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特輯:安徽向“新”而行代表委員熱議新質生産力

微光計劃全國組委會 2024-03-05 16:04:55

新質生産力已成爲當下各地謀篇布局的高頻詞。

翻看最新出爐的政府工作報告,發展新質生産力成爲2024年經濟工作的重要著力點:大力推進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充分發揮創新主導作用,以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創新,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提高全要素生産率,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促進社會生産力實現新的躍升。

作爲全國的創新型省份之一,安徽如何更好地發展新質生産力?參加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們紛紛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見。

科技攻“尖” 打通成果轉化“最後一公裏”

“一些關鍵技術要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裏,不斷提高企業自動化水平,利用新質生産力爲企業的快速發展保駕護航。”全國人大代表、安徽昊源化工集團有限公司電儀黨支部書記、安徽昊源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儀表車間主任陳大偉說。

新質生産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産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産力質態。對于煤化工産業來說,新質生産力就是要轉變傳統煤化工的發展模式,淘汰陳舊的煤化工技術,以加強對煤化工技術的研究,不斷地創新煤化工技術,引用先進的新型煤化工技術,提高煤化工技術應用效果,降低能源消耗從而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隨著企業的快速發展,這對化工企業自動化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儀表車間的任務就是保證儀表的准確度、生産的自控水平,以保證安全生産,爲企業爭創效益。“多年來,我們車間共技術創新一百多項,獲發明專利兩項,獲實用新型專利19項,解決企業自控難題80多項,爲企業的安全生産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陳大偉說。

“新型研發機構是促進科技創新和産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對促進貫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具有十分關鍵作用。”全國政協委員、蕪湖機器人産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許禮進認爲,要加快新型研發機構高質量發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建設,推動創新鏈、産業鏈深度融合,壯大新質生産力,培育發展新動能,打造競爭新優勢。

在調研中,許禮進發現,目前我國新型研發機構建設還處于探索過程中,各省的新型研發機構在功能定位、目標任務、建設運行模式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異,政策體系尚未完善,在發展戰略、體制機制、多元投資、人才集聚和服務能力等方面都還有不足。對此,他建議,建立相關法律規範基礎,盡快制定針對新型研發機構位階較高的、適用範圍更大的法律規範,明確新型研發機構的性質、職能、組織架構、在現有科技體制中的定位以及其他相關認定標准,爲新型研發機構的認定以及政府對其進行的分類管理指導提供法律框架。他還建議將新型研發機構作爲創新主體納入我國科技體制中,建立多元化的科技管理體制。

智能制造是人工智能與制造業深度融合而形成的新型生産方式,也是新質生産力的重要內容和時代標志。過去一年裏,如何通過加大智能制造支持力度,助力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是住皖全國政協委員、合肥合鍛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嚴建文思考和關注的重點。

通過調研,嚴建文發現,新形勢下,我國智能制造發展主要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是供給支撐能力亟待強化。系統解決方案攻關面臨制造知識、工業機理方面的體系空白,存在核心軟件、關鍵裝備等方面的短板制約,面向未來的基礎性、原理性、引領性的技術方案突破困難。

其次,應用推廣水平有待提升,向重點行業、區域推廣現有應用標杆成果時,面臨企業能力不足、人才資源匮乏、資金籌措困難等挑戰,面向未來制造模式的探索仍然不夠;標准體系建設尚需加力。現有智能制造領域標准協調協同不夠,關鍵標准仍存在缺失或適應性不強,不能完全滿足行業應用推廣和解決方案攻關需求,企業應用標准的意願不強,標准國際化程度不高。

他建議,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等部門要抓緊推動智能制造系統和機器人重大專項(2030)立項實施,支持推動工業機器人、智能檢測裝備、智能控制裝備、增材制造裝備等重點産品研發和産業化,帶動工藝、裝備、軟件成組連線創新突破,形成自主可控、先進適用的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有效支撐制造業數智化轉型。

産業向“新” 打造高質量發展動力引擎

新質生産力是由科技創新引發和主導的,是以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爲主要載體的新型生産力樣態,發展新質生産力需要新的生産關系與之相匹配和適應,不同所有制企業都要爲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做貢獻。

當前,通用人工智能是全球科技競爭的焦點,也是中美科技博弈和戰略競爭的必爭之地。在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看來,在2017年出台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指引下,中國在認知智能領域已具備非常紮實的技術儲備和成建制的團隊,有望成爲全球智慧湧現的第二極。

劉慶峰建議,在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基礎上,瞄准我國通用人工智能發展中需要重點補上的短板進行設計,圍繞自主可控算力生態構建、高質量數據開放共享、科學的評測標准制定、源頭技術前瞻研發、人才培養、法律制定和倫理人文等維度,系統性制定國家《通用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下文簡稱《規劃》),國家高位推動規劃的制定和落地,不斷縮小中美通用人工智能産業在通用底座平台方面的差距,並在行業應用和價值創造上打造我國的比較優勢。

目前,蚌埠市正聚焦培育壯大新興産業、布局建設未來産業,持續做大新能源、新型顯示、智能傳感、生物化工、汽車零部件五大産業集群,大力發展新質生産力,著力構建具有蚌埠特色的現代化産業體系。

全國人大代表、蚌埠市人民政府市長馬軍認爲,新型工業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任務,也是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的重要舉措。馬軍說,以蚌埠爲例,目前已集聚九州雲箭、淩空天行、星河動力、深藍航天等一批重點企業,涵蓋火箭發動機、火箭零部件、新材料、火箭箭體制造及總裝等産業領域。

但商業航天産業的發展過程中,仍有一些需要國家層面解決的困難。對此,馬軍建議,應當著力加強科技創新成果共享,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明確合作領域,出台專項政策,深入推動民企與科研院所等在技術共享共用、人才培養、核心技術攻關等領域合作交流。

把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貫穿新型工業化全過程,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加快打造智能綠色的制造強省……在2024年安徽省兩會上,“新質生産力”首次寫入省政府工作報告,繪制出我省加快培育新質生産力的“路線圖”,這在當時也成爲代表委員廣泛關注和熱議的焦點。

爲了更好支持我省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産業集群,省人大代表、安徽江淮汽車控股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項興初建議,加強省內新能源汽車推廣力度,謀劃加速推進氫燃料汽車産業。

未來産業是最具發展潛力、對經濟社會具有全局帶動和重大引領作用的産業,是支撐未來經濟發展的主導産業。“部署未來産業,將爲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省人大代表韓東成建議,我省應當搶抓機遇,積極布局未來産業,大力發展新質生産力。

搶占新賽道安徽新質生産力加快成長

2023年,新能源汽車産量86.8萬輛、增長60.5%;光伏制造業實現營收超2900億元、升至全國第3位;锂離子電池制造業營收突破1000億元、增長15%左右;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增長11.2%、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貢獻率70.3%……在一條條新賽道上,安徽新質生産力加快成長。

以壯大優勢産業集群爲目標,今年,省經信廳將建立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池,堅持“以賽促建”,培育省級以上先進制造業集群、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支持合肥等符合條件的地市爭創國家首批新型工業化示範區。深入推進汽車首位産業培育工程,全力支持重點項目建設,健全“整零”協同機制,支持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發展,推動汽車産業邁上新台階。在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産業上,強化省光儲專班統籌協調、參謀助手、指導服務、督辦落實“四大核心職能”,堅持研發、制造、應用全鏈條發力,力爭營收實現新增長。

日前,爲加快培育發展未來産業,持續壯大新質生産力,安徽省發展改革委印發實施《安徽省未來産業先導區建設方案(試行)》,正式啓動省級未來産業先導區建設。

《方案》提出,未來産業先導區建設按照需求導向、前瞻布局、創新驅動、應用牽引、跨界融合的原則,瞄准通用智能、量子科技、空天信息、低碳能源等“7+N”重點領域和方向,結合前沿技術新趨勢進行動態調整、滾動培育;同時明確提出加快關鍵技術創新突破、加速創新成果轉移轉化、加快多元場景開發開放、培育融通發展企業梯隊、招引建設重大産業項目、打造高質量人才隊伍、增強産業基礎支撐能力、完善培育發展服務體系等八大重點任務。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發展改革委主任陳軍表示,省發改委將持續以科技創新爲引領,抓好現代化産業體系的建設,爲我省經濟發展創造更好的營商環境,抓好新興産業的發展和未來産業的謀劃,持續地實現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來源:中安在線

0 阅读:4

微光計劃全國組委會

簡介:央媒平台 政企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