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間十分鍾“消失”,不讓出教室、只能在廁所裏聊天……孩子爲何被“圈養”了?

華人文學彙 2023-11-25 14:35:30

近日,前央視主持人李小萌在微博呼籲課間十分鍾還給孩子。

瞬間一呼百應。

原本以爲這個是個別學校的現象,但翻開評論區,來自全國各地的IP都在踴躍吐槽。

毫不誇張地說:

我們熟悉的課間十分鍾,在這屆孩子身上瀕臨滅絕...

課間只允許學生喝水和上廁所,不允許下樓活動;每個樓層安排有值日教師,不允許學生“串班”“串樓層”;在樓道上不能玩鬧嬉戲、在教室裏不能大聲談笑……

一些學校不讓學生課間去操場,甚至不讓出教室的做法,被家長們戲稱爲“圈養”教育,一再引發教師和家長的“吐槽”以及社會關注。

課間10分鍾,走出教室呼吸一下新鮮空氣、舒展下筋骨,這是一種再正常不過的生理需求。讓活潑愛動的孩子,猶如生活在籠子的束縛中,不僅會壓抑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變得呆板、木讷,也不利于他們身體的發育。這種管理方式,壓抑了孩子們的天性,損害了他們的身心健康。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三合中心學校,學生們在體驗“同心彈彈圈”遊戲。

雖然飽受批評,但“圈養”現象仍然在一些地區存在著,而且在一些地區有增多的趨勢。這背後,有著複雜的現實原因。

比如,由于建築設計等問題,校園空間不足。對于一些滿負荷甚至超負荷運轉的學校來說,校園空間更顯逼仄,讓學生課間全部走出教室,確實有難度。

還有一些學校管理者害怕出安全事故、擔責任,所以選擇風險最小的管理方式。

更有甚者,個別學校以“安全”爲名,將體育課的內容也都安排成了“低風險”的活動。

種種原因,不一而足。總之,不管是主觀上的不敢、不願意,還是客觀上的不能,各有各的理由、各有各的難處。

打破“圈養”怪圈,讓青春洋溢的學生走出教室釋放天性,讓學校的課間“沸騰”起來而不是悄無聲息,再應當不過。一件正確的事情,再難也要去做。

在山東省青島市李滄區四流中路第三小學操場上,學生們進行花樣跳繩。

讓不讓學生走出教室,是檢驗學校管理者育人理念的試金石。以安全爲名,將學生“圈養”在教室內,其實是一種懶政。

好的教育不是一邊高喊“五育”並舉、素質教育,一邊連教室都不讓孩子走出。退一萬步說,“圈養”就真的能做到萬無一失嗎?由此造成的學生心理問題,或許暗藏更大的風險隱患。

實際上,學校的安全壓力,很大一部分來自家長和社會。

愛打愛鬧的孩子在校園內磕磕碰碰是常事,但如果孩子磕碰了一下,家長就要興師動衆找學校的麻煩,無休止地鬧事,學校自然就不敢放手讓孩子走出教室。

這部分家長,既想讓孩子在開闊的空間內成長爲身心健康、陽光開朗的青春模樣,又不願意承擔任何風險,讓學校和教師背負無限責任,這無疑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想法。

所以,要化解安全顧慮,既需要有合理的保障機制,用法律爲學校撐腰,也要有敢于擔當的學校管理者,更要有通情達理的家長。打破僵局,就在于凝聚家校乃至于全社會的共識。

就校園空間不足而言,客觀限制的確存在。對于人數較多的學校來說,組織學生集體下樓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更別說一起湧入操場。再加上課間時間緊張,更難以有序組織。

化解這一問題,除了要求學校管理者創新方式、探索現狀下的改進措施之外,還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從區域教育均衡發展等層面逐步化解問題。

在貴州省黔西市永燊彜族苗族鄉永燊小學,小學生們在課間五人竿跑。

可以期待的是,伴隨著學齡人口回落,學位供需矛盾將緩解,將爲學校釋放更大的育人空間,但前提仍然是區域、校際均衡。另外,優化校園空間布局,也是破解問題的途徑。這要求在改建、擴建以及新建學校時,采用科學的建築設計理念,爲學生留足教室外的活動空間。

讓校園動起來,讓學生展現青春朝氣,這才是教育的樣子。現實有難題,但不能因噎廢食,再難也要想辦法打破怪圈,真正爲孩子負責,爲我們的下一代負責。

之前看到一組老照片,感慨萬千。

還記得三四十年前,我們的童年是怎麽樣的嗎?

下課時,三五成群的孩子嬉戲遊玩,玩彈珠、跳房子:

學校裏的設施再簡陋,大家夥都在排隊等著攀爬,天真和幸福總是不小心從嘴角溢出來,從眼睛裏冒出來:

女孩子們野起來,一點也不比男孩子差。

一不小心摔傷了,頂多就掉幾顆小珍珠,塗上紅藥水後立刻滿血複活,加入瘋玩的隊伍。

一晃三四十年過去了,現在的孩子呢?

明明花一般的年紀,卻早早戴上了厚厚的眼鏡。

日複一日困在小小的教室裏,壓彎了脊椎。

但還是要說句公道話,造成這種結果的,絕不是學校單方面的問題。

任何一個不合理的學校規則,背後肯定都有它慘痛的故事。

我們都知道,孩子之間免不了打鬧。

只要打鬧,就免不了磕磕碰碰。

可是現實是,只要一出事,孩子總會是家人眼中的“受害者”。

孩子摔地上了,就責怪地板;

孩子撞到桌子,就怪桌子;

最終只有學校去兜這個底,這也是校鬧一波接著一波的原因。

在這種情況下,老師的第一要務早就不是教學了,而是把孩子出意外的可能性降低到0。

而孩子,也就成了學校和家長之間博弈的唯一犧牲品。

這就是現實,無奈的現實。

但今天,我也鬥膽呼籲一下:

理解家長保護孩子的心情,但既然學校冒著風險把太陽還給孩子,我們也要把信任還給學校。

我們要多給學校和老師一些信任,遇事多溝通和理解,小傷別鬧,大傷正確維權,不要極端。

相信無論學校還是家長,都有一個初衷—讓孩子平安、快樂。

所以,只有我們站在同一面,才能守護住孩子那10分鍾的太陽。

希望有一天,我們能在孩子的臉上重新看到這種無憂無慮的笑容。

在上海,2001年《上海市中小學校學生傷害事故處理條例》實施後,校方責任綜合險已經開始推廣。

國內某保險公司職員林婕表示,2010年後,隨著意外事故報案越來越多,原先單一的責任險種已經衍生出體育活動、校園意外等各類專項保險。目前每個月,林婕接觸到的學生意外事故報案有近千起,她觀察到,更多學校正對保障學生安全的硬件設施進行規範,保險機制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家校的安全顧慮。

2021年的新聞通氣會上,教育部表示正在研究如何建立健全學生體育活動意外傷害風險防控機制,來減輕或化解校長和家長對學生參與體育鍛煉、體育活動所受到傷害的後顧之憂,這可能是解決課間問題的基礎。

2023年10月18日,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答複記者,目前正在督促各地進一步完善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預案,建立多部門聯動快速反應機制,確保校園內一鍵式報警和視頻監控系統配置全面達標並有效運用。

1 阅读:23
评论列表
  • 2023-11-25 14:41

    現在的孩子花在學習的時間太長,其他時間要麽玩手機要麽看ipad,可憐[笑著哭]

華人文學彙

簡介:旅居歐盟的華人文學愛好者的原創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