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喊你“媽媽”還是“媽”?別看只是一字之差,實則區別很大

杜鵑育兒知識啊 2024-04-14 11:20:36

想先問問大家:你的孩子,現在叫你“媽”還是“媽媽”呢?

有人說,女性的溫暖與幸福,就藏在一聲聲的“媽媽”裏。

是啊,盡管我是一個“全職爸爸”的角色,但是每次只要聽見我們家奶豆喊“爸爸”,我就能瞬間爆發出無盡的戰鬥力,甭管每天洗衣做飯,打掃家務,有多麽繁雜瑣碎,也會在一聲聲“爸爸”中,迷失自我,陶醉其中。

我尚且如此,更何況是那個曆經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把孩子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媽媽呢。

但大家有沒有發現,不知道從那一刻開始,原本親昵的叫“媽媽”的孩子,卻突然變了稱呼,改叫“媽”了。

而當這一刻來臨的時候,作爲媽媽的你,是怎樣的感受呢?

01.有一種“失落”,是孩子不叫媽媽改叫媽

朋友小慧最近就遇到了這樣的困擾和疑惑。

有次,她送上二年級的兒子去學校,結果在校園門口分離的時候,孩子扭過頭對著小慧說:“媽,再見”。

當時小慧並沒有反應過來,也沒有特別留意,只是後面的劇情愈演愈烈,讓小慧逐漸開始後知後覺:

媽,我的外套呢?

媽,我踢足球的球鞋呢?

媽,我今天在學校……

在這一聲聲的“媽”之中,小慧自動省略了孩子後面所說的內容,而把重點放在了簡短又僵硬的“單字媽”上面。

小慧說,當她反應過來的時候,那一刻,突然想起龍應台在《目送》中所寫的一段話:

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那種感覺,是無奈,是失落,更是心裏滿滿當當的問號:

孩子是不是跟我不親了,爲啥不叫媽媽了?

孩子是不是對我有意見,還是說到了青春期了?

總之,別小看“媽媽”與“媽”只有一字之差,但每一個經曆過這種“突變”的媽媽,會瞬間的掉入到一場大型的“宮鬥劇”之中。

甚至說,很長時間,都會陷入到失落和難過當中,無法自拔。

那麽爲什麽孩子要改變稱呼呢?在這背後,又有著怎樣的原因呢?

02.一字之差的轉變背後,到底有何原因?

無論是爸爸還是媽媽,當孩子把兩個字的稱呼,改爲一個字的時候,難免心裏都會發出一個拷問:爲什麽?

其實,在這種改變背後,其實藏著孩子身心發展的秘密,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①孩子語言能力的完善

在孩子咿呀學語的初期,因爲約定成俗的語言環境,在再加上孩子生理發育的認知性,所以大多數家長,都會采用“疊字”,來讓孩子學習語言和表達。

一方面,像是“爸爸、媽媽、喝水水”這種疊字,更能激發孩子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孩子認知有限,更容易接受和學習這些簡單的表達。

所以,在孩子學習說話的早期,喊“媽媽”和“爸爸”,是一種特定環境下的語言表達方式。

但是隨著孩子長大,掌握了越來越多的詞彙和句子的時候,就會采用更爲簡潔幹脆的表達方式。

所以說,喊“媽”和“爸”,其實也是孩子語言能力發育完善的一種有力表現。

②“心理斷奶”現象

在孩子成長早期,父母在經濟實力、體力等方面,擁有著絕對權威和優勢。

也正因如此,在生存需要的掣肘之下,孩子對父母,有著很深的依戀和信任。

但是,隨著孩子的成長,社交關系增多,認知增強,獨立意識的提升,就會通過一些行爲和表達,來脫離父母的“掌控”和“管理”。

簡單來說,稱呼的改變,其實是一場關于“獨立”的正式宣言。

在心理學上,也被稱之爲“心理斷奶”現象。

③受周圍環境影響

一般而言,這種稱呼改變的高發期,是在孩子上小學以後,而之所以會如此,有兩方面的原因。

其一,孩子升入小學後,接受了基礎教育,自主意識激進,急于擺脫“幼稚”的標簽,從而會通過改變稱呼,來彰顯自身的強大。

其二,升入小學後,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比如很多孩子開始啓用“爸”和“媽”這樣的稱呼,覺得稱呼媽媽略顯肉麻,所以孩子也會自然而然的受到影響,改變稱呼。

④親子之間可能存在矛盾

當然,除了上述這些原因之外,還有就是親子之間,可能暗藏一些小矛盾,孩子爲了表達不滿,才故意更改了“叫法”,以便于家長及時察覺到自己的小情緒。

這個時候,作爲家長就要注意了,看是不是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比如說爆料孩子的糗事,翻舊賬等等。

03.孩子改變稱呼,家長該怎麽辦呢?

作爲家長,想必我們每個人都一樣,既想讓孩子盡早獨立,又想讓他們保持對我們的依賴和親昵。

所以,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更改稱呼以後,都像是如臨大敵一般,陷入了慌張和失落之中。

但是正如教育學家尹建莉老師所說的那樣:

無論是母愛還是父愛,都是一個逐漸分離的過程,強烈的愛,不是對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場得體的退出。

深以爲然。

既然結局無法更改,我們倒不如:得體的放手,欣慰的成全,接受孩子從“疊字”到“單字”的改變。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及時自查”。

孩子稱呼的改變,有可能是一瞬之間,也有可能是“蓄謀已久”。

比如說,有些孩子可能因爲某些事情,對爸爸媽媽感到不滿,或者過于缺乏陪伴,也會通過稱呼的改變,來表達自己的心理動態。

正如有人說的那樣:

愛人如養花,養的好不好,全都在花的顔色和狀態上。

所以,我們有沒有給予孩子足夠多的愛和陪伴,也能從一聲聲“媽媽”當中,窺探一二。

因此,孩子的每一次成長,或許也是我們家長,自查的機會,讓我們知道,多年養育,到底是走了彎路,還是穩步前行。

最後,也希望大家不要糾結和執著孩子稱呼上的變化,因爲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無法避免的進程。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給足陪伴,讓他們變成自己希望的樣子。

0 阅读:11

杜鵑育兒知識啊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