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風水寶宅敬愛堂:民國元老、中大首任校長祖屋,堪稱“三奇”

天成談旅遊 2024-05-15 01:40:56

廣東名人故居之十

《慕遇城迹·文旅行》出品

作者 / 鄭望學

風水寶宅敬愛堂

敬愛堂位于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茶陽鎮花窗村仁厚,建于清代(具體年限不詳),是國民黨元老、國立中山大學創辦者及首任校長鄒魯先生的故居,‬實‬則‬是其‬祖‬屋‬,‬他‬的另‬一故‬居(出‬生‬地‬)“椿‬森‬第‬”位于‬茶‬陽‬鎮‬上。

神奇的百年老宅“敬愛堂”

敬愛堂不僅是一座有百年曆史的老宅,還是一座極具傳奇色彩的風水寶‬宅。據傳聞,此宅有“三大‬奇觀”:

敬愛堂

一是每逢春秋時節,總有那麽幾天,早上的太陽光能直射堂屋中央,形成“蜈蚣吐珠”的圖案,堪稱“一奇”。

二是屋後花台邊的數株百年老樹,長得枝繁葉茂,但數百年來屋頂的瓦面上竟然不會有一片落葉,堪稱“二奇”。

三是每當月亮高懸的午夜時分,從宅院上空遠遠望去,會有一道非常明亮的光環,籠罩在屋子之上,堪稱“三‬奇”。

正是這“三道奇觀”使這種百年老宅披上了一層層神秘的面紗,展示了中國傳統風水學與古建築藝術的巧妙設計,也引來了衆多好奇之人的探秘與研究。

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這棟百年老宅,欣賞百年風水大宅的建築之美。

蜈蚣山麓下的敬愛堂

房屋建在蜈蚣山東‬麓,坐西向東,面向村子,規模宏大,占地面積1584平方米,共有大小房間42間(正屋有房間 18 間,兩旁橫屋共有房間 24 間)。

敬愛堂大門外

房屋布局一正四橫,土木結構,如一座微縮版的殿堂,包括石旗杆、外大門、內大門、下堂、上堂、左內橫屋、左外橫屋、右內橫屋、右外橫屋,令人歎爲觀止。

敬愛堂前的華表

外大門位于房屋北側,正門前方20米處‬立‬有五‬支石華表,爲清道光年間和民國年間所立,是鄒氏家族表‬彰‬家史功績的“旗杆石”。

敬愛堂大門

房屋的外大門設置得極具特色,門前設置三道院牆(形‬似‬影‬壁‬),一道一道錯開,猶如進入迷宮一般,從外面看不到大門,這種建築布局具有風水和防禦的作用,還有保護隱私的作用。

敬愛堂大門後的三道院牆

從三道門進來後,可見左右各立有一尊沙灰塑成的石獅,公獅在左,母獅和幼獅在右,是爲鎮宅之用。

大門前的鎮宅石獅

外大門氣勢不凡,極顯大宅風範。是一座磚石木結構,懸山布瓦頂的建築,青石台階,青石門框,古樸又厚重。

內大門

大門兩邊立柱上刻著一副對聯,上聯:“八世初基開百世”,下聯:“一門余慶谒千門”。

內大門前的小院

進入外大門後,是以碎石鋪地的內門坪,非常寬敞。可見一座與外大門形制一樣的內大門,也是懸山頂,飾有太極八卦圖案,內裏畫有精美的懸魚彩繪。

內大門與外大門交互設計

在內大門南側的牆壁上,還有畫有海水遊龍圖案,也非常精美。

懸于內大門上的八卦圖

內大門與外大門一樣也刻有一副對聯,上聯:“仁厚家聲遠”,下聯:“尊親世澤長”,是鄒家百年來家風的寫照,不愧是崇文重道的書家門第。‬

內大門

進入內大門後便是堂屋,分爲下堂和上堂。下堂作會客和議事之用,爲磚木結構,懸山布瓦頂,穿堂布局,面闊五間,明三暗五,中間三間爲穿堂,兩側有連廊,連廊盡頭是爲無窗戶的庫房。

堂屋(下堂)

下堂也貼有一副對聯,上聯:“敬前人飲水思源難忘先祖德”,下聯:“愛後輩奮發圖強惟願報親恩”。可見上下聯首字“敬愛”二字,是爲此宅的堂號。

內堂天井

穿過下堂,便是此宅最重要的屋子——上堂,是供奉鄒氏家族先祖牌位的房間,也稱爲“祖堂”,懸挂有“敬愛堂”匾。上堂前有天井,起彙聚雨水的作用,是爲“四水歸堂”之風水格局。

敬愛堂(祖國堂)

這棟百年風水老宅結構獨特,雖曆經百年,但保存完好,對研究廣東梅州客家民居具有較高的價值,‬被‬列爲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牌匾

民國元老鄒魯先生簡介

鄒魯(1885-1954),原名鄒澄生,廣東梅州大埔客家人,國民黨元老,民國旺時期的政治家、教育家和著名學者。鄒魯一手創辦了樂群中學(大埔中學前身)、潮州師範學校、國立中山大學,是國立中山大學首任校長。

鄒魯先生像

鄒魯,早年就讀于廣東法政學堂,後東渡日本留學,加入興中會。1905年轉入同盟會,策劃發動了廣州起義、汕頭新軍起義及廣州新軍起義等。民國建立後,擔任過廣東省衆議院議員、潮梅軍總司令、大總統特派員、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委兼青年部部長、國立中山大學校長、國民政府監察院監察委員等要職。

1949年後,在台灣擔任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國民政府 “資政”。1954年在台北病逝,享年69歲。

鄒魯另一故居“椿森第”

作者簡介:鄭望學,筆名慕遇城迹,湖北漢川人,80後文旅作家,資深策劃人,專注文物古迹保護多年,誠交天下志同道合朋友。

0 阅读:15

天成談旅遊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