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業期貨“爆雷”,淨利潤虧損超千萬

國際金融報 2024-05-09 09:24:55

上市期貨公司2024年一季報出爐,弘業期貨業績依舊慘淡。

一季報顯示,弘業期貨一季度營業總收入1.79億元,同比增長8.2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1326.7萬元,同比下滑327.5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淨利潤虧損1322.64萬元,同比下滑336.25%;基本每股收益爲-0.0132元,同比下滑327.59%。

關于業績持續不理想、一季度虧損超千萬的原因,以及後續整改措施等問題,《國際金融報》記者向弘業期貨相關人士發去采訪函,對方尚未回應。

淨利虧損

從一季報來看,弘業期貨“增收不增利”,營業總收入在持續增長,但歸母淨利潤出現虧損。

據一季報數據,弘業期貨一季度營業總收入1.79億元,同比增長8.2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1326.7萬元,同比下滑327.5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淨利潤虧損1322.64萬元,同比下滑336.25%;基本每股收益爲-0.0132元/股,同比下滑327.59%。

拉長時間來看,弘業期貨淨利的下滑始于2022年。2021年至2023年,該機構歸母淨利潤分別爲8021.15萬元、1238.19萬元、779.15萬元。2022年同比下滑84.56%,2023年同比下滑37.07%。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弘業期貨歸母淨利潤甚至未能跻身“千萬元俱樂部”。由此來看,2024年一季度,弘業期貨歸母淨利潤虧損的1326.7萬元,遠超2023年其全年的歸母淨利潤額。

最新年報顯示,2023年度弘業期貨成交額市場占有率爲0.46%;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7.2%;利潤總額同比下降34.17%;淨利潤同比下降37.07%;日均客戶權益同比增長11.3%,期末客戶權益較期初下降15.27%;代理成交額同比下降21.25%,代理成交量同比下降8.32%。

從主營業務情況來看,期貨經紀及資産管理業務方面,2023年弘業期貨該業務營業總收入爲2.59億元,營業支出爲2.85億元,營業利潤率爲-9.97%,營業利潤率比上年同期下滑14.57%;大宗商品交易及風險管理業務方面,2023年弘業期貨該業務營業總收入爲16.84億元,營業支出爲16.52億元,營業利潤率爲1.92%,營業利潤率比上年同期增長1.56%。

對于整體業績的下滑,弘業期貨在最新年報中回應稱,本公司期貨業務依賴並受益于我國的經濟增長及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及表現,受經濟環境、監管政策、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以及國際市場等多方面因素影響。2023年度,因金融市場行情等宏觀因素的影響,本集團經營業績出現一定的下降。

有業內人士表示,2024年我國期貨公司轉型“破局”的關鍵,還是要摒棄同質化的競爭模式,轉向個性化、差異化服務和多樣化、組合型競爭模式。

更名在即?

除了業績“爆雷”外,弘業期貨擬變更公司名稱也引發關注。

在2024年一季報中,弘業期貨表示,公司于2024年3月28日召開了第四屆董事會第二十次會議,審議通過了相關議案,公司擬將名稱變更爲“蘇豪弘業期貨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由“弘業期貨”變更爲“蘇豪期貨”。

據悉,更名完成之後,該公司各分支機構名稱也將進行相應變更。鑒于公司擬變更公司名稱及證券簡稱,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結合公司實際情況,公司擬對《公司章程》的相應條款進行修改。但該事項尚需提交公司2023年度股東大會審議。

消息面上,弘業期貨近期發布相關公告表示,根據江蘇省國資委《關于鍾山有限公司股權劃轉事項的說明》,爲推進省屬貿易企業重組整合,理順鍾山有限公司股權關系,經江蘇省國資委批准,江蘇省人民政府實際持有的鍾山有限公司100%股權無償劃轉予江蘇省蘇豪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蘇豪控股集團”)。

在本次收購前,收購人蘇豪控股集團直接持有弘業期貨27.33%的股份,通過一致行動人彙鴻集團、弘業物流、蘇豪弘業分別間接持有6.34%、0.82%及14.68%的股份,合計共持有弘業期貨49.17%的股份。

在本次收購後,由于鍾山有限公司持有弘業期貨2425.5萬股H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2.41%,本次無償劃轉完成後,蘇豪控股集團控制的弘業期貨表決權比例將由原來的49.17%上升至51.58%。根據《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上述事項構成了蘇豪控股集團對弘業期貨的收購行爲。

公開資料顯示,弘業期貨成立于1995年,隸屬于江蘇省國資委全資擁有的國有企業蘇豪控股集團。2015年12月,弘業期貨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2022年8月,弘業期貨成功登陸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

0 阅读:328

國際金融報

簡介:人民日報旗下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