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維多利亞女王的黃昏戀曝光,對小44歲的印度男仆癡迷不已

伊殇雪 2024-03-28 15:40:03

在我國曆史上提及女皇,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會想到武則天,而在遙遠的英國同樣有不屬于武則天的女王,比如伊麗莎白,當然還有著名的維多利亞,見證英國“日不落帝國”的輝煌。

人人都說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親王是真愛,可是在2011年一本日記被公開後,人們才知道女王竟然曾與一位印度男仆有所暧昧。

“黑衣寡婦”維多利亞女王

維多利亞女王從出生就被賦予第五位王位繼承人的稱號,按照英國王位的繼承順序,她成爲女王的概率很低。

但是排在前面的繼承人們要麽沒有後代,要麽就是早夭,繼承人的身份自然而然落在維多利亞的身上。

在成年後她便繼承王位,英國在維多利亞統治時期,是其對外擴張最快且最輝煌的時期,爲了擴張領土不惜一切代價。

當時英國雖是君主立憲制度,但維多利亞女王對大臣、平民的影響力依然很大。

他在位期間大英帝國極度擴張達到空前的繁盛,號稱是“日不落帝國”最後的輝煌,影響中國曆史的鴉片戰爭也是在她即位不久發生的。

就是這樣一位厲害的女王,卻鮮有人知道她的婚姻是包辦的,丈夫阿爾伯特親王與之算是表親。

維多利亞很愛她的丈夫阿爾伯特,二人堪稱英國包辦婚姻裏的模範夫妻,年輕時一見鍾情相互扶持,婚後感情很好並且孕育九個孩子,幾乎平均兩年就會懷孕一次。

她的後代多與歐洲各國王室成員聯姻,靠著這種聯姻的手段間接打入歐洲各國的王室中,正因如此她也被稱爲“歐洲的祖母”。

1861年阿爾伯特親王去世,丈夫的去世讓她郁郁寡歡,曾長時間離開倫敦隱居,即使公開露面也不戴王冠,還總是穿著黑色衣服就像是寡婦的打扮,被外界稱爲“黑衣寡婦”。

維多利亞女王受英國人普遍敬重,即使隱居期間大臣們也經常詢問她的意見。

不過首相也無法事事請示女王,隨著時間的推移首相權力漸漸增大,促使英國的君主立憲制更趨完善,當然這是題外話。

丈夫去世妻子痛苦不已,似乎說明維多利亞非常愛阿爾伯特,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是的卻也不見得。

2011年一批塵封日記的流出,差點讓女王晚節不保,日記上記載了維多利亞與比自己小44歲的男仆的暧昧往事。

維多利亞的男仆、女王的黃昏戀

故事發生在1887年,正逢女王在位50周年,大不列顛帝國認爲值得全民慶祝,以英國爲首的各個國家也前來爲女王慶祝。

當時印度作爲英國的殖民國自然不敢懈怠,印度王子不遠千裏趕來送上祝福語,女王非常高興,還擔心印度王子來到這裏會不會有生活方面的問題。

與印度王子同行的還有兩個印度侍者,招募這兩個侍者的目的很簡單,被當做禮物送給英國成爲女王的勤務員。

在維多利亞女王的日記本上,也能發現這兩名仆人的身影:“一個是穆罕默德·布克施……另一個叫阿蔔杜勒·卡裏姆,這個人看上去更年輕、高大、健康……”

卡裏姆曾是印度監獄裏的辦事員,能夠擔當此重任表現的很開心,他也是一個很有想法的男仆,居然把咖喱帶到女王的餐桌上。

維多利亞是一個喜愛美食的人,平時吃多了本地的食物突然換一下口味食欲大增,內心也非常高興。卡裏姆不僅在廚藝上有造詣,說話的情商方面也很高,十分懂得體貼人心。

他深知維多利亞這麽多年寡居,是一件很寂寞的事情,便在伺候的同時與她聊天、爲其解悶,甚至還會教女王說烏爾都語,所說的詞語都是“想你”、“念你”、“抱緊我”等暧昧的詞語。

正當女王對卡裏姆有好感時,他卻提出辭呈表示不願一輩子只做一個仆人,因爲那樣太不體面了,想要回到印度生活。維多利亞聽後十分憂心,立馬寫信挽留:

“要同你分開,我很難過,因爲我希望你尊重你,我願意爲你在印度找一份體面的職務,希望你可以經常回來看看我。”

任何語言都沒有行動來的直接,很快維多利亞就把卡裏姆男仆的身份晉升成爲“女王教師”,不久之後又提拔爲“宮廷侍臣”,自此他再也沒有想走的念頭。

正所謂“寡婦門前是非多”,卡裏姆身材高大、英俊潇灑,維多利亞女王很喜歡這位來自印度的貼身男仆,也想與他維持長久的關系,但必須要杜絕外界産生非議,于是便精心策劃了一場安排。

她將卡裏姆的妻子接到英國,還給兩人找到居住的房子,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很好的僞裝。自此在女王的日常起居中,無論走到哪裏卡裏姆都會伴隨左右。

不僅如此,在維多利亞奢華的行宮之中,還特別爲卡裏姆設立一個專用的居所,布置典雅、設施齊全以此來確保他能夠隨時待命滿足各項需求。

多年來維多利亞女王利用這樣的手段,巧妙地確保她與卡裏姆之間的關系,得以在公衆的目光中坦然無虞地延續。

維多利亞有多喜愛卡裏姆,他曾對兒媳婦是這樣說的:“我是那麽喜歡他,他那麽好那麽溫柔又那麽善解人意,對我來說是真正的安慰。”

毫不誇張地說,一種程度上卡裏姆與女王的關系,甚至超過她的親生子女。對于維多利亞與男仆産生的黃昏戀,英國王室成員很生氣,多次勸誡改掉這個壞習慣。

可是,她卻不在乎貴族們的看法,依舊我行我素與卡裏姆保持著暧昧的關系,這種關系在1989年迎來巅峰。

秘密被封存

那一年的某個晚上,女王與卡裏姆單獨在一個房間裏面度過一夜,英國王室成員得知此事既感到生氣又感到恥辱,不由得擔心起來。

卡裏姆盡心盡力服侍維多利亞之言也是有目的的,他是一個來自印度的伊斯蘭教,曾多次向女王就印度教徒與穆斯林的爭端發表意見,建議讓印度總督處理好印度宗教間的關系好好對待穆斯林。

很顯然,這這已經越過“幹預政治”的界限,英國各方政要對此保持極高的警惕。

維多利亞是一個清醒的女王,並沒有采用他的建議,但還是給卡裏姆“始終如一的忠誠付出”給予嘉獎,授予尊貴的“印度帝國勳章”,慷慨地賜予印度廣闊的土地。

卡裏姆還曾表達出渴望被封爲“爵士”的願望,維多利亞也依舊沒有答應,哪怕後來依舊陪伴多年也都沒被封爲爵士。

1901年,維多利亞女王駕崩、愛德華七世繼位,卡裏姆的好日子也到了頭。

愛德華七世直接快刀斬亂麻,下令將卡裏姆監管起來,他與維多利亞的往來的私信件也未能幸免,被一一搜出並徹底銷毀片紙只字未曾留下。

幾年後卡裏姆全家被命令離境返回印度,愛德華七世國王仍舊心存憂慮,無法對這件事情完全釋懷。

爲此他特意派遣信任的特工人員遠赴印度,目的就是要確保卡裏姆家族手中不再有關于女王的所有“紀念物品”,以防止他們對皇家名譽造成損害。

1909年卡裏姆去世後,即使如此愛德華七世還不放心,曾派人警告他的妻子要保守秘密。

俗話說“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爲”,英國王室機關算盡,沒有想過百年後卡裏姆的後人會公布祖上的日記,日記裏面寫滿他與維多利亞女王的種種。

一直以來,英國皇室都認爲卡裏姆就是個想往上爬的小人,但不管怎麽說他與維多利亞的這段關系是雙方維持下的結果,只能說是各有所需罷了。

事實上,在卡裏姆之前維多利亞還有一個仆人,就是她與阿爾伯特生前的好友約翰布朗。阿爾伯特去世後,女王經過三年多的時間依舊沒辦法走出來,此時布朗出現在她面前。

看著昔日的好友,往事又浮現在維多利亞的面前,便向布朗盡情傾訴內心的情緒。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發現約翰布朗最能理解自己,兩人的感情也日益加深。

約翰布朗服侍維多利亞十分用心周到,時刻爲她的一切著想,在一次遊行中有一名暗殺者意欲行刺維多利亞,布朗及時發現並抓住凶手避免了一場災禍。

約翰布朗去世的時候,女王在日記中寫道:“他的離去讓我十分悲傷......”不過在其它親筆信中曾這樣寫道:“布朗是她最好的、最忠心的仆人,也是她最值得信賴的朋友,他的辭世令她悲痛欲絕。”

由此可見,維多利亞對布朗的評價這麽高,兩人之間的感情不單單只是友情,或許如果布朗沒有死的話就不會有卡裏姆了。

對于此事,你有什麽不同的看法呢?

2 阅读:3897
评论列表
  • 2024-03-29 08:40

    老了就會感到孤獨,女王也是人啊。相比現在的王室成員,女王陛下也不算太出格,就是找個伴而已。

  • 2024-03-28 20:42

    人嘛!都有七情六欲!無論王公貴族,還是平民百姓,人性都一樣

  • 2024-03-29 11:32

    只能說維多利亞是正常人,頭腦清醒

  • 2024-03-28 17:54

    鴉片戰爭和圓明園恥辱

  • 2024-03-29 06:47

    正常人都有的七情六欲,不管是王室或者是平民。

  • 2024-03-29 02:04

    兩次鴉片戰爭都是她手上發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