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麽清北畢業生的子女,很多考不上清北的?

人文之光 2024-05-09 10:58:02

當代社會在教育方面最焦慮的群體是誰?可能會有人說幾乎全社會都爲了下一代的教育焦慮。但如果仔仔細細比對,會發現,最焦慮的其實是海澱家長,而海澱家長幾乎都是人中龍鳳——有說法認爲,海澱家長基本上都是清北這類院校畢業的高材生。但這部分也是對下一代焦慮最嚴重的。

因爲,海澱家長的子女,有很大一部分比例是考不上清北的。

那麽問題來了,爲什麽清北畢業生的子女,很多都考不上清北?

個人覺得:

1、均值回歸問題

其實很多人的一輩子都處于一種撕裂的狀態,比如海澱家長就是例子。對于海澱家長來說,他們幾乎100%都知道什麽是均值回歸。也很清楚,他們能夠考上清北,但是在均值回歸的客觀規律下,他們的子女必然存在考不上清北的情況。此外,清北的錄取人數這麽多年的變化不大,這就意味著,當草根子弟考上清北的比例越多,留給海澱家長的名額也就越少。事情就是這麽殘酷。

所以這也導致了海澱家長面對一場神經高度緊張的攻防戰:一方面需要和其他海澱家長競爭,防止被比下去,另一方面,還得和來自其他地區的黑馬少年競爭,因爲每當一個草根出身的黑馬少年考上清北,就代表著海澱家長的子女增添了一份考不上清北的危機。

其實海澱家長比小編清楚這個道理,但是,他們還是幻想出現奇迹:即他們的子女可以打破這樣的魔咒。

2、高考天賦的不確定性

雖然很多人把高考視爲世界上最公平的事情,但現實就是,對于考生而言,即便是高考也存在太多的不確定性。所謂不確定性,也和個人的天賦有關。

因爲有的海澱家長本身或許擅長做題,但他們的下一代未必具備做題的天賦。高考本身其實就是一項特殊的競技,這個競技包括做題、體能、意志力等方方面面。而很多海澱二代往往存在發展不均衡的局面:比如有的海澱二代或許也擅長做題,但是體能不行,因此常年在教育高壓下處于泡病號的局面,這無疑耽誤了學習。還有的做題和體能都行,但是意志力不堅定,所以在高考面前産生畏懼心理,這對高考成績也是巨大的拉低。

高考天賦的不確定性,也對海澱二代能否考上清北帶來了巨大的變數。

3、教育不得當

此外,有的海澱家長本身屬于鳳凰男出身,即村鎮做題家。他們僅僅是善于做題,但是對于如何輔導、引領他人做題,其實是毫無章程可言的。但他們偏偏陷入一種知識的魔咒:即認爲自己的經驗足以讓自己的子女也成爲新的清北在校生。而他們的教育模式,可能和當下的教育模式處于背道而馳的狀態。最終的結果往往是家長越努力,可能子女的學習成績就越差,甚至很多家長的逼迫之下,子女往往會和家長爆發大規模沖突。

其實現在很多家長的教育模式確實愚昧,比如前幾天就有家長輔導子女做題,把子女打進醫院的。

變異的教育,其實也是害人的。

0 阅读:203
评论列表
  • 2024-05-11 08:52

    考上清北本來就是小概率事件,我弟八年前高考405進的清華,清華分數線419,領軍計劃降了20分,我弟是我們鄉鎮曆史上第一個清華本科生,也是唯一一個,我們鄉鎮1983年成立,2018年撤並

  • 2024-05-09 14:07

    姚明的子女就比姚明高嗎?劉翔的子女就比劉翔跑得快嗎?[笑著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