下半場,需要升級的不僅是內容形態,還有創作題材。

分衆時代,用戶喜好越發垂直,隨著微短劇用戶群體不斷龐大,平台需要深耕更多題材來滿足不同用戶口味。在微短劇1.0時代,劇本基本以網文改編爲主。到了2.0時代,微短劇題材多樣化則是一個要面對的新命題。

在快手平台,戀愛、古風、都市、懸疑、搞笑、家庭、魔幻、校園是主要的八個品類,其中戀愛、古風、家庭三個賽道快手占有核心引領地位。

目前,快手也在積極求新求變,在覆蓋主流內容類型、夯實優勢單點賽道的同時,不斷尋找具有快手特色及多元內容賽道的小切口表達。如2023年起,快手短劇將古風升級爲華風,推出《東欄雪》《朝歌賦》《枕夢渡》《撒野》等多個爆款,2024年繼續推出《醒醒吧!城主大人》等多部題材新穎的華風短劇;探索男性向短劇新題材,推出《左轅右轍》《意想不到的人生》《一路歸途》等;打造現實題材家庭短劇《美顔成真》《一千只千紙鶴》等;推出銀發題材短劇《拜托啦奶奶》《我和爺爺》等,以呼應更多觀衆需求。

與此同時,快手還通過一系列普惠政策吸引新興創作者入局。目前,快手微短劇創作者超10萬人,百萬粉絲以上創作者達2700+人。2023年,快手短劇創作者扶持政策不斷升級,持續推出“流量扶持+現金激勵”“撮合與代理&聚星合作”“提供廣告優化工具”等不同合作模式。2024年,快手短劇對“星芒短劇”政策再優化,不僅提供更高的資金支持、更大力度的流量扶持、更全面的商業賦能服務,同時門檻更低、收益更穩妥、分賬梯度更高——取消項目賬號粉絲量限制,招募創作者越來越多樣;爲重點項目提供的參投金額,從原本的最高40%提高到50%;每千次有效播放量,最高分賬達25元。

一手吸收新血液,一手探索新題材。快手通過在創作端的精工細作,在掌握微短劇上半場話語權的同時,也積累出了下半場的先發優勢。

3

商業叠代,尋找新的增長極

精品化趨勢下,意味著微短劇初期的制播邏輯改變,從而商業模式相應而變。如何讓精品創作者安心創作並實現盈利,不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現象,是需要解決的議題。

作爲應對,快手加大對創作者商業變現的支撐和助力,積極扶持創作者實現第二變現曲線。比如以劇養人,通過個人漲粉及影響力破圈,助力短劇個人創作者IP實現價值最大化;創作者借助快手直播、電商等渠道協同,實現後鏈路商業變現;快手讓爆款短劇創作者更容易被品牌關注,加持創作者新IP前鏈路招商。以《東欄雪》爲例,劇集熱播帶火植入品牌京東,OPPO瞄准其主創 @圻夏夏,隨後與劇目《月白之時》展開合作;《我回到十七歲的理由》主創@張淼怡 @方曉東 全平台漲粉110w+,幫助其增強商業影響力。而在快手成長起來的“短劇女王”@一只璐 則是最成熟的案例,一只璐在2021年和2022年先後主演兩部爆款短劇後,共積累了近800萬粉絲,至今更是成長至千萬粉絲量級,其主演的短劇不僅持續受品牌青睐,@一只璐個人在快手直播帶貨的全年GMV也已突破1.7億。

快手微短劇創作者一只璐

爲讓好內容更容易變現,2024年快手還對“星芒短劇”內容營銷進行升級,進一步強化內容與品牌之間的聯動。

首先是內容更靈活,既有品牌定制、場景植入、趣味番外等多樣化內容合作模式,也有從劇目植入到站外營銷、從主演種草到趣味直播等線上全鏈路服務;其次是玩法更多元,不僅有別開生面的超前點映劇場,還有線上觀劇、線下觀影會及粉絲嘉年華的聯動鏈路打通;最後是節點大事件,既有寒假檔、暑期檔、劇惠狂歡等線上檔期運營,也有金劇獎、短劇進校園等多樣化的線下活動。

可以看到,作爲微短劇賽道的先驅,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快手的布局始終快人一步,不論是形態的探索、題材的開發、商業的叠代上,都有著領先的思考。如今,前景廣闊的微短劇下一階段的發令槍已經打響,繼續在賽場上書寫答案的入局者們,誰將掉隊誰拔頭籌難以預料,但在不久的將來,市場會給出公正的打分。

0 阅读:1

傳媒內參

簡介:速遞行業信息,對接行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