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牛打工妹逆襲:離開流水線後,她幹出2200億制造王國

于禁看商業 2024-03-21 20:59:14

(這是邱處機的第71篇原創)

立訊精密董事長 王來春

作者 | 邱處機

來源 | 邱處機

如果說到中國傑出女性企業家,你可能脫口而出的是董明珠。

但近幾年來,有一位白手起家的潮汕女性企業家,卻在多個榜單力壓董明珠,她就是立訊精密的創始人王來春。

繼2021年首次登頂後,王來春在今年再次位列《福布斯中國傑出商界女性100》的第1位。與此同時,她在《2022福布斯中國內地富豪榜》上,也以460億元的財富位列第48位。

財報顯示,王來春創辦的立訊精密2021年營收達1539億元,淨利潤爲70.71億元,最新市值達2216億元,是一家以消費電子爲主,橫跨汽車、通信、工業、醫療等業務的中國制造業龍頭企業。

你可能想不到,30年前,王來春只是富士康深圳工廠流水線上一名普通的打工妹。如今,和富士康一樣,王來春讓立訊精密也成爲了蘋果産業鏈的核心供應商之一,頗有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勢頭。

回望立訊精密數十年的曆程,王來春始終保持清醒:

“站在客戶的角度出發,你成就客戶、成就市場,才有可能成就你自己。”

初出茅廬

1967年,王來春出生在廣東汕頭市澄海區蓮下鎮槐澤村的一個普通家庭。與大多數潮汕女孩一樣,她從五六歲開始就跟著長輩們學習做抽紗等手工活。

“我小學的學雜費和小時候春節的新衣服,大多都是自己做手工活賺來的。”王來春後來回憶道。

作爲“60後”,這種吃苦耐勞和獨立自強貫穿了王來春的一生。即使在功成名就的今天,她依舊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每年飛行200多次。

王來春並不是一個一開始就有很多選擇的女孩。高考那年,她以13分的差距與大學失之交臂。在此之後,她還報考過警校,准備進入深圳大學夜校深造。

但因爲家境的原因,王來春最終還是放棄了複讀和深造,在1984年選擇與同學一起前往深圳打工。

如果沒有太多的選擇,那就將你的選擇變得正確。那時正值改革開放初期,深圳蛇口工業園區門前已經豎起“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標語牌。

王來春在日本三洋深圳工廠呆了幾年後,于1988年加入富士康,成爲其大陸第一家工廠“深圳海洋精密電腦接插件廠“的首批百名員工之一。

深圳那時的基礎條件還不太完善,地處郊區的富士康工廠情況更差,擠大通鋪、吃紅米飯、斷水斷電是家常便飯。

另外,富士康的軍事化管理也讓人飽受折磨。除了規矩多、加班加點,還沒有什麽放松方式,一年折騰下來,不少人選擇了離開。

王來春的態度卻截然不同,她不但沒有放棄,反而比領導要求的更加刻苦。據王來春回憶,一次爲了按時完工,郭台銘親自上陣,三天三夜沒有睡覺。她很受觸動,從此便把郭台銘當成了模仿對象。

本職工作之外,王來春還積極參加學習培訓,不漏過一絲一毫。

“許多人都是以混日子的態度去工作,但我沒有混過一天日子。工作之外,學習成爲我每天的第二職業,我覺得學習無處不在。”多年以後,王來春這樣總結自己的這段打工經曆。

台商做事喜歡“識人”,王來春的態度和悟性被郭台銘和直屬領導郭台強看在眼裏。因此在往後的10年間,王來春連升三級做到了課長,管理著上千名員工,這是當時大陸員工在台企可以達到的最高職級。

自立門戶

1997年左右,隨著全球電子産業的擴張,擁有廉價勞動力的中國大陸成爲資本投資的熱土,富士康也逐步成爲電子代工産業的龍頭企業。

與此同時,一股離職創業潮在富士康相繼爆發,不少骨幹精英紛紛想要掘金電子産業。

對此,郭台銘和郭台強兄弟也沒有強行阻止。他們認爲與其眼睜睜看著人才流失,不如先鼓勵一部分幹部創業,以便安撫人心,王來春正是其中之一。

再者,對于當時規模擴大好幾倍的富士康來說,能夠找到可以信賴的小代工廠幫助消化自己的訂單,無疑是個更爲高效的策略。

“雖然産品價格跌了30%,但由于我們人力成本沒有什麽增加,訂單數增加了60%,所以我們的收入才能再漲30%。”郭台銘在富士康2004年股東大會上的講話印證了他的策略。

在郭台銘和郭台強的鼓勵下,王來春下定決心,在1997年和哥哥王來勝共同出資購買了香港立訊公司,開始了創業之路。

在業務上,立訊模仿富士康,從研發、倒賣電子連接線和連接器開始做起。

在管理上,王立春也深得郭台銘“真傳”。她甚至還把郭台銘語錄印成標語,挂在自己的辦公室和工廠。

“我自己的公司從剛建廠的100多人,發展到如今的近萬人,雖然期間經曆過許多挫折,但我堅持用在富士康學到的一套管理模式來經營,事實證明它是正確的。”王來春在2010年立訊上市時曾對媒體表示。

因此很快,除了富士康的訂單,立訊又取得了聯想、同方、方正等電腦廠商的青睐。

不過在往後的10余年裏,富士康一直還是立訊精密的核心客戶,占其營收的一半左右。可以說,立訊精密是站在富士康的肩膀上成長起來的代工企業。爲此,立訊還專門在江蘇昆山、山東煙台設廠,配合當地的富士康工廠生産。

直到2011年,一切才有了變化。這次,立訊抱的大腿,由富士康變成了蘋果。

與鳳同飛

雖然當時代工業務獲益頗豐,但王來春早在2004年就意識到:“立訊只做代工並非長久之計,獨立開拓自己的客戶並研發自己的産品,才是企業長久發展的正確方向。“

因此在爲富士康代工的同時,立訊也開始著手自己産品的開發。2007年,立訊開發了台式機連接線的自主品牌,進而成爲聯想、華碩等國內頭部科技企業的供應商。

“與鳳同飛,必出俊鳥“,王來春的嘴邊始終挂著這句名言。在她看來,立訊這些年的成長始終離不開與優秀的客戶一起互相成就。

2008年左右,立訊的工藝得到一些歐美客戶的認可,但立訊非上市公司的身份卻與他們“門不當戶不對“。在歐美客戶看來,如果立訊不上市,就無法獲得較好的融資和人才吸引渠道,就很難作爲他們的培養對象來對待。

所以王來春從那時決定准備IPO。“其實我們當時不缺錢,也不清楚上市的好處,但就是存粹爲了滿足客戶的要求。“後來王來春坦言。

王來春的“客戶至上“原則,陰錯陽差地爲立訊”去富士康化“奠定了資金基礎。

2010年,iPhone4的量産正式拉開了智能電子産品的爭霸時代。在郭台銘沉浸于第一個吃到這顆“蘋果“的喜悅時,曾經的下屬王來春也磨刀霍霍,躍躍欲試。

次年,立訊精密就利用上市籌來的資金,斥資5.8億收購昆山聯滔電子60%的股份,由此正式進入蘋果的供應鏈,成爲iPad連接線的供應商。

經過數年整合,立訊憑借良好的産品品質與管理水平獲得蘋果公司的認可,相繼拿下蘋果的Lighting、耳機線、電源線和無線充電業務,並最終成功拿下AirPods的組裝訂單。

也是在那時,蘋果替代富士康,一舉成爲了立訊最大的客戶。

其實AirPods最早是由台資ODM廠商英業達獨家代工,但組裝産品的整體良率一直是其生産的困擾。所以從2017年7月開始,蘋果開始將部分訂單交由立訊生産,以緩解英業達供應不及時的難題。

在經曆産能爬坡後,立訊精密很快將AirPods的交貨時間縮短到不超過3天。最終,立訊精密憑借出色的良品率,以及超過英業達4條的總生産線征服庫克,一舉拿下整機的生産資格。

AirPods在全球的熱銷不但使得立訊2017年的消費電子産品營收超過百億,還引來了蘋果CEO庫克的拜訪。

“這是一所超一流的工廠,將了不起的工藝和細思融入了AirPods的制造。“庫克稱贊道。

對于王來春來說,這個評價意義非凡,頗有股“我用了許多年,才能和你一起喝咖啡”的成就和辛酸感。

隨後,立訊精密切入Apple watch的組裝,繼續深化在蘋果産業鏈中的地位。到了2020 年7月17日,立訊精密更是憑借對緯創的收購切入果鏈中最重要的iPhone代工業務。

通過收購和大客戶策略,立訊精密在抱緊蘋果大腿後,公司營收由2011年的26億增漲到2021年的1539億,市值也由幾十億一度突破到4000億。

《2022福布斯中國內地富豪榜》顯示,王來春以460億元的財富位列第48位。不得不令人感慨,昔日掙紮在流水線上的打工妹,如今成爲了中國商界讓人矚目的花木蘭。

客戶至上

對于立訊精密的成功,王來春有著自己一直堅持的經營邏輯:服務市場上最有價值的客戶,高效並前瞻性地解決客戶問題,同時爲産業鏈上的夥伴提供健康的商業合作機會。

首先說說客戶的選擇。

與最優秀的客戶合作才能獲得最大的成長,是王來春一直以來的信條。

她表示,立訊精密之所以這麽多年一直都是核心客戶品類最全的供應商,不僅是因爲全面的布局和高標准,也離不開始終堅持從客戶的角度思考的方式和企業文化。客戶想到的,他們能做到;客戶沒想到的,他們也能幫他想到。

歸根到底,在王來春看來,企業一定要站在客戶的角度思考,對行業有敬畏之心。只有成就客戶、成就市場,才能成就自己。

“我們許多客戶都是行業裏的領軍企業,只有跟隨並虛心學習客戶在企業管理等方面的優點和經驗,公司才能不斷向前邁進。”

其次就是産品線的布局。

王來春認爲,立訊一定要選擇市場上沒有“天花板“的賽道。她將這類産品線比作是”紳士“,而相對應的就是”乞丐“。與乞丐搶生意,自己也會變成乞丐。

爲了獲得蘋果AirPods的訂單,王來春從2013年就開始制定規劃。從産品線開發、産品設計到團隊建設,再到客戶認可,立訊足足花了5年時間才達到預期目標。

2016年前後,立訊精密已經在消費電子零部件上完成了一定的布局,但王來春仍然覺得還有潛力可挖。

她認爲,消費電子的差異往往體現在應用上,但其核心都離不開聲、光、電、射頻及結構件等零部件以及整機制造。一旦實現全面的布局,帶著對各種零組件、模塊和系統組裝的深度理解,公司可以更好地配合和支持客戶在工藝制程上快速實現升級,在産品上實現創新,並且快速實現産品開發和落地。

更重要的是,當時市面上沒有一家公司能做到全面布局。王來春認爲:“如果我們能夠具備生産如此全面的布局和能力的話,就能縮短産品開發的周期,爲客戶提供更好、更周到的服務。”

研發也是王來春非常重視的環節。

立訊精密2017年財報顯示,過去3年立訊精密的累計研發投入30.56億元,其中2017年研發投入高達15.42億元,同比增長65.39%。2021年這一數據已經達到66.42億元,公司的研發團隊規模爲16103人。

此外,立訊精密從2018年開始通過股權激勵核心員工,以期更好地激發人才的活力。

團隊協作更是被王來春看作立訊的強項。

由于常年深入一線,王來春深刻理解管理者必須培養團隊協作精神,才能向著共同的目標努力。同時管理者要以身作則,帶領團隊朝著正確的方向,解決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和挑戰。

在王來春看來,她的團隊不僅要有出色的“單兵作戰”能力,還要能形成協同配合,擰成一股勁,這樣才能夠發揮出更大的力量。

“每個項目的成功,無論在産品層面,或是內部組織層面,都要歸功于團隊協作,能夠有效集中優勢資源和力量,全力以赴攻下一個又一個‘山頭’。”王來春表示。

而立訊精密正是以這樣的方式,無論進入哪個領域,還是哪個國家,都成功拿下了不少項目和訂單。

騰籠換鳥

在立訊精密風光的背後,也有著一些隱憂。

2020年,立訊市值一度超過4000億人民幣,但此後雖然公司業績仍然堅挺,但在資本市場卻表現一般。

截至目前,立訊精密市值爲2216億元,比2021年初下跌近40%,比2020年高點下跌近50%。

究其原因,市場普遍認爲是“成也蘋果,衰也蘋果”。

從財報可以看出,立訊精密近五年來第一大客戶的銷售占比分別爲36.58%、44.85%、55.43%、69.02%、74.09%,幾乎是每年增加10%。

這固然能給企業帶來巨大的增量,不過在大部分投資者看來,過度依賴單一客戶,公司經營業績存在較大的不確定風險。

爲了擺脫對蘋果的依賴,同時也加快對未來的布局,除了消費電子業務,立訊精密這些年也陸續向汽車、工業、醫療等不同領域拓展,其中對汽車領域尤其重視。

談到在汽車領域的布局以及對奇瑞的百億投資時,王來春表示,這是出于公司長遠戰略規劃的考慮:

“目前,中國汽車行業正面臨百年不遇的機遇。但術業有專攻,立訊精密不會自己造整車,因爲畢竟汽車零部件與消費品零部件是完全不同的賽道。

汽車是一個極爲精密且複雜的産品線,受到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政策影響,必須與全球成千上萬的供應商保持協同合作,所以博世、麥格納、日産等Tier1(一級供應商)才能占據行業主導地位。對于立訊精密來說,仍然將從汽車零部件切入,以Tier1爲定位。“

在王來春看來,目前全球前十位的Tier1中沒有一家來自中國,但伴隨中國新能源車的崛起,未來中國的Tier1將獲得更多機會,而立訊精密則希望成爲其中一員。

“希望10年後,大家提到立訊精密的時候,不僅會想到它是消費電子品牌的核心供應商,還能想到它是衆多汽車品牌客戶的Tier1供應商。”王來春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立訊精密是否能在王來春的帶領下再創新高,我們拭目以待。

(全文完)

【邱處機簡介】

福建龍岩人,本科畢業于國內一所商學院,後在多家互聯網公司就職,現從事創業投資相關工作。公衆號專注于撰寫商業牛人的成長經曆和認知升級,讓我們一起向他們學習,不斷成長,不斷進化。

參考資料:

1、《王來春:制造業40年,在有限機會中做正確抉擇》,福布斯

2、《最強打工人逆襲,富士康女工的4000億帝國》,楊亞茹,36氪

3、《立訊精密奇襲路:富士康“打工妹”與她的三位貴人》,陳弗也,棱鏡

4、《讓郭台銘忌憚的“小富士康”》,鍾微,財經十一人

5、《敢和富士康爭奪iPhone的女人》,林子璐,每日人物

6、《“史上最牛打工妹”:背靠蘋果,挑戰華爲》,老魚兒,巨潮WAVE

0 阅读:0

于禁看商業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