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帝封狼居胥:45萬宋軍潰敗,是帥才缺乏的無奈

敏敏聊汽車 2023-12-11 09:31:31

450年,距第一次元嘉北伐20年,宋文帝勵精圖治,休養生息之後,迎來“元嘉之治”,這是南朝最爲安定、平穩時期,人民安居樂業。

北魏情況則是,拓跋焘強化君權,與門閥士族矛盾尖銳,在“國史案”中誅殺崔、郭、柳等大家族,許多豪強對北魏頗有怨言。

宋文帝是個有追求的帝王,當年父親宋武帝劉裕“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自己豈能不繼承祖先的事業。

第一次元嘉北伐,5萬宋軍一敗塗地,但北魏也沒有繼續南下。此時,雙方都沒能力滅掉對手,拓跋焘一度要求聯姻。

20年前失敗,如今是該找回面子了。爲此,宋文帝決定征調全國兵馬,進行大規模北伐,收複河南,但群臣極力反對。

宋文帝北伐,與70多年前的苻堅南征一樣,朝廷大臣都不同意,認爲勝算不大,還容易遭受災難,但皇帝不聽。

苻堅南征,大臣一片反對聲,只有慕容垂、姚苌等想趁亂複國的舊貴族極力鼓吹,還拿出晉武帝滅吳國的例子來論證南征的正確。

南朝宋,也有一位“慕容垂”,他並非想趁亂複國,而是投其所好,妄自尊大的王玄谟。

王玄谟一通分析,宋文帝大喜:“聽王玄谟這麽一說,我就有種封狼居胥的感覺。”

皇帝有想法,部分佞臣又鼓吹。如此,宋文帝除了想封狼居胥,建立霍去病一樣的戰功,還想泰山封禅,跟秦始皇、漢武帝、光武帝一樣名垂千古。

北伐還沒開始,宋文帝已經規劃好未來的美好生活,想著光複河南之後的事情。這一點,與苻堅當年南征,提前給孝武帝、謝安、謝玄俢築房子,何其相似。

力排衆議,宋文帝定下北伐方案:

東路主帥蕭斌,前鋒王玄谟、沈慶之、申坦率萬余艘戰船進入黃河,進攻滑台。武陵王劉駿率主力跟進,兵力約15萬,是主攻方向。

中路,臧質是主帥,王方回、劉康祖、梁坦率步騎10余萬,攻打許昌、洛陽,南平王劉铄率所部跟進。

西路,劉誕是主帥,柳元景、劉秀之追隨,兵力10余萬,目標是弘農、潼關、長安。

三路大軍,統一由江夏王劉義恭節制,坐鎮彭城指揮。

此外,宋文帝下令征調全國壯丁,三抽一或者五抽二,作爲北伐宋軍的後備隊。如此,宋軍能投入作戰的兵馬,應該有一百多萬。

爲了保障糧草、物資供應,宋文帝還向富戶進行征稅、攤牌。舉國之力,就爲了這次北伐中原,封狼居胥。

可以說,爲了北伐中原,宋文帝把國力壓了上去,爭取一戰定乾坤。

三路兵馬北上,起初也是勢如破竹,卻互不統屬,陷入各自爲戰的局面。

此次北伐,東路是絕對主力,精兵悍將雲集,卻表現不佳,因爲前鋒大將王玄谟不是一般的差勁。

王玄谟攻打滑台,這是整個戰役的重點,也是決定北伐勝敗的關鍵。但是,王玄谟三次拒絕沈慶之意見,自食其果。

滑台城內糧草衆多,沈慶之建議火攻,然後奮力攻城,必能破城而入。王玄谟拒絕了,他想搜刮城內物資,不願意火攻。

拓跋焘親自南征,率主力殺到滑台,沈慶之建議強攻城池,先破城再抵禦魏軍。但是,王玄谟害怕傷亡慘重,再次拒絕。

鮮卑騎兵即將抵達戰場,沈慶之等人再次建議王玄谟:“利用戰車護衛,構築方陣,抵擋鮮卑騎兵進攻,掩護步兵作戰。”

王玄谟依然拒絕,也許他是這麽認爲:宋軍數十萬兵馬,拓跋焘即便來了,也不敢輕易發起進攻,當吃瓜群衆而已。

拓跋焘派2千兵馬突襲,撕破宋軍防線,進入滑台與守軍配合,告知皇帝禦駕親征,並上台高喊。

旋即,拓跋焘率主力突破黃河防線,並派遣騎兵抄襲宋軍後路,截擊宋軍補給線的同時,阻止王玄谟逃走。

鮮卑騎兵戰馬嘶吼,糧草斷絕,王玄谟慌了,他不顧士兵安全,率先逃離戰場。

拓跋焘乘勢進攻,鮮卑騎兵兩側包抄,箭如雨下,並揮刀砍殺。宋軍亂成一團,僅斬首就超過一萬,死傷過半。

王玄谟一路潰逃,拓跋焘一路追擊,蕭斌本想殺了王玄谟,沈慶之阻止方才作罷。

東路潰敗,西路才開始北伐,柳元景依靠豪強支持,前鋒抵達長安郊外。但是,這對大局沒啥用,宋文帝下令撤兵。

主帥能力太低,撤退成了大潰敗,拓跋焘則乘勢進攻,同時劫掠冀州、兖州、豫州、青州、徐州等,宋軍一潰千裏。

拓跋焘繞過堅固城池,專門俘虜民衆,讓他們打頭陣,一直殺到江北瓜洲。此時,拓跋焘拆毀民房,俢築戰船,揚言攻克建康,俘虜宋文帝。

京師戒嚴,宋文帝讓全部男丁上城牆駐守,壯大聲勢。同時,急忙下令各地勤王,固守長江防線,阻止拓跋焘渡江攻打都城。

拓跋焘雄視江南,鮮卑騎兵蹂躏江北,宋文帝自食其果。但是,拓跋焘沒有拿下諸如彭城等江北城池,且劫掠過多,後路不穩,也沒能力渡江。

炎熱夏季,疾病肆虐,鮮卑兵受不了,後勤補給線又被臧質、柳元景襲擾。如此,拓跋焘下令撤兵,班師回朝,江南得以避免一場浩劫。

第二次元嘉北伐,宋文帝舉國之力出征,爲何以失敗告終呢?封狼居胥,泰山封禅,對宋文帝而言,就這麽難嗎?

從北魏、南朝宋的國力對比來看,雙方應該是勢均力敵,半斤八兩。宋文帝北伐,全國三丁抽一,五丁抽二,富戶也要捐款,可知南朝宋並未具有絕對優勢。

北魏在拓跋珪、拓跋嗣、拓跋焘經營下,占有陝西、山西、河北,財稅充足,內部統治也比較穩定。如此,拓跋焘征調數十萬大軍,也不是難事。

國力旗鼓相當,南朝宋即便打不贏,也不至于以慘敗收場。北伐失敗,主力撤退,應該是最好的結局,但南朝宋做不到。

戰敗上潰敗,主要是雙方軍事實力差距太大,南朝宋與北魏不在一個檔次。

士兵方面,南朝宋的步兵、水師有優勢,卻談不上碾壓。北魏騎兵,無疑是碾壓宋軍。

430年,第一次元嘉北伐後,宋軍就沒有經過大規模戰鬥的考驗。20年,將士們早已習慣了安穩的日子。

北魏則不一樣,長期與柔然厮殺,拓跋焘13次禦駕親征,將士都是身經百戰,且從沒遭遇失敗。

如此,北魏士兵的戰鬥力、戰鬥意志、戰鬥素質,都不是宋軍能比得上。

更關鍵的是,拓跋焘是少有的能打仗帝王,單純看軍事實力,李世民都未必能搞得定他。

16歲不到,剛登基就禦駕親征,與柔然主力展開搏殺的拓跋焘,豈能是宋文帝可比。

此時,南朝宋沒有一人能擊敗拓跋焘,更別說從他手裏奪取河南了。

宋文帝不自量力,冒險北伐,自然會被拓跋焘暴打一頓。此時,宋文帝想到了檀道濟:“如果檀道濟還活著,豈能到這種地步。”

436年,宋文帝處死檀道濟及其8個兒子。檀道濟死前,歎息:“汝自毀萬裏長城”。

那麽,檀道濟活著,能打贏拓跋焘嗎?答案是否定,但檀道濟不會敗得很慘,他懂得保存實力,拓跋焘想飲馬長江,也不容易。

南朝帝王,能跟拓跋焘一決雄雌的,只有宋武帝劉裕。422年,劉裕病逝,享年六十。424年,拓跋焘繼位,不到16歲,他們沒有交集。

0 阅读:0

敏敏聊汽車

簡介:專注汽車知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