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科技要聞:神舟十八號成功;中科院交付量子計算芯片

閑雲終南 2024-04-27 05:26:16

今天是4月26日,星期五

摘要:神舟十八號成功發射,航天員入駐中國空間站;中科院交付504比特量子計算芯片; 我國研制的亞洲首艘圓筒型浮式生産儲卸油裝置交付。

1. 昨晚,神舟十八號成功發射,三名航天員順利入駐中國空間站。

2. 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向該公司交付了一款504比特超導量子計算芯片“骁鴻”,此款芯片刷新了國內超導量子芯片比特數量的紀錄,後續還計劃通過量子計算雲平台等向全球開放。這枚定制芯片在集成超過500比特的同時,量子比特的壽命、門保真度、門深度、讀取保真度等關鍵指標,有望達到國際主流量子計算雲平台的芯片性能,可以充分滿足千比特測控系統驗證的需求。量子創新院超導量子計算團隊正在研發超1000比特、比特質量高的超導量子計算芯片,向實現容錯量子計算進行攻堅。

3. 近日,複旦大學科研團隊在高性能纖維電池及電池織物研究上取得新突破:通過設計具有孔道結構的纖維電極,實現電極與高分子凝膠電解質的有效複合,團隊不僅解決了高分子凝膠電解質與電極界面穩定性差的難題,還發展出纖維電池連續化構建方法,實現了高安全性、高儲能性能纖維電池的規模制備。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自然》主刊。

4.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和北京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院、中國農業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用數字3D重構了首個完整人類原腸胚模型,極大地推進了人類對于生命初始如何發育的認知。這一成果于4月23日在國際學術期刊《細胞》發表。原腸運動是大部分動物胚胎發育中的一個重要階段,是生命科學研究的熱點和焦點之一。

5. 日前,中國農業科學院重大任務局啓動實施“大豆花生控毒固氮耦合綠色高效關鍵技術研究”重大科技任務,旨在聚焦大豆花生油料産能提升的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探索大豆花生控毒固氮、提質增産、綠色低碳發展新途徑。

6. 4月26日,中國海油發布消息,由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亞洲首艘圓筒型浮式生産儲卸油裝置(FPSO)——“海葵一號”在山東青島完工交付,標志著我國深水油氣裝備自主設計建造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海葵一號”由船體和上部功能模塊組成,最大直徑約90米,主甲板面積相當于13個標准籃球場,高度接近30層樓,總重約3.7萬噸,相當于3萬輛小汽車的重量。從空中俯瞰,像是一朵在海中綻放的葵花。

7. 全球最大最長的風電葉片由三一重能公司,用上海石化碳纖維成功制造出來,單根葉片的長度達到了131米,這款葉片使用全碳拉擠主梁,配備先進的後緣輔梁和小腹板設計,具有優異的力學性能。

8. 英國科學家研制出一款創新性無線通信天線。這款數字編碼動態超表面陣列(DMA)原型結合了超材料的獨特特性與複雜的信號處理能力,可爲數據傳輸提供新性能峰值,有望助力未來6G通信網絡的實現。相關研究論文發表于新一期《IEEE天線與傳播開放雜志》。

9.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研究人員創造出一種新型一維系統,成功實現了高磁場中的穩健超導。這是超導領域的一項重大進展,爲在量子霍爾體系中實現超導提供了新路徑,有望解決凝聚態物理學中長期存在的難題。相關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雜志上。

0 阅读:0

閑雲終南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