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會是蘇聯的葬禮麽?

激流觀察 2023-03-24 10:17:25

轉眼間俄烏沖突已經持續了一年多的時間,以目前的形勢看,戰爭似乎並沒有停止的迹象。近日,巴赫魯特的兩萬烏克蘭守軍被俄軍包圍,北約的援助正在不斷向烏克蘭送來。有了西方的支持,澤連斯基多次表示無意與俄羅斯進行談判。

俄烏戰爭的本質其實是蘇聯解體留下的“余震”,俄羅斯與烏克蘭屬于是同門同族,蘇聯解體後,烏克蘭是僅次于俄羅斯的蘇聯遺産第二繼承者。

從國際環境上看,烏克蘭是北約東擴的必經之地,夾在北約和俄羅斯中間,烏克蘭確實很難站在二者之間的平衡點上。所以這場戰爭是不可避免的。

1991年8月24日,烏克蘭宣布獨立,和俄羅斯一樣,當時的烏克蘭同樣面臨著巨大的經濟困難,葉利欽雖說進行了一系列經濟改革,但是效果甚微,俄羅斯險些崩潰。

這時兩兄弟都想要親近西方國家,解決經濟困境,但是西方國家並不想接納俄羅斯,認爲俄羅斯繼承了蘇聯大部分軍事力量,依然是歐洲的巨大威脅,西方國家反倒是對烏克蘭比較感興趣。

普京上台之後,俄羅斯一改之前對西方的谄媚態度,尤其是對美國的態度一直比較強硬,這也讓俄羅斯的處境日益艱難。美歐試圖拉攏烏克蘭,讓其成爲與俄羅斯對抗的前沿陣地。

烏克蘭當時的軍事實力不容小觑,繼承了蘇聯1000多枚核彈頭,並且目前儲備130枚SS-19“三棱匕首”洲際導彈、50枚SS-24“手術刀”洲際導彈等等。

空軍方面烏克蘭繼承了19架圖-160戰略轟炸機、40架TU22M3“逆火”戰略轟炸機、70架蘇-27戰鬥機、240架米格-29戰鬥機,加上其他各類功能型飛機,烏克蘭空軍的飛機高達兩千余架。

海軍方面烏克蘭分得的艦艇雖說不多,但是獲得了幾個重要的軍工企業,比如尼古拉耶夫造船廠,幾艘未完工的航空母艦也被劃分給了烏克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之後成爲“遼甯號”的瓦良格號航母。

駐紮在烏克蘭的所有陸軍也在1992年初宣布爲烏克蘭效力,共有15萬職業軍人,7000多輛裝甲車、6500輛坦克。

擁有這樣的軍事實力,烏克蘭不僅讓歐美十分忌憚,也給自己帶來了巨大的財政壓力,于是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便擺出了迷魂陣,忽悠烏克蘭自廢武功,作爲親近西方陣營的條件。

1994年12月5日,烏克蘭在布達佩斯和美英等國簽署了《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烏克蘭承諾銷毀所有核武器、洲際導彈、戰略轟炸機等武器,從此成爲了一個無核國家。

其他常規武器也是拆的拆,賣的賣。爲了忽悠烏克蘭拔掉自己的獠牙,挪威向烏克蘭訂購了六艘大型貨船,實際上是想要占用烏克蘭的造船廠,迫使其拆解正在建造的烏裏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美國的鋼鐵公司也紛紛與烏克蘭政府聯系,曾經的高精尖武器就這樣被當做廢鐵賣給了美國。

但是烏克蘭自廢武功這一行爲並未讓西方國家接納自己,歐盟反而得寸進尺,要求烏克蘭繼續放棄關鍵産業。烏克蘭的經濟每況愈下,就連人們賴以生存的農業也受到了波及,很多烏克蘭女子爲了求生開始做起了特殊行業,從此烏克蘭便被貼上了“歐洲子宮”的標簽。

烏克蘭的親美行爲不但讓自己的綜合國力直線下降,還引起了俄羅斯的不滿,只是當時“親兄弟”倆剛剛分家,暫時還未到撕破臉的地步。

直到2013年,烏克蘭親俄派總統亞努科維奇中止和歐盟簽署政治和自由貿易協議,引起了國內親歐勢力的騷亂,隨後爆發了克裏米亞危機和頓巴斯戰爭。

最終克裏米亞舉行了全民公投,其中有96.6%的克裏米亞公民贊成加入俄羅斯,烏克蘭出動部隊鎮壓國內的親俄勢力,後來經過一些列的談判,克裏米亞事件總算告一段落,但是俄烏之間的關系産生了一道不可修複的裂痕。

今天的俄烏沖突實際上就是當年克裏米亞事件的延續,甚至可以說是蘇聯解體的延續。之所以很多人會認爲俄烏沖突將會是蘇聯的葬禮,主要還是因爲無論這場沖突的結果如何,蘇聯解體産生的紅利都會消失。

其實蘇聯解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經濟問題,蘇聯自古以來就是個輕重工業發展不平衡的國家,看似軍事實力能夠和美國抗衡,實際上蘇聯人民的生活質量極差。

上世紀五十年代,滿洲裏地區的邊境居民經常會和蘇聯人進行交流,蘇聯人時常會羨慕中國人的生活質量。

由于高度集中的政治體制催生出了官僚主義,民主法治建設駐足不前,政治工作嚴重脫離群衆,不顧本國國情,對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越來越教條化,再加上與中國、阿富汗等周邊國家的戰爭,蘇聯已是山窮水盡。

戈爾巴喬夫的一系列揠苗助長的操作,非但沒能拯救即將崩潰的蘇聯,還把蘇聯推上了懸崖的邊緣。

正當蘇聯陷入困境之時,葉利欽卻提出了天真的想法:“只要蘇聯解體,那麽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便不會仇視這些加盟國,化整爲零,各自恢複經濟,等經濟恢複後再合體。”現在看來,他這一想法無異于掩耳盜鈴,在野外遭遇狼群,把頭埋在草垛裏,把屁股露在外面,狼群就不會咬你了?

蘇聯解體後,最大的受益者無疑是美國,曾經的蘇聯是美國的唯一對手,但是隨著“一超多強”的世界格局的建立,美國逐漸成爲了“世界警察”。

蘇聯解體對美國最大的影響便是軍費的削減,早在克林頓執政時期,美國的軍費就已經降低到了全國GDP的3%。

大名鼎鼎的B-2隱形轟炸機美國空軍最初計劃裝備132架,隨著蘇聯的解體,最終只裝備了20架。F-22隱身殲擊機原計劃采購700架,但是最終只向軍方交付了187架生産線便被停止。美軍原本計劃對F-14進行升級,因爲假想敵的消失,幾乎也被終止。

美軍現役的裝備也陸續被封存,比如有“飛機墳場”之稱的戴維斯-蒙山空軍基地,這座空軍基地封存的飛機多達五千多架,這些飛機很多都是冷戰之後被封存于此的,如果有必要,它們大多數都可以升空作戰。

但是美國並非把所有節省下來的軍費用在民生上,到了2021年美國的軍費依然高達兩萬億美元,這筆錢有很大一部分都用在武器的研發上。以至于如今美國的海空軍在世界上獨占鳌頭。

隨著俄烏戰爭的爆發,美國把這場戰爭看作是削弱俄羅斯綜合國力和地區影響力的重要機會,這也是爲什麽美國總是在烏克蘭剩最後一口氣的時候給它送去一碗飯。但是又不全力支持,幫助烏克蘭徹底戰勝俄羅斯,其主要目的就是想通過這場戰爭榨幹俄羅斯從蘇聯繼承的財産。

假如這場戰爭俄羅斯獲勝,那麽烏克蘭將會永遠的成爲美俄對抗的前沿陣地,俄羅斯的實力將會在今後的消耗中日益衰落。

假如烏克蘭獲勝,普京政府大概率會倒台,俄羅斯將會出現一個像葉利欽一樣的親美領導人,看似這個結果更有利于美國,但是長久來看並非如此,反倒是強行將烏克蘭和俄羅斯之間的隔閡粘合在了起來。

到那時,烏克蘭將會成爲永遠都填不滿的無底洞,美國對烏克蘭的援助只會增加,不會減少,因爲一旦讓烏克蘭長期處于經濟崩潰的邊緣,他們極有可能會再次和俄羅斯報團取暖,在沒有絕對利益的前提下,很難保證這兩個國家會一直親美。

無論是那種結果,不可否認的是,俄烏兩國都是最大的受害者,自從戰爭打響的那一刻開始,烏克蘭就已經將自己的命運交給了歐美,這兩個國家有關蘇聯的痕迹將會被徹底抹去。

除了美國之外,歐洲也是蘇聯解體的受益者之一。冷戰時期,蘇聯就曾經修建了通往東歐的多條輸油管道、輸氣管道,主要還是當時東歐國家大多數都姓“社”,西歐那些姓“資”的國家對蘇聯的廉價能源垂涎三尺。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向歐洲國家示好,爲了擺脫經濟危機,開始尋求和歐洲進行能源貿易,上世紀末,拿人手短的歐洲對俄羅斯的態度還算友好。

烏克蘭、拉脫維亞、立陶宛等原蘇聯加盟國在蘇聯解體後都面臨著不同程度的經濟問題,東歐國家的居民爲了生存,很多都前往了西歐工作,彌補了西歐勞動力不足的缺陷。

伴隨著北約東擴,歐盟也在進行東擴,由于之前一直被蘇聯壓榨,東歐國家對俄羅斯普遍比較排斥,其中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最爲強烈,這些國家紛紛轉投歐盟的懷抱,逐漸擺脫了蘇聯時期留下的陰霾。

但是俄烏沖突爆發後,將會給歐洲帶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首當其沖的就是能源問題,由于歐洲國家大多數都跟在美國後面支持烏克蘭,所以不得不暫時終止和俄羅斯的能源合作。

俄烏戰爭爆發後,途徑烏克蘭的“北溪2號”輸氣管道被烏克蘭關閉,歐洲國家雖說表面上支持烏克蘭,但實際上已經被能源問題搞的苦不堪言。

爲了滿足能源需求,歐洲不得不從美國大量進口天然氣、石油等能源。拿德國來說,在過去的一年裏,僅電費就增長了兩倍之多。

衆所周知,石油是工業的血液,是大部分工業産品的原材料,這也就意味著歐洲人民的生活成本將會大幅度提升。今年年初,德國、法國、西班牙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騷亂,群衆的口袋越來越薄,政府卻在不遺余力的爲烏克蘭輸送物資,這難免帶來群衆的不滿。

普京對烏克蘭采取特別軍事行動後,芬蘭、瑞典等中立國紛紛申請加入北約,這也意味著北約對俄羅斯的包圍圈進一步縮緊。

當年蘇聯就像是一個巨人轟然倒地,而歐洲國家就像是食腐動物一樣啃食了這具屍體長達30年,俄烏戰爭過後,蘇聯這具遺體將會被埋葬,蘇聯解體留給歐洲的紅利將會不複存在。

中國也是蘇聯解體的受益者之一。早在赫魯曉夫執政期間,蘇聯就因爲“聯合艦隊”、“長波電台”這兩件事和中國鬧的很不愉快。

勃列日涅夫上台後,中蘇關系進一步惡化,蘇聯在中蘇、中蒙邊境陳兵百萬,雙方劍拔弩張,在珍寶島戰役中,蘇軍顔面盡失,勃列日涅夫還揚言對中國進行核打擊,毛主席提出了“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方針,全民都在爲核戰爭做准備。

雖說戈爾巴喬夫上台後,中蘇關系有一定的好轉,但是當時的中國已經開始了改革開放,逐漸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際上已經和蘇聯分道揚镳。蘇聯解體後,中國少了一個強敵。

上世紀末本世紀初,中國正處于經濟建設的關鍵節點,台獨勢力略有擡頭、美軍襲擊了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南海又發生了撞機事件,美國之所以沒有進一步對中國施壓,除了中國日益增長的綜合國力以外,俄羅斯這顆大樹也爲中國抵擋了西方世界刮來的風暴。

不可否認,以現在的形勢,俄羅斯已經深陷戰爭不能自拔,俄羅斯這顆樹能否抵擋西方的狂風暴雨還是個未知數。假如俄羅斯倒下,中國將要獨自面對整個西方世界。

綜上所述,俄烏戰爭其實更像是蘇聯的葬禮,看似是俄烏兩國的沖突,其實是冷戰時期美蘇爭霸的延續。蘇聯解體所帶來的紅利將會隨著這場戰爭的結束而徹底消失,或許俄烏沖突結束後,將會出現一個全新的世界格局。

2 阅读:101

激流觀察

簡介:五千年曆史,幾番甲子輪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