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大規模種植棉花之前,老百姓都是怎麽過冬的?

鄉間曆史 2024-04-29 02:48:29

穿越這個詞一直都是人們茶余飯後的談資,很多人都曾幻想過,我要是能去某某朝代就好了。但其實只要翻開曆史,我們就不難發現,古代王朝時期百姓的生活都十分艱難,就說冬天,我們現代人過冬可以買棉服、羽絨服、睡覺的時候可以蓋棉被什麽,可見我們過冬離不開棉花

可棉花大規模種植普及是在清朝末年,之前的老百姓沒有棉花,他們是怎麽過冬的呢?

清末的人彈棉花

其實古代很多百姓都是無法熬過冬天的,曆史上每一次出現大規模的降雪後,大批量凍死人的現象和因爲饑荒餓死人的現象,都非常的普遍。就說漢朝,漢朝的平均氣溫是高過今天的,但在《漢書·五行志》裏面就有一段記載

公元前122年,也就是漢武帝元狩元年的十二月,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雪讓大量的百姓被凍死,隨後又出現了兩個雪災年,分別是元鼎二年和元鼎三年,這兩年是農曆三月下的大雪,也就是公曆四月之後了,導致的結果非常嚴重

尤其是元鼎三年的那次,使得函谷關以東的十個郡都出現了,爲了活命百姓人吃人的現象。要注意的是,元鼎三年可是漢王朝武德充沛,剛剛橫掃漠北之後,且朝廷財政沒有出現問題的時候,也就是漢武盛世最鼎盛的時候,發生的慘劇

雪災

影視劇中的漢武帝

時間來到了唐朝,在唐昭宗天複元年即公元901年的時候,從入冬開始大雪不斷,全國被凍死的老百姓數不勝數,甚至連當時的首都長安,每天因爲大雪斷糧,被凍死餓死的就有數千人,這其中還包括宮人和宗室。即使是非常富裕的宋朝汴梁城,在冬天也有很多百姓遭殃

現在我們將視角從古代王朝的都城轉移到地方,就會發現地方的縣志、文書裏面,冬天百姓被凍死的現象是很平常的。在宋朝以前,我國的人口普遍居住在北方,秦嶺淮河以北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冬天氣溫就會驟降至0度以下

再加上農業社會生産力水平低下,以及封建時代全國百姓其實是比較疏散的,不僅不利于統一調配和相互支援,自我救助的能力也很低,大多數人是無法和現代人一樣,去置辦過冬用品的。

氣候地圖

清末的老百姓

這其中就包括我們開頭提到的棉花,這個種植物是在南宋之後才傳入中國的,但在內地大規模種植是清朝末年的事。也就是說棉花在古代也是奢侈品,絕大部分百姓過冬的時候,是用不起棉花的,只能用雜草或者柳絮

這也是爲什麽我們能在近代外國人拍攝的很多照片裏,發現老百姓即使到了冬天,身上也只有幾塊布;這已經不錯了,至于保暖得體那是想都不敢想的。另外近代的很多照片裏,包括南京明孝陵、京城周圍都是光禿禿的,一點綠植都沒有

北京晚清照片

因爲柴火在古代也是奢侈品,這些大城市周圍的樹木早已被達官顯貴砍走了,所以在清朝末年北方水土流失嚴重,直到工業化開始,生産力提升之後,才有了今天遍地綠化的場面。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