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後才知道,普高的“拔尖”和重高的“墊底”差距有多大?選錯後悔一生

嗨豬的家庭 2024-05-07 20:44:34

一位從業多年的老師朋友跟我說了一件事,感觸頗深。

中考時,她班上有兩個成績不相上下的同學小A和小B,以一分之差,一個勉強擠進了當地的重點高中,另一個則進了普通高中的重點班。

後面高考時,當年的一分之差,卻成了一百多分的大差距,也拉開了兩個截然不同的人生。

考上211的小A,畢業後進了一家知名律師事務所實習,之後事業一路開挂,成了事務所合夥人。

而只考了一所普本的小B,卻因爲專業、學曆問題接連碰壁,後面回了老家縣城信用合作社工作。

今年初中聚會時,小B就多次感慨,人生沒有後悔藥,選錯一次,一生都要爲自己的短視買單。

不禁想起一個困擾很多學生、家長的問題:擇校,到底做“鳳尾”,還是“雞頭”?

俗話說,最好的不一定是合適的,合適的才是最好的。

所以,沒有哪條路是永遠的康莊大道,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優解。

毋庸置疑,重點高中就像一輛性能好的車,可以助力孩子駛向更遠的未來。

首先,重點高中的學習氛圍普遍濃厚。

作家月下客曾分享過一個真實案例。

有一個女孩,初三以前成績一直處于年級中等,雖有幾分聰明,但是極其貪玩,抄作業、上課說話、考試作弊這些渣事都幹過。

初三時,她無意路過市裏最好的高中,那學校從外面看起來很宏偉、很漂亮,她就暗暗發誓要考到這裏來。

于是她苦讀了一年書,還真就把自己逼進了那所重點高中。

但是,成績墊底,只能做個鳳尾。

到了好學校後,她發現,這裏的一切都和以前截然不同。

在這裏,沒有老師會檢查作業,但是每個學生都主動買輔導書,在老師後面追著問問題。

在這裏,也沒有父母要想盡辦法給孩子補課,而是孩子主動找家長說,我某某科跟不上了,您給我找個老師吧!

下課的時候,更是沒人聊王者榮耀和某男某女的花邊新聞,大家都頭碰著頭互相講題。

在這樣一個人人力爭上遊、分秒必爭的環境裏學習,她不自覺地也想成爲更好的自己。

高三最拼的那一年,她除了上廁所,屁股都沒離開過椅子,雖然最終她還是沒能擠進年級前200名,但是卻以高考593分的成績畢業。

學習在一群自律優秀的同齡人中,耳濡目染下,孩子自然會變得上進努力,慢慢做到不揚鞭自奮蹄。

其次,重點高中的師資力量雄厚。

能夠進入重點高中的老師往往要求會更嚴格一些,要麽畢業于名牌大學,要麽就是教學經驗十分豐富。這也是不少家長將孩子送進重點高中讀書的主要原因之一。

知乎上就有一個這樣的問題:重點高中和普通高中老師的差距真的很大嗎?

網友@NASA現身說法:很大很大。

他之前在一個民辦學校上學,勉強考了個二本。後來不甘心就去了示範性高中複讀一年,跟著好老師事半功倍,最終考上了不錯的一本。

匿名網友從老師的角度也回答說:是。

好學校的老師要比成績、比業績,不甘人後,所以更努力。一般學校裏混水的不在少數,學生生源差,成就感低,時間長了,前進的動力就弱了。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老師對于學生的期望。

重點高中老師對于學生的期望是名校,普通高中老師對于學生期望則是能上本科就不錯了。

根據皮格馬利翁效應,老師對學生的期望越大,越能激發學生的潛能,老師越覺得孩子前途光明,越能激勵孩子不斷變好變優秀。

很多時候,孩子自己的努力固然重要,但能遇到好的指引者、領路人,是大幸運。

誠然,能上名校是最好的,但如果不考慮具體的情況,一味鉚足勁把孩子逼進重點高中,也可能害了孩子。

因爲重點高中的背後,是老師的嚴苛,是激烈的競爭,是排名的焦灼,如果孩子沒有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就可能被壓垮。

作家華川說過一個真實故事,有個女孩因爲適應不了某“名校”的節奏,厭學情緒很嚴重。

媽媽便想給女兒轉學,但爸爸勸女兒咬牙堅持:

“咱們甯爲鳳尾,不做雞頭!”

女兒很沮喪地回道:“我現在的成績放在普通中學也是下遊,已經是雞尾了!”

但爸爸卻覺得這是借口,認爲女兒就是不思進取。

本來女孩在學校承受的壓力已經很大了,在家裏還要承受爸爸的雪上加霜,雙重壓力之下,女孩最終垮掉,雞頭鳳尾都不是了。

有句話說得好:一旦孩子進入不合適的學校,就像一輛汽車進入了不適合的賽道。

即便有最好的條件和資源,對孩子來說也是煎熬、受苦、打擊。

所以,如果我們的孩子,學習能力和抗壓力都一般,就更適合教學節奏比較適中的學校。

《少年心聲》中有個叫小含的女孩,一開始在一家有名的“雞血”公辦學校上學。

因爲身邊的同學都很優秀,原本拔尖的她,排名一下落到了後面。

加上壓力比較大,競爭很激烈,她的心情一度很灰暗。

媽媽看出她不適合這所學校,就給她轉到了另一所雙語學校。

因爲媽媽知道,小含是一個內心特別豐富的孩子,比較適合教育風格更寬松、更人性化的學校。

果然,轉到新學校後的小含變得更自信,學習和生活都遊刃有余。

很認同一句話:“穿上合腳的鞋子,未來的路才能走得更遠。”

爲人父母,與其糾結教育資源,不如放長眼光,爲孩子找到適合的土壤,他才能真正紮根,茁壯成長。

學校只是一個平台,真正決定孩子未來的,是孩子自己。

所以無論是“鳳尾”還是“雞頭”,我們都要重視孩子終身的學習力,讓他不管身處什麽樣的學習環境,都能勇往直前,做好自己。

1、有目標

詹姆斯·艾倫曾說過一句話:

“目標的堅定是所有努力的根源,它可以將努力的信念,深根在孩子身體的每個角落,促使他锲而不舍地不斷前進。”

也就是說,有目標的孩子,往往更容易成功。

去年雲南有一對雙胞胎雙雙考上清華,哥哥杜一郎703分,弟弟杜又郎高考730分。

一門二傑,父母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呢?

原來,2013年的時候,父親帶著兩兄弟到北京旅遊,參觀了清華大學後,兩兄弟就立志要考上清華大學。

之後的10年,從小學三年級到高三,兩個孩子便一直朝著這個目標不懈努力,最終實現了兒時的夢想。

心中有目標的孩子,腳下才有方向。

所以父母們不妨趁早幫孩子找到人生目標,再把大目標拆解成一個個可實行的小目標,助力孩子一步步成就更好的自己。

2、能自律

看過一個視頻,醫院裏,一個男孩生病輸液時,仍不忘寫作業,沒有草稿紙,他就用藥品包裝盒做草稿。

自始至終,不管周圍環境如何吵鬧,他都在一心一意學習。

這就是自律的力量。

貴州省理科狀元李旭陽曾說:“學習就像一場馬拉松,如果需要別人在背後推著,甚至是用鞭子趕著自己往前跑,肯定是到不了終點的。”

一個孩子,能自律,才能出衆。

培養自律的孩子,父母要幫孩子樹立時間觀,養成好習慣,然後自己也要自律,做好榜樣的作用。

3、會堅持

一名記者采訪一位學霸的學習方法時,看到她滿抽屜的筆芯,便問道:“你知道一根筆芯可以寫多少字嗎?”

學霸回答:“我不知道一根筆芯能寫多少字,但當我一天能用完一根筆芯的時候,我知道,我開始了我的逆襲之路。”

優秀沒有捷徑,不過是努力堅持下去。

就像亞裏士多德說的:“最終決定我們成爲怎樣一個人的,正是日複一日堅持的事情。然後你會發現,優秀不是一種行爲,而是一種習慣。”

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

所有的幸運,都是夙夜匪懈地堅持。

而要培養一個會堅持的孩子,父母要肯定孩子的努力,看見孩子的進步,鼓勵他的不放棄。

爲人父母,我們都希望孩子能站在頂峰,享受鮮花和掌聲。

但不管怎麽樣,我們都不應該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失去了教育最重要的東西:充足的自信、熱情、動力和健康。

惟其如此,孩子才能不管身處什麽學校,都能堅持不懈地朝著目標前行。

點個“贊”,願我們的孩子都能在奮鬥的年紀,努力奔跑,不負時光,不懼未來,活出屬于自己的精彩。

共勉!

0 阅读:5

嗨豬的家庭

簡介:本號主要以分享親子教育、育兒、家庭關系等爲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