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熬制用什麽鍋好?

深水聊養護 2024-05-11 07:14:49

鍋具不影響藥效,中醫自古以來主打的就是有啥用啥

這個鍋子叫“三足雙立耳銅镬”,出土自河北滿城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墓(就是劉備自稱的老祖宗)

三足雙立耳銅镬

因爲劉勝墓出土了大量類似醫療器械的東西,所以這個鍋也被認爲是最早中醫用于熬藥用的,材料就是秦漢時期最常見的青銅

那個年代受制于材料學限制,做飯的、盛菜的、熬藥的都和這個差不多,大家也分不出個優勝劣汰,更不可能指定用什麽鍋熬藥可以更大程度的發揮藥效

真正讓中藥熬制和做飯炊具分開的,還得看唐代

這個漂亮的器具叫“雙獅紋金铛”,據考證爲隋唐時期制成,由黃金制成,是當時的貴族用于熬藥的器具

雙獅紋金铛

“雙獅紋金铛”內部花紋爲兩個獅子紋樣首尾相接,圍繞成一 個圓形故名“雙獅”;獅子紋樣外側有一圈麥穗形裝飾,外部花紋爲九個“s”形紋樣,每個紋樣中間裝飾有花卉等,異常精美

那如何知道“雙獅紋金铛”是用來熬藥的呢?

原因很簡單,它把用途寫上頭了

“雙獅紋金铛”,鍋內底部有刻了九字:

“舊泾用,十七兩,暖藥”

在這裏“暖”屬動詞,意思是用來煮藥,所以考古學家確認“雙獅紋金铛”就是唐朝貴族用來熬藥的器具

同時出土的還有“單流折柄銀铛”一件,材質爲銀,據考證也是貴族用來制藥的器具

單流折柄銀铛

可貴族有錢,熬個藥也要顯擺一下用金銀做器皿。那民間老百姓用不起金銀,他們用什麽熬藥呢?

簡單,唐朝已經有了成熟的陶瓷燒制技術,民間中醫熬藥就大多用陶瓷

這是出土于隋唐墓葬的“越窯帶蓋藥壺”,因爲陪葬品寥寥,所以據估計應該是普通民間用來熬藥的器具

越窯帶蓋藥壺

和貴族用于顯擺的“雙獅紋金铛”不同,“越窯帶蓋藥壺”有主打的就是實用

首先它有了蓋子,能夠起到保溫的作用,在煎煮過程中也能做到防溢

其次器身帶有一空心的手柄方便拿取藥壺,而且因爲是空心的還不燙手

最後藥壺壺嘴流線型更方便精准倒出湯劑,方便精准控量

這和我們今天熬藥的中藥罐子已經很像了

所以自打隋唐以後,熬制中藥的器皿就開始逐漸定型,傳承至今

宋元時期中藥罐子在器型上沒有太大的改變,但因爲制作工藝的發展,器具由大變小、由厚重變輕薄,體積和重量上都比隋唐時期小輕便了不少

北宋越窯蓮花紋帶銎藥壺

宋朝是中華文化最爲昌明的一個時期,你可以看到在宋朝的中藥罐子上出現了隋唐時期所沒有的裝飾性花紋

說明當時的中醫人也有自己的審美

明清時期熬制中藥的器具發生的最大改變,就是器具的“成套化”

這是收藏在國博裏的清代“銅制煎藥套件”

其中中間的藥壺和右邊藥爐爲一套, 一壺一爐多用于煎煮藥物或熬制膠質藥物

煎藥壺有把手、有半開蓋,蓋上有一短把手可以靈活開關,與另一般固定壺蓋與壺體相接,方便裝藥、 保溫,同樣也方便使用以防藥蓋丟失

而藥爐設置精巧, 上下鍋體與爐體分體設計,鍋體有兩雙系耳利于提攜;有蓋,則可以防溢;下方爐體有手柄可以控制火候大小,這算的上是個進步,對一些需要精准控制火候的中藥有幫助

如今熬制中藥已經用上了“自動化+智能化”,用蒸汽對藥粉進行萃取,美其名曰“中藥萃取機”

喜歡喝咖啡的人應該對這套路很熟悉

這其實就是拿咖啡機改了改,用高科技來割韭菜

0 阅读:12

深水聊養護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