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拍之路,半步暴富

風生 2024-03-25 14:04:21

“XXX原來是翻拍”

每次有人提到翻拍,總會伴隨爭議。

電影市場又掀起一股翻拍潮,隨之而來的也是各種話題,比如爭議最大的“爲什麽我們不能原創”。

翻拍的好處顯而易見的:有IP有框架,周期短,劇本成本低。

這些優點,這都跟「錢」有關。

前面的優點決定了回報率,後面的優點代表了成本預算。

看起來翻拍易翻車,但翻拍也代表了「翻身」,在時間金錢的市場遊戲裏,回本只是第一點。

附勢

一般情況,翻拍基本被中遊電影承包圓了。

你付的起版權費,起碼不至于是小打小鬧;

同時,你都翻拍了,也不會是大投資,顯然這些完美契合了中遊電影的條件。

既然是中遊,魚龍混雜就成了自然規律,一線明星搭名五線導演更是常態。

尤其是有原電影做參考的前提下,制作流程就如同抄作業一般;

不管是分鏡、對白、劇情走向都可以在有參考前提下“微調”。

但千萬小看任何一位翻拍的“參賽選手”,它們都有一顆以小博大的技巧。

既要服務好“原片黨”的期望,又要搞定投資方換票房的願望;

保持住原作噱頭,又有用國産化創新引流,穩住一部分原著黨,看起來很難,操作也是一點不容易。

這對很多新人導演和團隊來說,都是一次“投名狀”的機會;

可觀的人氣,相對寬松的權限,還可能幫投資方盈利,適當名氣積累何樂而不爲呢?

萬一成了,就能靠翻拍片稱爲一線演員,這種案例現實也不是沒發生。

趨勢

光“變現快”這點,就足以讓翻拍被影視圈推崇。

沒必要抓著國産噴,翻拍這事全世界都沒少幹,而且正經付版權費,取長補短也不是壞事。

節省劇本成本,減少拍攝周期,避免投資過高回報慘淡,每個優勢都能戳中甲方的心巴。

從原先的聚焦日韓,到現在印度、蘇聯、歐美全都有,翻拍劇本的選擇已經越來越手到擒來。

高速運轉的電影工業+可觀的市場環境,劇本“應買盡買”也不算難事。

相比抄襲,版權費並不算什麽高投入,反而場相對劃算的賭局,預估票房更明朗。

別人這樣拍了都賺錢了,自己不嘗試也不符合市場規律。

同樣的還有延伸考慮,有知名度的改編更容易受到海外市場的青睐,也更容易在流媒體出售版權。

一位業內人士帶著外國IP大綱,一個剛畢業的編劇的原創劇本,你猜電影公司會選誰?

優勢

翻拍作品最大問題就是水土不服,符合國情的改編往往容易令作品面目全非。

改壞了是口誅筆伐,改好了也不一定能轉錢。

所以不少作品都開始學精了,將“翻拍聲明”放在結尾字幕處;

還能降低觀感預期,不少觀影者甚至看完都不知道是翻拍片。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翻拍在過審環節要更便捷;

一是有原作參考,故事大綱只需優化“不合理”即可。

二是原作一般具有影響力和深度,在提審時具有一定優勢。

三是它從類別上屬于國産片,而非進口或合資片。

並且因爲改動的信息差,一旦原作涉及“尺度”等內容過審,總就能引起關注,等于白撿一份先天優勢。

並且從市場反饋來說,觀衆對翻拍片的消費前景還是明朗的,甚至出現不少小錢辦大事的案例。

最後我並不想用“短視”、“拿來主義”來進行說教;

翻拍潮形成的原因是明顯的,市場的東西本應由市場決定答案。

0 阅读:64

風生

簡介:隨風而生,隨心而說。一個不太合群的自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