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得起“仁義”二字的窦建德是公認的好人,但爲什麽他失敗了?

代萱聊曆史 2023-04-06 13:40:03

王世充

仁人悲憫

有兩個故事,最能說明窦建德的仁義:

其一,窦建德率軍圍攻河間,一直沒打下來。等到城裏糧食光了,恰好又傳來隋炀帝被殺的消息,河間郡丞王琮表示願意投降,窦建德後退30裏辦好酒席等著他。王琮帶著官吏們身穿白色喪服、雙手反綁在背後來到軍營門前,窦建德親自爲他們松綁。

手下要處死王琮,窦建德制止了,做大家的思想工作:王琮是一位有節操的人,正好予以提拔任用,怎麽能夠殺他呢?馬上重用王琮,並嚴禁軍中有人借與王琮有仇煽風點火。

其二,在一次戰役中,窦建德俘虜了唐將李世績父子,重用。但沒多久李世績撇下父親,逃回李唐朝廷去了,窦建德當然怒了,這時有人建議:把他爹宰了,出口惡氣!窦建德卻說:“李世績逃回他自己的朝廷,這是忠臣,他的父親有什麽罪過?不能殺。”

窦建德也並非“佛系”人士,他擊敗了宇文化及之後,不僅殺掉了他,還把抓住的宇文家族的人全殺了。爲什麽?因爲宇文化及與隋炀帝楊廣有姻親關系,父子兄弟都蒙受隋朝的恩典,卻最終幹出弑君謀逆的勾當,爲窦建德所不齒。

史載,窦建德生活簡樸,即使建立政權稱王後也不穿錦衣,吃糙米、素食。不好色,擊敗一個稱王的對手,馬上把俘獲的宮女們全部遣散回家,讓她們與家人團聚。不貪財,每次戰爭後繳獲財物都分給將領,自己不要一分一毫……

最令人稱道的,是窦建德對人的悲憫之心,從不輕易殺人,四方豪傑因此紛紛來投。他對老百姓也很有感情,建立夏國後,勸科農桑,薄賦輕徭,與民休養,軍紀嚴明。

用人失當

窦建德用人出了大問題。窦建德之敗亡,一個重要原因是他誤殺了一文一武兩個人:

武是大將王伏寶,此人打仗勇猛,對窦建德也很忠誠。《舊唐書》中記載“多勇略,功冠等倫,群帥嫉之。或言其反,建德將殺之,伏寶曰:‘我無罪也,大王何聽讒言、自斬左右手乎?’既殺之,後用兵多不利”。

問的是宋正。《舊唐書》記載“納言宋正本好直谏,建德又聽讒言殺之。是後人以爲誡,無複進言者,由此政教益衰”。

兩個勇敢正直的人先後被讒言害死,意味著窦建德的團隊歪風邪氣已占了上風,這種格局猶如定時炸彈。

有人曾概括,讓部下跟著幹有三重境界:一是讓部下感受到恐懼,二是讓部下感覺有利益,三是用共同的價值觀來凝聚、激勵部下。縱觀隋末群雄,大多數人停留在第一重境界:用恐懼來駕馭部下,譬如王世充。能夠達到第三重境界的,也就只有李世民一人了。

窦建德在哪個境界?應該說,處于從第二重境界向第三重境界過渡期間。遺憾的是,未能過渡成功。

錯失戰機

毛澤東有過這樣的論斷:領導者的責任,歸結起來主要是出主意、用幹部兩件事。窦建德在“用幹部”方面出了大問題,在“出主意”方面更是犯了連續的致命錯誤。

其一,李世民進攻王世充。王世充屢戰屢敗,地盤越來越小,最終只能龜縮在洛陽城裏,無奈之下向窦建德求救。窦建德很討厭王世充,因爲王世充立楊侗爲皇帝又幹掉楊侗自己取而代之。窦建德與手下商議後,還是決定去救,當時局勢是李唐、窦夏和王世充的鄭國三足鼎立。

唇亡齒寒沒錯,錯就錯在窦建德決定親率大軍,離開經營多年的河北根據地,浩浩蕩蕩開到洛陽。

其二,窦建德大軍開到,形勢其實對李世民大大不利,古代作戰最怕攻城不下,援軍趕到,裏外夾擊,慘不忍睹。

但窦建德猶猶豫豫走得很慢,他存了個小心思:坐山觀虎鬥,自己來收拾殘局。沒料到王世充被李世民嚇破了膽,扼守堅城不出,窦建德在一廂情願的等待中浪費了大把黃金時間。

其三,李世民是個戰略高手,見窦建德來救,便分兵兩處,一處繼續圍困洛陽,自己另帶一部往虎牢關抵抗窦建德。窦建德與之交鋒多次失利,士氣頗受影響。

謀士淩敬提議說:全軍殺到李唐老巢太原去!這無疑是一個好主意,唐軍精銳被牽制在洛陽附近,大後方正空虛。

王世充

但窦建德召集部下開會後又改變了主意,決定繼續留在虎牢關與李世民硬扛。戰略機遇就這麽錯失了。

事實是:王世充派來的使者長孫安世見窦建德有撤軍的念頭,于是以大量金銀珠寶利誘各個將領,將領就紛紛遊說窦建德:淩敬不過是個書生,怎能跟他談打仗呢?咱們兵強馬壯,一舉蕩平李世民,天下還不是您的?

英雄末路

公元621年5月28日,虎牢關,李世民發動了一場“斬首行動”。行動目標:窦建德。

當時,夏軍主力遠多于唐軍,他們也算骁勇善戰,但他們還沒布好陣,李世民就親率玄甲軍突然從正面沖進敵陣,包抄部隊從後面殺進去,前後夾擊,夏軍陣勢大亂,四處逃命。

唐軍追擊30裏,俘獲5萬多人,最大的俘虜是夏王窦建德。王世充最終也獻城投降。唐朝一役解決兩大強勁對手。在千鈞一發之際,李世民能迅速洞察形勢,堅持己見。

窦建德大軍來救王世充時,唐軍兩面受敵,李世民的部下也出現了意見分歧,多數將領主張退守到洛陽以西的新安一帶。但李世民思考之後決定:不撤,圍洛陽,打夏軍。曆史證明:他做了正確的選擇。

史載:窦建德被俘後,李世民訓斥他:我收拾王世充,你不在河北好好待著,跑過來搗什麽亂?窦建德笑答:我不過來,你也會到河北去收拾我的。英雄末路,倒也潇灑。

窦建德被押到長安,處死。他的多年知己劉黑闼召集夏國舊部,又在河北山東攪起滔天巨浪,唐軍費了老大功夫才擺平。

英雄之死,總是令人惋惜。後人常以項羽來比窦建德,但唐人殷侔認爲,項羽好殺,窦建德仁義,項羽比不上窦建德。窦建德應該是三國時孫堅一樣的人物。遺憾的是,窦建德終沒有一統天下……

王世充相關史料

谄媚惑主

王世充,字行滿,本來姓支,是西域的胡人。寄居在新豐。他祖父支頹耨早逝,父親支收跟隨改嫁到霸城王氏的母親生活,因而就改爲姓王,官至汴州長史。

王世充

王世充曾求學于儒生徐文遠門下。 他廣泛涉獵經史,尤其愛好兵法以及蔔卦算命、推算天文曆法方面的學問。開皇年間,王世充按戰功被授予儀同,接著提升爲兵部員外郎。他善于向朝廷陳事進言,通曉各種律令條文,但常利用法律條文徇私作弊,隨心所欲。有時候有人批駁他,他就巧言詭辯文過飾非,言辭激烈,人們雖然明知他不正確又沒有誰能使他認錯。

隋炀帝大業年間,王世充被提拔爲江都丞,兼任江都宮監。當時炀帝多次巡視江都,王世充善于觀察炀帝的臉色,奉承谄媚順從他的心意,每次上朝談論政事,炀帝總是稱贊王世充。于是王世充制作玉石雕刻和風景彩畫,詐稱遠方的珍貴工藝品,獻給炀帝討好,因此炀帝更加寵信他。王世充知道隋朝的政局將會混亂,就暗地結交英雄豪傑,廣泛收買人心,那些犯罪坐牢的人,都用曲解法律的辦法予以釋放,從而顯示私人的恩惠。

鎮壓起義

隋大業九年(613年)六月,楊玄感趁炀帝親征高句麗,國內空虛之機,突然叛亂,進攻東都洛陽。當時,各地有不少人打著響應楊玄感的旗號起兵,炀帝派了大將吐萬緒、魚俱羅鎮壓,後有人向隋炀帝進讒言,說該二人有不臣之心。炀帝大怒,即刻將吐、魚二人撤職法辦。隨後,隋炀帝任命王世充指揮進攻在余杭叛亂的劉元進,並在淮南征募了數萬新兵,交王世充指揮。這批淮南兵後來成爲王世充的子弟兵,是他起家的資本。王世充以生力軍進攻劉元進、朱燮,連戰皆捷,劉、朱先後戰死,但仍有不少余部散在各處爲盜。王世充找了個黃道吉日,集合有關人員,到通玄寺的佛像前焚香立誓,約定降者不殺。劉元進的余部聽說後,紛紛投降,不到一個月,王世充就平定了吳郡。不料,王世充背信棄義,大局已定後,把所有投降的共三萬余人全部坑殺。

大業十年(614年),齊郡的義軍統帥孟讓從山東長白山出發侵犯各個州郡,到盱眙,發展到十多萬人馬。王世充率領部隊抵禦,以都梁山爲據點,設置五道營柵,敵我相對而不交戰,還揚言撤退,部隊表現出疲憊不堪毫無戰鬥力的樣子。孟讓恥笑地說:“王世充是個只懂法令條文的小官,哪能帶兵打仗?我要活捉他,一直打到江都去。”這時當地百姓都住進了部隊營壘,遍地沒有東西可搶,叛軍慢慢地沒有吃的,又爲營柵擋住道路而傷腦筋,不能向南方進軍,就分兵包圍王世充的五處營柵。

王世充

王世充每天出兵打一下,表面裝作失利,跑回營柵。像這樣搞了好幾天,孟讓更加小看他,就慢慢分派人馬到南邊去搜搶財物,留下的兵力只夠圍住營柵。王世充知道敵人放松了警惕,就在軍營中填平了竈坑,拆下了帷帳,擺設起方陣,四面朝外,拔掉柵欄出擊,奮力作戰,大敗敵軍,孟讓帶著幾十個人悄悄逃走了,殺死了一萬多人,俘虜了十多萬人。炀帝認爲王世充有將帥的才幹謀略,又派他率領部隊討伐各個小股叛軍,所到之處全部蕩平。

會戰李密

大業十一年(615年),炀帝在雁門被突厥圍困,王世充帶領江都的全部人馬准備到雁門營救隋炀帝,在隊伍裏蓬頭垢面,痛哭得失去常態,日夜不脫盔甲,躺在草上睡覺。炀帝聽到這些,認爲他忠誠,更信任他。

大業十二年(616年),王世充升任江都通守。當時厭次人格謙當了多年盜匪,帶著十多萬人在豆子<鹵亢>一帶活動,被太仆卿楊義臣殺掉,王世充統率部隊攻打格謙的殘存隊伍,打敗了他們。又出兵到南陽攻打盧明月,俘虜了好幾萬人。班師回到江都,炀帝非常高興,親自舉杯賞賜他。

大業十三年(617年)七月,瓦崗軍李密、翟讓猛攻東都洛陽,多次擊敗隋朝守軍,洛陽求救的文書雪片般飛到江都。炀帝不得已,調全國各地精兵救援洛陽,在各路援軍中就有江都通守王世充率領的江淮勁卒二萬人。由于這次軍事行動的總指揮薛世雄在進軍途中于河間七裏井意外地被河北起義軍窦建德殲滅,炀帝任命王世充繼任援洛大軍的總指揮。

王世充

九月,王世充等各路援軍齊集洛陽,使隋在洛陽的兵力達到十余萬。王世充出兵向李密挑戰,雙方在洛口對陣,兩軍前後交戰一百多次,還不分勝負。炀帝又派人到部隊任命王世充爲將軍,催促打敗李密。王世充帶領部隊渡過洛水跟李密作戰,吃了敗仗,被淹死了一萬多人,就率領余部返回河陽。碰上天氣寒冷大雪紛飛,沿途凍死了好幾萬人,等到抵達河陽,只剩一千來人。王世充自我囚禁起來請罪,越王楊侗派遣使者釋放了他,召回洛陽,駐紮在含嘉倉城,收集逃散的士卒,又有了一萬多人。

權傾東都

大業十四年(618年)三月,宇文化及在江都叛亂,隋炀帝被弑。五月,炀帝駕崩的消息傳到洛陽,越王楊侗于是作爲皇位繼承人被擁立爲皇帝,年號皇泰,史稱皇泰主。王世充被皇泰主封爲鄭國公,與段達、元文都等其他六人共同輔政,時人稱爲“七貴”。皇泰主登基時,洛陽已被李密重重包圍,有效統治範圍只有洛陽一城。六月,宇文化及的叛軍到達洛陽郊外,意圖攻克洛陽作爲根據地。

元文都對盧楚等人說:“如今宇文化及殺君叛逆,仇未報,恥未雪,我雖然複仇心切,但力不從心。從國家大局考慮,不如用高官籠絡李密,拿國庫的資財暫時利誘他,讓李密去攻打宇文化及,使得兩夥叛軍自相殘殺,宇文化及被打敗後,李密的兵馬必然也疲憊不堪了。再說李密的士卒得到了朝廷的獎賞,擔任著朝廷官職,朝廷多跟他們建立感情,容易運用離間之計,我們的軍隊養精蓄銳來鑽他們疲憊困乏的空子,那麽李密也是可以對付的。”盧楚等人認爲應當如此。當天就派使者授予李密太尉、尚書令的官職,命令他討伐宇文化及。

李密于是向朝廷稱臣,接受朝廷命令,帶兵到黎陽抵禦宇文化及,凡是打了勝仗就派遣使者向朝廷報捷,人們都很高興。王世充單單對他手下的各將領說:“元文都那幫人,寫寫畫畫,文官而已,我看事態的趨勢,一定會被李密抓起來。再說我的部隊多次跟李密作戰,殺死他的父兄子弟,前前後後已經很多,一旦成爲他的下屬,我們這些人就沒有生路了!”說這番話是爲了激怒他的將士們。元文都知道後非常恐懼,跟盧楚等人商議,趁王世充上朝的時候,布下伏兵殺掉他,已經約定時間了。納言段達平庸怯懦,害怕這事辦不成功,就派他的女婿張志把盧楚等人的計謀告訴了王世充。

王世充

當天夜晚王世充帶領人馬包圍宮城,將軍費曜、田闍等人在東太陽門外迎戰,費曜戰敗,王世充奪取城門沖了進去,將軍皇甫無逸只身逃脫,抓住盧楚殺了。這時皇宮大門緊閉,王世充派人敲著宮門對皇泰主說:“元文都他們要挾持陛下投降李密,段達得知後告訴了我,我不敢背叛朝廷,是來討伐背叛朝廷的人。”開始,元文都聽到發生變故,來到乾陽殿伺候皇泰主,指揮部隊保衛,命令將士們憑借城池抵禦兵變。段達詐稱皇泰主的命令捉住元文都押送給王世充,一到就亂棍打死。

段達又詐稱皇泰主的命令,打開宮門迎接王世充,王世充派人換下了宮中的全部警衛人員,然後拜見皇泰主謝罪,說:“元文都等人犯下說不完的罪行,陰謀制造內亂,情況緊急才采取這種辦法,我是不敢背叛國家的。”皇泰主跟他盟誓。當天,升任尚書左仆射,總管監督朝廷內外各項軍務。王世充離開含嘉城,搬進尚書省官署居住,獨攬朝政大權。任命他的哥哥王世恽爲內史令,住進皇宮,侄子後輩都握有兵權,鎮守各地城鎮。

沒過多久,李密打敗宇文化及班師回朝,他的精兵駿馬多半戰死,剩下的疲勞困乏。王世充想趁機攻打他,又怕人心不齊,就借助鬼神征兆,說是夢見了周公。于是在洛水岸邊修建了周公祠,叫巫師宣揚周公命令尚書左仆射趕快討伐李密,會立大功,不然兵士們就會全部死于瘟疫。王世充的兵士多半是楚地人,習俗上相信欺騙迷惑人心的怪誕言詞,大家都請求作戰。王世充挑選精銳骁勇的人馬,有兩萬多名將士,兩千多匹戰馬,在洛水南邊紮營。李密在偃師的北山頭駐紮。

當時李密剛剛打敗宇文化及,有藐視王世充的情緒,不築壁壘工事。王世充在夜間派遣三百多名騎兵秘密進入北山,埋伏在山谷中,命令全體將士馬要餵飽,人要吃好,黎明時分進逼李密。李密出兵應戰,隊形還沒擺好就打起來了。王世充埋伏的騎兵發起沖鋒,居高臨下,沖向李密的營地,放火焚燒他的軍營,李密的隊伍逃散了,他的將領張童仁、陳智略投降了,乘勝追擊打下了偃師,李密逃跑退守洛口。

李密逃走後,其在各地的守將紛紛向王世充投降,王世充全部占領了李密原來的地盤,勢力範圍從洛陽一城猛然擴展到整個河南。王世充同時還得到了李密部下的秦叔寶、程知節(程咬金)、羅士信、裴仁基、單雄信等名臣大將,手下因而人才濟濟。

篡位自立

王世充擊敗李密後,皇泰主封王世充爲太尉,開太尉府,朝中事務無論大小都決于太尉府,王世充在官署門外張貼了三份布告:一份招聘文才學問足以幫助處理政務的文職人員,一份招聘武藝超群敢于沖鋒陷陣的武職人員,一份招聘善于審理冤案、疑案的司法人員。從此呈遞書函當面介紹以推薦或自薦的,每天都有幾百人,王世充一概親自考核,殷勤慰問款待。他愛搞小恩小惠,從上至下直到部隊的普通士卒,都用誇飾動聽的言詞進行引誘。當時的有識之士見他口是心非,斷定他懷有二心。王世充有一次在皇泰主跟前吃他賞賜的食物,回家大吐一場,懷疑是食物中毒造成的,從此以後不再朝見皇泰主,跟他不打照面了。他派遣雲定興、段達向皇泰主禀奏,要求賜給衣服、朱戶、納陛、車馬、樂器、虎贲、斧钺、弓矢、秬鬯等九種器物(加九錫),發出了奪取政權的信號。

公元619年(唐武德二年)三月,皇泰主被迫封王世充爲相國,統管百官,封爲鄭王,如數賜給他九種器物。有一個法號叫桓法嗣的道士,自稱善于解釋占蔔圖書,于是呈上《孔子閉房記》,圖畫爲一個男人手持竹竿趕羊,解釋說:“隋朝,皇帝姓楊。幹一嘛,合起來是個‘王’字。王在羊後,預示相國取代隋朝當皇帝。”接著拿出《莊子人間世》《德充符》兩篇呈遞給王世充,解釋說:“上篇談‘世’,下篇談‘充’,這就是相國的名嘛,預示您應當恩德遍布人間,順應符命當天子。”王世充十分高興地說:“這是上天的旨意呀。”拜了兩拜接過圖谶,立即任命桓法嗣爲谏議大夫。王世充又捕捉各種鳥雀,把寫好所謂符命的帛系在它們的頸子上,一只一只地放飛。打下這種鳥雀前來進獻的人,也授予官職頭銜。

段達、雲定興等人把這些符命送進皇宮對皇泰主展示說:“天命不是凡間小事,鄭王功德很高,請您禅讓皇位,仿效唐堯、虞舜的榜樣。”皇泰主憤怒地說:“這天下是高祖的天下,如果我隋朝的氣數還沒有衰竭,這種話就不該講,如果天意要改朝換代,那還談什麽禅讓不禅讓?您們各位都是先帝的老臣,突然說出這種話,我真失望啊!”段達等人沒有誰不流淚。王世充又派人對楊侗說:“現在國內還沒有平定,必須有個年長的君主,等到天下太平無事了,恢複您這聖明的皇上。一定遵守以前的盟約,決不違背。”

同年四月,王世充冒充皇泰主發出诏書把隋朝帝位讓給王世充,派遣哥哥王世恽到含涼殿廢皇泰主,僭位爲帝,建年號開明,國號爲鄭。大封族人爲王。王世充每當接受群臣朝見處理政務,都要情意懇切地指教一番,語言重複,千頭萬緒,朝廷所有侍奉他的官員,都爲他的頻繁差遣而疲憊不堪。他有時帶上幾個隨從人員到通衢要道上巡視,並不布置警戒禁止行人,百姓只讓讓路就行了,拉緊馬缰慢步行走,對百姓們說:“以往的皇帝高坐在宮廷裏頭,民間的情況,無法了解透徹。

我王世充不是貪戀皇位,根本目的是要挽救艱危的時局,我現在應該像一個州刺史,每件事情都要親自處理,應該跟黎民百姓一起評論朝政得失。擔心宮門禁令有著限制,大家的意見傳不進去,如今在順天門外安置座位處理政務。”又命令在西朝堂受理訴訟案件,在東朝堂聽取批評建議。于是呈遞書信陳述意見,每天有幾百人,書信奏疏已很繁雜,考慮難得周全,幾天之後就不再出宮。

同年五月,王世充的禮部尚書裴仁基以及他的兒子左輔大將軍裴行俨、尚書左丞宇文儒童等幾十人商議擊殺王世充,再次擁立楊侗爲皇帝。事情泄露,全被殺害,滅絕他們的三族。六月,王世恽趁機而鼓動王世充殺掉皇泰主,以使斷絕人們複辟的念頭。王世充派遣自己的侄兒王行本鸩殺了皇泰主,谥號恭帝。皇泰主的將軍羅士信帶領一千多個士卒投降。十月,王世充率領人馬向東攻占土地,打到滑州,接著帶兵來到黎陽。十一月,窦建德攻入王世充的殷州,屠殺搶劫當地居民,焚燒王世充的糧倉,作爲對黎陽一仗失利的報複。

困獸猶鬥

唐武德三年(620年)二月,王世充的殿中監豆盧達投降李唐朝廷。王世充見人心一天一天散失,就用酷刑嚴厲控制,家裏有一個人逃跑,全家不論老少都株連被殺,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只要告發就可免罪。又命令五家爲一保,互相監督,如果有人全家叛逃而鄰居沒有發覺,四周的鄰居都要處死。處死的事接連不斷,人們叛逃越來越厲害,甚至上山砍柴的人,出去回來都有時間限制,弄得公家私人人人自危,都無法生活。並且把宮廷作爲大監獄,只要産生懷疑,就把人家連同家屬捆綁起來送進宮廷關押。

每當派遣將領出外作戰,也把他的親屬拘留在宮裏作爲人質。被囚禁的人一個緊挨一個,不少于一萬人,沒有食物,饑餓而死的一天幾十人。王世充招兵打仗沒完沒了,庫存的糧食很快吃光,城裏的人吃人肉。有的人抓來泥土放進瓦甕,用水淘洗,沙石沉在底下,取出浮在上面的泥漿,把糠麸摻在裏頭,做成餅子來吃,人人都身體腫脹而腿腳發軟,一個個躺在道路上。王世充的尚書郎盧君業、郭子高等人都餓死在山溝裏。

同年七月初一,唐軍在李世民的率領下,出關進攻王世充。 王世充在劉武周、宋金剛被殲滅時就已預料到唐將以鄭爲下一個目標,因此早已做好了動員准備。按照當時唐鄭的軍事對比,鄭雖然稍弱,但勝在本土作戰,又采守勢,原本應該會出現比較慘烈的拉鋸場面,不料才一開戰,王世充的局面就迅速惡化,鄭國各地守將竟然紛紛不戰而降。七月,張公瑾降;八月,鄧州降;九月,田瓒以所部25州降,時德睿以所部7州降;十月,大將張鎮周降,郭慶以管州降,魏陸以荥陽降,王要漢以汴州降。才三個月的時間,洛陽周圍郡縣全部落入李世民手中,洛陽成了一座孤城。

眼看局勢不利,王世充親自出面向李世民求和,雙方在洛陽城外隔著洛水談判,但最終和談破裂了。 李世民派遣各路將士進攻王世充的城鎮,一打就勝。九月,王君廓攻克王世充的頧轅縣,一直向東攻占到管城才返回,于是河南的各個州縣紛紛投降歸附。

這時王世充已失去了獨自對抗唐軍的能力,不得已,只好派了使者向窦建德求援,窦建德與王世充是敵非友,王世充此舉實爲飲鸩止渴,但除此之外,再沒有其他辦法了。十一月,窦建德又派人去講和,並且表示願意援助王世充。王世充就派遣他哥哥的兒子王琬和內史令長孫安世回訪,請求出兵援助。

唐武德四年(621年)二月,王世充率領軍隊出方諸門,跟李唐朝廷的軍隊對抗,王世充的軍隊敗退,李唐朝廷的軍隊乘勝追擊,在城門外駐守,王世充的步兵不能進城,驚恐潰散向南逃跑,李唐朝廷的軍隊追殺了幾千人,俘虜了五千多人。王世充從此以後不敢再出城,只是環城固守,等待窦建德的救援。三月,李世民在虎牢關活捉了窦建德和王琬、長孫安世等人,回到洛陽城外把他們給王世充觀看,並且派長孫安世進城,讓他去講失敗的情況。

王世充驚慌疑惑,不知道怎麽辦,打算沖出包圍,向南逃往襄陽,跟將領們商議,都不應聲,只得于五月十一日 統領文武官員到李世民的軍營門前請求投降。于是沒收王世充庫存的財物,頒發賞賜李唐朝廷的官兵。王世充的黃門侍郎薛德音由于在他草擬的文書中對李唐出言不遜,被殺掉,接著拘捕王世充的同黨段達、楊汪、單雄信、陽公卿、郭士衡、郭什柱、董浚、張童仁、朱粲等十多人,都綁赴洛水的小洲上斬首示衆。

爲仇所殺

唐武德四年(621年)七月九日,李世民回到長安,將王世充、窦建德獻于李淵, 李淵曆數他的罪行,王世充回答說:“按照我的罪過,實在是死有余辜,但您的愛子秦王曾許諾不殺我。”李淵于是釋放了他。他和哥哥王絏、老婆、孩子一起流放蜀地,由于押解人員還沒有准備好,王世充一家暫時被關押在長安附近的雍州。某日,忽然來了幾個唐官稱李淵有旨,要王世充接旨,王世充急忙出應,不料那幾人立刻亂刀齊下,王世充的人生就此落幕。後來查明,那幾人中帶頭的是唐定州刺史獨孤修德,他的父親獨孤機是王世充的部下,在武德二年正月企圖降唐,被王世充所殺,獨孤修德殺王世充是爲父報仇。

王世充的兒子王玄應和哥哥王世偉等人在流放途中陰謀叛亂,被處死。王世充從篡奪皇泰主的帝位,共三年時間就滅亡了。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