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余晖(開篇)宋史最撲溯迷離的皇位傳承,到底誰想廢除宋哲宗

驚心鳥 2024-05-15 12:02:02

由于宋神宗趙顼英年早逝,去世時才三十八歲,所以年僅九歲的皇太子趙煦登基即位,是爲宋哲宗。由于趙煦年紀太小,無法掌管國家朝政,所以讓太皇太後高滔滔臨朝聽政。這次皇位傳承在曆史上引發了很大的爭議,各種史書上也記載不一,甚至可以說是撲朔迷離。至今爲止,史學界對這次皇位傳承發生的事情依舊存在爭論。其中最大的爭議是,在宋哲宗趙煦即位前有人想廢除趙煦的皇帝位,擁立趙顼的弟弟雍王趙颢和曹王趙頵。雖然後來因故沒能成功,但到底是在誰的主導下幹了這事卻是衆說紛纭。

按照史書的記載,這件事發生在宋神宗趙顼病情惡化之後,他自知時日無多,便招來宰相王珪商討皇位傳承的事情。經過商議後決定,立第六子延安郡王趙傭爲皇太子,並改名叫趙煦,也就是後來的宋哲宗。于此同時,另一位宰相蔡確並不支持趙煦,和起居舍人邢恕謀劃擁立趙顼的弟弟雍王趙颢和曹王趙頵。他們想通過皇太後高滔滔的侄子高公繪和高公紀操作,但遭到了對方的拒絕。然後他們又散步謠言,說王珪和高滔滔密謀立雍王趙颢爲皇帝。接著蔡確邀請王珪到家試探,只要他們王珪有擁立趙颢之意,便立刻殺之。

結果是王珪言辭拒絕擁立趙颢,堅持擁立皇太子趙煦。蔡確拿不到王珪的把柄,只好放了王珪,然後在外面大肆宣傳自己擁立趙煦。趙煦即位後,以爲蔡確和邢恕有定策之功,對他們大加賞賜。據說後高滔滔知道這個事,非常憤怒,便將蔡確和邢恕奪去官職,降罪外放爲知州。

這個皇位傳承的故事在曆史上很有名,被收錄在包括《宋史》在內的宋朝重要史書中。如果只是看故事發生的過程和情節,似乎沒有什麽毛病,只是簡單的皇位爭奪。可是如果結合道當時的政治環境,卻發現這裏面有著極大的漏洞和疑點,從這些地方都是難以自圓其說的。

首先需要確定的一點是,當時正是處于宋朝新舊兩黨爭端最爲激烈的時候。由于宋神宗趙顼推行變法改制,新黨在朝廷中得勢,舊黨大多被驅逐出朝廷。當時的兩個宰相中,蔡確是新黨的首領,是變法改制的支持者。王珪雖然不是舊黨,但也是保守派,只是在兩黨爭端中處于中立地位。參與這次皇位傳承的決策中,皇太後高滔滔是舊黨的後台,她的侄子高公繪和高公紀,兒子趙颢和趙頵,都是激烈反對改革的權貴。在王安石變法期間,這些人都積極向趙顼施壓,逼其罷免王安石。而趙顼也一度承受不住壓力,將王安石罷相。

蔡確作爲新黨的首領,是站在舊黨對立面的。在這次皇位傳承中,他肯定要推舉支持變法的皇帝上台,至少不能是反對變法的舊黨保守派。趙顼是積極支持變法革新的皇帝,從即位後重用王安石開始,就在積極推行變法。王安石辭職後,趙顼直接跳到前台,親自主持了元豐改制。以趙顼的意願,肯定需要變法持續下去,這樣才能讓宋朝扭轉國力日漸衰敗的頹勢。他知道自己時日無多,兒子才九歲不能掌權,肯定會給兒子留下支持變法的班底。在這種曆史背景下,趙顼理應是傾向于蔡確,而蔡確理應支持趙煦。

因爲趙顼只有支持蔡確,新黨繼續在朝廷掌權,他在王安石變法和元豐改制中的政治成果才能保留。如果新黨退出朝廷,舊黨官員起複,趙顼一輩子的努力將付諸東流。蔡確支持趙煦是必須的,因爲換了趙颢上台不可能繼續重用新黨。從高滔滔到趙颢,這對母子都是強烈反對新法的,各種給趙顼的改革下絆子。趙颢上台必然會導致舊黨起複,等司馬光、呂公著、文彥博等舊黨大佬回到朝廷,蔡確還能維持現在的局面麽?而且這些大佬都是蔡確借用相州案貶官外放的,他們回到朝廷難道不報仇雪恨?

因此,從黨派之爭的利益觀來看,蔡卻不可能擁立趙颢和趙頵,而他和邢恕找高公繪、高公紀謀劃就更加離譜了。作爲新黨首領,與舊黨貴族的矛盾是極深的,他們去找舊黨的外戚貴族商量改皇帝的,這不是授人以柄麽?蔡確是從兩黨政治鬥爭中成長起來的,最終通過相州案打擊了司馬光、吳充、文彥博等舊黨要員才坐穩了宰相的位置。他們之間可以說是仇深似海,雙方在皇位傳承中明爭暗鬥,有什麽合作的余地?而且這事一旦被高滔滔知道,對于蔡確和邢恕而言是死罪,不是簡單的罷官外放知州就能逃脫罪責的。

但是以高滔滔後來起複舊黨,廢除新法,大肆迫害新黨官員的狠辣手段,居然沒將蔡確和邢恕處死,顯然是不符合邏輯的。蔡確和邢恕罷官外放的情況看,明顯高滔滔沒有什麽證據,只能搞個莫須有的罪名將其貶官。所以站在兩黨鬥爭的角度,蔡確和邢恕是不可能如此操作的。

站在高滔滔家族的利益上,擁立趙颢肯定比擁立趙煦劃算,高家兩兄弟居然拒絕了,也很不可思議。高滔滔的家族非常顯赫,祖上是宋真宗趙恒時期的殿前都指揮使高瓊。高瓊是宋朝開國元勳,後來進入宋太宗趙光義藩邸,受到趙光義的重用。在宋真宗時期,高瓊成爲宋朝禁軍第一人。

從高家的曆史上看,他們一直是宋朝保守勢力的核心力量。早在高瓊時代,高家就與保守勢力的前身北黨有著密切的利益鏈關系。在遼國大肆南侵中,正是高瓊和北黨領袖寇准聯合掌握兵權,強行綁架了宋真宗趙恒,迫使其北上禦駕親征,然後才有了澶淵之盟的戰爭與和談。宋仁宗趙祯年間,北黨領袖呂夷簡當政,北黨漸漸演化成了保守勢力,成爲範仲淹慶曆新政的破壞者。後來宋神宗趙顼即位後,重用王安石推行變法,這股保守勢力就把矛頭對准了王安石。後來政治鬥爭白熱化,保守勢力被司馬光和馮京改組成了舊黨。

舊黨形成後,一方面是在朝廷和王安石、呂惠卿等改革派官員進行鬥爭,另一方面就是走後宮路線向宋神宗趙顼施壓。後宮路線主要有兩條,一條是當時的太皇太後曹氏,另一條就是皇太後高滔滔。而高滔滔的丈夫宋英宗趙宗實本就是保守派扶持起來的皇帝,所以高滔滔在宋英宗去世後成爲了保守派在貴族中的領袖。正是有著這些曆史淵源和利益鏈,所以高滔滔是強勢反對變法的。但因爲趙顼的一意孤行,舊黨在鬥爭中失勢,變法才得意順利推行。趙顼去世後,高滔滔作爲太皇太後臨朝聽政,必然會讓司馬光等卷土重來。

爲了達到這個政治目的,皇帝位上坐的最好是反對變法的人,雍王趙颢就是最佳人選。趙颢在變法中損失極大,很多利益都被變法剝奪了。爲此他多次進宮向母親哭訴,也借此向哥哥趙顼施壓。如果蔡確要擁立趙颢,高家的人高興還來不及,爲什麽會反對呢?如果趙颢能夠登基稱帝,那推翻新法幾乎是鐵板釘釘的事情。高滔滔年事已高,就算硬挺著也堅持不了幾年。而趙颢才三十五歲,正是風華正茂的時候。如果讓趙颢當皇帝,對于新黨來說是莫大的打擊。高家借此不但繼續掌握後宮大權,而且繼續領袖北宋將門。

站在宋朝皇位傳承的角度,史書上記載的傳位過程也是漏洞百出的。按照宋朝法律,必然是兩個宰相和樞密使、起居舍人、翰林學士都要在場的。蔡確是宰相,邢恕是起居舍人,這兩人是立儲的關鍵見證者,但史書上卻沒有這一幕,真是讓人匪夷所思。尤其是邢恕,他是趙顼的心腹,是一手提拔起來的。他不但擔當著修撰帝王起居注的責任,而且是聖旨遺诏的起草者。沒有他在場,趙顼的傳位诏書就不具備法律效力,趙煦的皇位就不合法。而且邢恕作爲趙顼的心腹,又不是舊黨官員,又有什麽理由反對趙煦繼承皇位呢?

可以說從史書的記載來看,整個事件是非常荒唐的。蔡確和邢恕似乎在自己找死,把脖子王舊黨的刀刃上遞。舊黨又謙虛得不得了,黃金財寶掉到面前都不眨眼一下眼,仿佛似金錢如糞土。如果真的雙方這麽相處,哪裏會在熙甯、元豐年間鬥得你死我活?如果是這種情況,後來元祐更化中舊黨爲什麽會大肆迫害新黨官員,搞得不死不休?因此從當時的曆史背景和政治態勢分析,史書上的記載明顯是被人篡改過的,目的就是甩掉這次皇位傳承中有人意圖廢除宋哲宗趙煦的皇位,企圖擁立雍王趙颢的曆史罪責。

那麽這次謀劃廢除趙煦的人是誰?經過各方面的史料分析,很可能是太皇太後高滔滔。從政治利益上看,高滔滔有著足夠的作案動機。從權勢和地位上看,她有著極佳的行動條件。而且宋神宗趙顼確定傳位給趙煦時,高滔滔並不在現場,這說明她無力面對面幹涉立儲,只能在背後捅刀子。她爲宋英宗趙宗實生了四個兒子,除了宋神宗趙顼外,趙颢、趙頵都是她的兒子。讓自己的兒子繼承皇位,比讓孫子繼承皇位靠譜得多,也更容易控制。尤其是孫子年齡不夠的情況下,平白無故的多出一個向太後分權,高滔滔難道不別扭?

從後宮的權勢上看,高滔滔也是不可能放過這個機會的。高滔滔的權勢欲特別重,她剛當皇後就和當時的皇太後曹氏爭權,鬧的後宮烏煙瘴氣。盡管曹氏還是她的姨媽,她是曹氏一手帶大的,卻絲毫不念舊恩,典型的白眼狼屬性。後來趙顼娶了向皇後,高滔滔又與向皇後不合,各種排擠打壓。

向皇後不敢與高滔滔相爭,只能退一步委曲求全。最關鍵的是她看不上趙顼的嫔妃朱氏,而朱氏的兒子趙煦卻要當新的皇帝,以她的性格能善罷甘休麽?實際上就在趙煦即位後不久,按規則給趙顼的嫔妃升位時,朱氏並沒有成爲皇太後,而是成了皇太妃,這是完全不符合宋朝禮儀的。

皇帝的母親沒有成爲皇太後,而是成了皇太妃,這是對皇權莫大的侮辱。高滔滔這麽操作,實際上就是欺負趙煦年幼,無力爲母親爭取合法的地位和利益。後來邢恕上書爲朱太妃討公道,希望晉升爲皇太後,卻遭到了高滔滔的權勢打壓。高滔滔借故將邢恕貶官外放,離開朝廷去地方上當知州。從這些細節都可以看出,高滔滔是整個事件最爲重要的操盤手,沒有她的操盤,是不可能出現這種局面的。只是作爲中立宰相的王珪不支持她的提案,最終還是讓趙煦順利即位。因此從當時的曆史背景推測,這事是高滔滔和兩個侄子一手策劃的。

可能是因爲消息泄漏,使得案子搞不下去了。他們想通過施壓,讓王珪支持這個提案,但王珪明確表示反對。最終兩個宰相的堅持下,趙煦順利登基即位,是爲宋哲宗。宋哲宗即位三個月後王珪去世,朝廷的權力架構失衡。高滔滔因爲是太皇太後臨朝聽政,所以利用權勢打壓貶谪了蔡確和邢恕,調回舊黨要員司馬光、文彥博、呂公著,由此開始了廢除新法的元祐更化。但這樣的事情畢竟是不光彩的,也是高滔滔的汙點,所以掌權後便修改史書以掩蓋真相。她讓人在史書上把髒水潑給蔡確和邢恕,以掩蓋自己的罪責。

但史書這種東西,掩蓋起來也是不容易的。有句話叫,說一個謊話,要一百個謊話去圓謊。這種事關皇位傳承的案子,史官也不是敢輕易修改,一旦發覺就是死罪。所以史官一般就是瞎糊弄了事,即便被人發現也罪不至死。所以有關宋哲宗皇位傳承這段搞得撲溯迷離,很多地方似是而非,讓人一看就漏洞百出。由此可見史官也不是真心誠意支持高滔滔的,而是爲了生活吃飯,迫不得已才按照他的要求寫,算是明哲保身。後世讀書人看了這段曆史,只要認真思考,都能發現其中的問題,必然會進行討論和追根溯源。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