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的負擔太重了!”一個接地氣的專家這樣說

英兒健見 2024-05-01 09:12:05
曾經,“專家”是一個褒義詞,是各行各業的精英,在老百姓的眼中,是值得尊敬和敬仰的。 可是,如今,這個詞彙似乎變得很微妙,跌落了神壇,很多人不再相信所謂的專家,因爲什麽?很簡單,不接地氣是最主要的原因。 曾經有位專家大放厥詞:在中國,誰還沒有個50萬?咱們的股票投資者,有幾個沒有50萬的?中國老百姓沒那麽窮? 還有專家曾說:低收入群體可以把閑置的房子租出去,增加收入,或者用私家車去拉活。 某專家曾說:低工資是我們的優勢! 聽聽這些言論,老百姓們不僅是生氣,都要開始罵街了。 但是這只是少數所謂“專家”的言論,其實還是有很多爲老百姓發聲的專家的。 有這麽一位接地氣的專家,經濟學家李楊曾說:老百姓沒有收入,拿什麽去消費呢?過去三年的疫情,收入減少,失業增多,老百姓手中的錢都被掏的差不多了,收入少,還要負擔高額的房貸,負債比例非常大,掙100元,恨不得80元就要去還債,誰還敢消費,哪會有錢消費呢? 李專家的一席話,說出了衆多老百姓的心聲,說出了大家的心裏話,有多少人都是在負重前行,有多少人走在負債的邊緣。 的確,現實很殘酷,目前很多人都面臨以下幾個沉重的負擔: 一是房貸負擔。對于生活在城鎮的人們來說,買房子是很多人的選擇,有了房子,就有了歸宿感,而且最重要的是解決了孩子的上學問題。但是很多人是拿不出全款買房的,不得不選擇首付,加房貸,房貸這一項就圈定了未來幾十年的收入,也就是說,很多人是停不下來的。 二是子女的教育負擔。俗話說,苦誰不能苦孩子,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于是很多人就在孩子的教育上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金錢。從出生到大學畢業,可以說是行走的“吞金獸”。 三是看病的負擔。很多人都覺得現在生病生不起了,普通的感冒發燒,去藥店,幾十元,如果去醫院,妥妥的上百元。如果不幸有一個重大疾病,那基本上就拖垮了好幾個家庭。 四是養老的負擔。如果父母們有退休金還好一些,如果退休金太低,或者壓根沒有,那對于家庭是個很大的壓力,不但出錢,還要出力,事實上,很多人小家庭都自顧不暇,每天都是上班,或者上班的路上,壓根沒時間照顧老人,這個時候,是能用錢上了,請保姆、看病等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0 阅读:0

英兒健見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