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笑不活了,返貧的路上,中産們的錢去哪裏了?

郭的日記本 2024-04-09 18:08:35

都在說上海的房價降了不少,但大家都說他們小區並沒有降。他們看的是本小區的網上挂價,而這樣的挂價是沒有意義的。最近的成交價才是真實的房價,只是大家不願意面對罷了。

這一次,太多的中産都要返貧了。這是一次塌方式的返貧。沒有房子的人,如果賺錢能力沒有改變,房價再便宜也是枉然。因爲他依然還是買不起。

最近這兩年,但凡見到那些做生意的人,大家都在感歎生意難做。返貧好像成了特別流行的關鍵詞。

身邊很多人對于“返貧”這兩字是無感的,大家口中的返貧好像跟自己關系不大。事實上,返貧跟每一個人都是息息相關的。

舉一個普通人的例子,一個是做房産中介好多年的朋友,一年多了,都是入不敷出的狀態。不要說養家糊口了,連自己都養不活了。

爲啥這樣?

哥們說,我們做的就是信息匹配的工作,過去行情好,想要賣房的人和想要買房的人都很多。

于是,我們就能拿到不錯的業績,傭金收入自然也就不錯了。

而現在,賣家認爲現在的價格比之前低了許多,現在賣房就“吃虧”了。如果不是急用錢,總還幻想著房價還會回暖的。于是,他們賣房的積極性也就不高了。

再看買家,總覺得價格還會下跌,哪怕是看到了比較中意的房子,也總是想著用更低的價格拿下。于是,雙方一輪又一輪地探底兒、談判,最終也未必能夠成交。

這一切對于中介來說,無疑是“災難性”的打擊。同行間的競爭也更大了,工作量比之前更多了,但成交量比之前更低了,收入自然也就大幅萎縮了。

不僅僅是房産中介,你會發現很多行業都是如此。收入斷崖式降低也就成了必然。

這個時候,家裏孩子要不要繼續養?房貸車貸要不要繼續還?基本的生活保障要不要繼續?

如此情形下,所剩不多的積蓄花完之後,下一步就要考慮賣車了。如果收入一直得不到改善,賣房也就成了必選項。

這是不是返貧?是不是離我們每一個人都很近?

再說一個有錢人的例子,一個朋友,之前在深圳前海買了一套140+平方的房子,12萬一平方。

能在那個地方買房的人毫無疑問都是有錢人。那是人們常說的一線城市的核心地段,更是大家所謂的只漲不跌的稀缺資産。

哥們說,節後,他們附近又開新樓盤了,離他們不遠,開盤價卻只有5.5萬一平方。那新樓盤除了位置稍微差點,但軟硬件都是非常棒的。

哥們的房子是1700+萬買的,新房子同樣的面積,卻只要700+萬的價格。這中間差了差不多1000萬的樣子。

哥們說,如果是你,也都能看到海,還有新房老房的區別,你會怎麽選?

他自己都想賣掉現在的房子,然後置換那個新樓盤大一點的房子呢。

哥們說,他們的那個小區,如果有業主急用錢,想要出手房子的話,大概率是要降價銷售的。

只要有人降價,那就只會越降越低,沒有最低只有更低。而且價格會無限趨近那個新開盤小區價格的。

現在的大環境下,如果是通過努力想要賺1000萬的淨利潤,哪怕是有錢人,也不是特別容易的事情,更何況普通人?

哥們說,就是因爲這套房,平白無故就損失了1000萬。高價賣不出去,降價就得虧錢。

這不就是典型的返貧?

兩個例子看完了,有人不禁會問,那些沒房子的,或者是沒房子沒房貸的,是不是就能幸免?

沒有房子的人,如果是手裏有錢,大概率之前就下手了。如果是沒錢,房價下跌的同時,你的收入也一定會減少的。如是,還是買不起房子的。

對于有房子但沒有房貸的人,你之前買房子可能是花了200萬。而現在,同樣的房子,甚至更好一些的房子,只要100萬就能買到了。

事實上,你已經損失了100萬,只是你沒有還房貸的壓力,沒有具體的感受而已。

如何應對這塌方式的返貧?唯一的辦法就是搞錢!

如果房價跌了,而你的收入卻提高了,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牛叉。

賺不到錢了嗎?非也!只是跟之前對比,賺錢的邏輯變了,新邏輯讓大家感覺陌生了。

君不見,最近幾年,賺錢、賺大錢的人依然大有人在。

做好本職工作!無論是老板還是打工人,這是保住收入最簡單的辦法了。換工作、換項目(行業)就意味著風險。

找個合適的兼職做一做!前天看了一本介紹如何做自媒體變現的書,作者是個初中畢業的工廠妹出身,經過幾年的努力,成了專職的自媒體達人,還出了書,每年收入都在百萬以上。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無論是過去的封建社會,還是在如今的現代文明裏,搞錢都是大家永恒的主題。

有錢能夠解決90%以上的問題,還差10%的問題,只要錢足夠多,也是能解決的。

0 阅读:0

郭的日記本

簡介:聊銷售侃生活!用文字記錄經曆,讓內容溫暖在路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