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政發現劉亞樓的名字寫在自己前面,默然道:以後別再寫我名字了

史海任我行 2024-03-11 18:45:25

說起東北野戰軍的大腦,大家可能首先就會想到林彪,畢竟林帥的威名是有耳共聞。但就實際來說,在談及東野的時候,羅榮桓、譚政以及劉亞樓等人也是不能不提的。

而回看解放戰爭時期東野發給中央軍委的電報,我們就會發現遼沈戰役以前東野電報的署名都是“林羅譚劉”,但在之後就變成了“林羅劉譚”,甚至于再往後署名變成了“林羅劉”,反而不見了“譚”字。

這就很奇怪了,身爲東野重要首腦的譚政似乎被“邊際化”了,這其中究竟有什麽說道?

來自閩西的紅軍勇將

1955年大授銜的時候,譚政名列十大將的序列中,成爲其中唯一一個文人將軍。而對于譚政評大將這件事,其實很多人都曾有意見,尤其是在劉亞樓才評了一個上將後,爭議也就更大了。

在部分同志看來,劉亞樓的軍功比譚政更突出,名聲也更大,就算不在譚政之前,也應該放在一起,怎麽就能是這個結果呢?對此,其實我們應該從曆史中去找答案。

1910年,在閩西武平縣大洋泉村的一個農民家庭裏出生了一個男嬰,父母爲其取名劉興昌,意思當然就是希望家庭興旺昌盛,而這個孩子就是後來的新中國空軍上將司令劉亞樓。

盡管喜得愛子,但由于家中貧困,無力撫養嬰兒的劉家父母沒多久就把兒子送給了同村一個姓劉的鐵匠。

養父對年幼的劉亞樓很不錯,他不僅拉扯其長大,還供他上學。也正是在學校裏,年紀尚小的劉亞樓受到了後來是共産黨人的校長劉克模的影響,不僅有了愛國思想,還接受了一定的准軍事訓練。

于是在1929年,當紅軍來到閩西地區,剛剛十九歲的劉亞樓踴躍參軍,開始了自己的紅軍生涯。

由于讀過書還接受過軍事訓練,劉亞樓和大多數參軍的農民子弟大爲不同,因而在軍隊裏成長很快。第一次反圍剿的龍崗戰鬥中,劉亞樓就表現出色,毛主席還在戰後特批將張輝瓒的手表送給他。

隨後的黃陂戰鬥中,劉亞樓曾率領紅三十五團迎戰敵人一個旅,面對敵衆我寡的情形,他這樣對林彪說:“只要劉亞樓在,陣地肯定在”。

然後,劉亞樓帶領全團血戰到了最後,以至隊伍只剩十幾人,他自己也負了傷,但始終捍衛了陣地。

等到第五次反圍剿的時候,已經是紅二師的政治部主任的劉亞樓又參加了曆史上著名的“湘江戰役”,這是紅軍時代最慘烈的戰役之一,紅二師在劉亞樓等人的帶領下血戰三日三夜,最終成功掩護中央縱隊過江。

連番惡戰雖然殘酷,但也淬煉了劉亞樓強悍的戰鬥作風,使得他得到上級的信任。于是在長征結束後,劉亞樓被送進了抗日紅軍大學,又在毛主席的親自點名下留校工作。抗戰爆發後,劉亞樓還被送到了蘇聯,在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

然而,隨著蘇德戰爭的爆發,那一批到蘇聯學習的軍官都回不來了,他們就地參加了蘇聯的衛國戰爭。

不僅是參戰,在對二戰影響至關重要的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劉亞樓還給蘇軍提供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建議,這讓蘇聯方面非常驚訝,甚至想要動員他加入蘇聯國籍。

到1943年夏天,劉亞樓又以少校參謀的身份留在了蘇聯遠東軍區機關,並在二戰末的八月風暴行動中隨蘇聯紅軍攻入東北。

但讓劉亞樓沒有想到的是,就在這次對日作戰中,一個突發狀況幾乎要了他的命。

當時,蘇聯紅軍准備進攻佳木斯外圍的407高地,其計劃在6:50對高地進行空襲,然後步兵配合行動。

劉亞樓按計劃下達了命令,但沒想到蘇軍的先頭部隊進攻太過順利,在6:40就把陣地拿下來了,結果這支蘇軍就被隨後而來的空軍給炸了。

這種事情發生在戰場上,罪責是十分大的,軍法處當即就逮捕了劉亞樓,並准備槍斃他。

劉亞樓心知自己凶多吉少,便找時間給黨中央寫了一份信,曆數自己八年來在蘇聯的經曆和得到的經驗,並落款“忠于黨的劉亞樓”。

好在蘇方最終認定劉亞樓只是按照計劃行事,本身沒有過錯,于是又把他釋放了。

1946年的五月份,劉亞樓終于結束了在蘇聯的一切,他回到了朝思夜想的組織懷抱,並被任命爲東北民主聯軍的參謀長。

在得到了新的任命後,劉亞樓發現了一個讓他十分興奮的事,那就是他現在的上司和當年在紅軍一樣都是代號“101”的林彪。

東野出了個“霹雳火”

當劉亞樓正式赴任東北後,林彪親自出門迎接他,並說:“你來了就好,你一個劉亞樓頂我三個參謀長!”

緊接著,林彪又給劉亞樓下達了第一個任務:“把司令部給我弄得像樣點!”

其用意就是要劉亞樓按照蘇軍的模式構建一個全新的參謀班子,這對當時剛起步的東北民主聯軍來說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劉亞樓沒有遲疑,他當即就答應了下來。

接手任務後,劉亞樓做的第一個工作就是成立作戰地圖科,親自帶著參謀們一邊參考舊地圖一邊實地勘察,然後在白紙上進行作業,從而制作了東北第一張標准的軍用地圖,並將其刊印下發到各單位。

而爲了讓制圖作業規範化,劉亞樓又是辦印刷廠又是成立測繪學校,爲繪制地圖儲備了相當多的人才。

搞完地圖,劉亞樓就開始培訓參謀,他搞起了一個爲期六個月的培訓班,將從蘇聯學來的知識講給幹部們,從而培訓了一大批具備了專業知識的參謀人才,使他們在各級部隊建起參謀班子。

毛主席在知道這件事後,還專門發電報給劉亞樓,讓他把文件、教材和講義上報給中央,然後在全軍範圍內推廣。

現在大家應該就能理解,林彪當時說劉亞樓一個頂三個並非是客套話,而是實打實地認可他的能力。但劉亞樓可不是只會做這些基礎工作,他帶兵也很有一手。

1946年前後的東北民主聯軍面臨很多問題,主要是部隊的紀律散漫、建設不規範,劉亞樓對這些亂象十分不滿,而直脾氣的他就在會議上說:“我們的部隊要打一場正規戰,那麽司令部的作風就必須正規起來,否則如何行?”

然後,劉亞樓就從最基本的儀表入手,要求所有將士必須做到衣冠整潔,無論是軍裝、便裝還是西裝,都必須一絲不苟、幹幹淨淨,連褶皺都不能有,皮鞋也必須擦得铮铮亮。

當年的電視劇《亮劍》中就有丁偉擦皮鞋的情節,這正是源于劉亞樓在伏龍芝軍事學院的習慣。

另外,劉亞樓還要求各級單位都要有嚴格的時間觀念,部隊抵達某個位置後二十分鍾內要向師縱隊一級彙報、一小時內縱隊要向總部報告;收到電報必須立即回複;戰鬥結束後兩到四小時要提交簡報、六到八小時要提交詳報。這三點如果有人做不到,就會被劉亞樓毫不客氣地通報。

從這裏就能看出,劉亞樓的性格不僅直,甚至還有些剛猛,事實上他可是有外號的,叫“霹雳火”、“雷公嘴”,大夥對他都是又敬又怕。

這裏有一個典型例子,那就是錦州戰役中,劉亞樓曾下令封鎖錦州機場,而縱隊司令段蘇權就問:“錦州有兩個機場,一個能用,一個不能用,封鎖哪個?”

劉亞樓聽了之後直接開罵:“你們光吃飯不長腦子嗎?”對一個縱隊司令直接開罵,這樣的火爆脾氣在我軍中還是很少見的。

其實,這樣的脾氣性格是劉亞樓一貫以來的作風,他當年可是連林彪都敢怼。那還是1930年的時候,林彪到紅十二軍視察,然後就遇到已經是營長的劉亞樓,林彪誇贊他說:“你這個小營長,年紀不大,倒是很不錯嘛。”

讓人驚訝的是,劉亞樓沒好氣地回答:“說我年紀小,你也不大啊,不過就是二十四歲的小軍團長。”

敢稱呼首長爲“小軍團長”,這在全軍可找不出第二個,可見劉亞樓並不是一個性格謙和的人。

關于這一點,其實還有一個例子也能說明。讓時間線再次回到解放戰爭,說是有一天,已經是東野參謀長的劉亞樓和一個年輕參謀對表,結果發現自己的表慢了。

因爲劉亞樓用的是蘇聯明斯克名表,所以他覺得肯定不是自己的問題,就和另外一個參謀對表,結果發現慢的還是自己。這下,劉亞樓就生氣了,他一把把表摔在了地上。

驚慌之下,一旁的參謀趕緊把表撿了起來,然後就發現那只手表的表盤雖然碎了,但指針還在走,劉亞樓這時反而高興地說:“你們的表都走快了,以我的爲准!”

新中國版“將相和”

身爲首長的劉亞樓似乎並不喜歡別人挑戰他的權威,即便是生活中的小事也是如此,而這也引出了他與譚政的一段波折。

劉亞樓在東野擔任參謀長的時候,譚政是政治部主任,就職務來說他們是平級,只不過一個是軍職,另一個是行政職務。而如果以資曆來看,劉亞樓就要遜色譚政一籌了。

譚政和陳赓是同鄉,並且還是陳赓的妹夫,後來陳赓參加了革命軍,身爲小學教師的譚政心慕不已,就在1927年參與了秋收起義。

也就是說,譚政參加革命的時間比劉亞樓要早,又是秋收起義以來的老革命,這份資曆的分量已經很重了。

在後來的曆程中,譚政一開始並沒有多少戰功,他只是一個宣傳員,做的更多地是組織動員工作。但沒過多久譚政被毛主席看中,並在毛主席身邊當了秘書,這對譚政的發展影響很大。

等到反圍剿作戰期間,譚政逐漸也在戰場上嶄露頭角,尤其是在興國保衛戰中,他也曾帶領戰士們沖鋒陷陣,並因此被譽爲是“書生將軍”。

遵義會議以後,譚政繼續得到重用,在紅一師擔任政委,而他在此期間寫了不少重要的文章,深受毛主席器重。

在此後的時間裏,盡管譚政的職務一再變動,但始終沒有離開政治工作。也正是因爲譚政在政治工作上的才幹,所以解放戰爭開始後毛主席就把他派到了東北,以政治部主任的身份協助林彪、羅榮桓工作。

羅榮桓是政委,譚政是政治部主任,他們之間是直接的正副手關系,但由于羅榮桓的身體欠佳,所以東野的很多重要工作都是壓在譚政肩上的。

在劉亞樓大刀闊斧整頓軍隊的時候 ,譚政也做了很多事情,他一方面搞訴苦教育,一方面搞立功,還有戰鬥評述、土地改革教育、群衆紀律教育以及黨委制和黨支部建設等諸多工作。

或許劉亞樓的工作對提升東野的戰鬥力更爲明顯,但決不能因此就忽略了譚政的工作對東野發展的基石作用,所以本不應該在他倆之中分高下。

不過,因爲譚政的資曆更老一些,所以東野在給中央軍委的電報裏習慣性地署名爲“林羅譚劉”。

但在性格火熱的劉亞樓看來,自己做的事情要更多一些,功勞要更大一些,自己的名字怎麽能放在一個書生的後面,于是他生氣地說:“下次再寫電令,把我的名字寫到前面去。”

衆人當然不敢違背他的意思,于是就照做了,然後署名就變成了“林羅劉譚”。

當然,也有人對“霸道”的劉亞樓很不滿,他們來找譚政埋怨,哪知譚政本人在得知這件事後,只是沉默了一會兒,然後就說:“以後就別再寫我的名字了。”

大家對此大爲不解,但譚政笑著說:“你們聽說過將相和的故事吧。”

與劉亞樓的烈火性格全然不同,譚政更像是一潭平靜地水,他總是以沉穩的作風示人,自有一番風度。

也多虧了他這樣的性格,才沒有使得東野內部發生人事矛盾,這對解放戰爭來說無疑是至關重要的。

結語

軍隊是一個講功績、重級別的地方,因而我們不能就文中所說之事評價劉亞樓有失胸懷,只能說無論是高調火熱的劉亞樓還是默默做事的譚政都適應了隊伍的需要。

後來的故事也最終證明,只要認真做事自有好結果,譚政被評爲十大將之一,並且地位只在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赓之下,反而劉亞樓僅被評爲上將。

至于原因,除了譚政在看不見的事業上貢獻巨大外,劉亞樓在八年抗戰中缺席也很關鍵。話說回來,軍銜無論大小,職位不分類別,兩位將軍都值得我們後人永遠敬重。

85 阅读:46883
评论列表
  • 金鼎 19
    2024-03-12 12:21

    好一位將軍、夠大氣👍

  • 丹楓 15
    2024-03-20 20:03

    譚政是大將,劉亞樓是上將,不可比。

  • 2024-03-15 06:29

    譚是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 2024-05-29 05:14

    從55年授銜上也可以看到當時中國的軍事現狀與計劃中的發展方向。劉亞樓爲空軍司令,爲軍種司令只是上將,許光達爲裝甲兵司令,爲兵種司令授大將。

    天行健 回覆:
    當時陸軍是絕大多數,海空軍只能和陸軍兵種平級
  • 2024-03-12 01:02

    楊羅耿兵團!楊德志僅是上將!羅瑞卿確實大將!

    大漠飛刀 回覆:
    楊得志19兵團司令員,羅瑞卿19兵團政委。55年授時銜兩人都是正兵團級,羅瑞卿當時是公安軍司令員兼政委所以授了大將軍銜。
    土星三環內別墅 回覆:
    羅瑞卿資格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