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共賦|汶川百工“雙創”素質提升研培班圓滿結業

遊遊在路上 2024-05-16 22:25:24

學思踐悟 以知促行

5月16日

爲期6天的

2024年汶川百工“雙創”素質提升

研培班圓滿結業

培訓過程中大家都學了哪些知識

開展了怎樣的活動

一起來看看吧

在這個快節奏的現代社會,傳統技藝的重要性愈發凸顯。非遺培訓是一扇通往古代技藝的大門,它不僅幫助我們重拾古老技藝的魅力,還有助于保護和傳承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産。

小遊了解到,本次汶川百工“雙創”素質提升研培項目在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四川省科技與藝術融合發展促進會、四川省美術家協會高校工作委員會的支持下,由四川師範大學、汶川縣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四川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書法學院與汶川縣文化體育和旅遊局共同承辦。

▲研培班全體學員合影

研培班秉持“保護傳承非遺 赓續曆史文脈 譜寫時代華章”的培訓原則,承擔30名汶川縣基層文化管理幹部與非遺傳承人培訓任務,研培時間從5月11日到5月16日。

研培課程圍繞羌族傳統文化(含口傳史詩)、傳統工藝理論、創新設計拓展三大教學模塊展開,分爲專題講座、理論課程、拓展課程和考察課程四個方面。通過“講座引導+演示傳授+研討交流+實地采風+創作輔導”等教學手段,構建多元立體的羌族文化與創新課程體系。

▲領導與研培班學員進行交流

系列講座先後邀請了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四川大學、四川美術學院、四川文化創意産業研究院等專家學者舉辦了12場非遺文化傳承與創新專題講座,培訓學員紛紛表示課程內容豐富多彩,專家學者的講座內容與研究視野啓發他們回到地方後對羌族非遺文化資源進一步傳承與活化。

▲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李琳主任專題講座

▲四川師範大學鄭姣教授講座現場

主辦單位還積極聯系成都博物館、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産博覽園、三國文化錦裏文創街區組織學員進行專業考察。同時,研培班開展“非遺共赴:傳承人1V1研究生傳創”項目計劃,圍繞羌族刺繡、剪紙、羌年、禹的傳說、釋比唱經、推杆等非遺項目進行口述史訪談、梳理羌族非遺文化內涵、提煉典型視覺符號與技藝資源,助力羌族百工技藝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研培班學員考察四川省非遺展覽館

▲研培班學員考察成都博物館

▲非遺共赴:傳承人1V1研究生傳創

▲研培班結業儀式

汶川百工“雙創”素質提升研培項目充分發揮了四川師範大學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針對羌族非遺傳承人口傳史詩保護缺乏平台、藝術修養不足、文化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著力爲口傳史詩保護提供平台以及提高各類傳承人審美能力和藝術創作水平,讓羌族傳統非遺受到保護的同時與現代設計相融合,滿足多元市場與現代生活需求,進而提升文化基層管理人員的理論認知水平與執行能力,提高非遺傳承人對傳統工藝資源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能力,助推羌族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偉大複興。

💬

結業不是終點

而是新的起點

讓我們一起

以滿腔的熱情和堅定的信念

爲羌族傳統非遺保護

貢獻自己的力量

助力羌族百工技藝的

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0 阅读:1

遊遊在路上

簡介:真心分享四川美食美景,謝謝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