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子走開,我就愛看內娛活人!

電影雜志 2024-05-08 11:14:45

《狂飙》之後,張頌文在“叔圈”的熱度也開始一路“狂飙”。專業上,他是出了名的“戲癡”;專業外,他樸實真誠的生活方式也讓他成爲社交媒體上爲數不多的“活人”。

從微博就看得出他始終如一的品質,他是真沒把網友當外人。

真誠,永遠是必殺技!

順理成章,一個以張頌文日常爲核心的綜藝誕生了——

《燦爛的花園》

因爲張頌文被粉絲稱爲“小熊老師”,所以節目原名爲《小熊花園》。

但後由于商標注冊等問題,節目在上線當天改名。

要說節目策劃的原因,還得從張頌文在北京順義租住了15年的小院要被房東收回翻修說起。

或許是看到節目組用心創作的誠意;

又或者,能在同一個村子獲得一個全新的住處的條件實在太過誘人。

總之,張頌文這個在內娛默默紮根、野蠻生長了20年的實力演員,終于還是忍不住“下海”綜藝了。

只不過,這次不大一樣。

他說:不可以有劇本,不可以要流程,一切都要自然發生。

就像世上最浪漫的事,乘興而來,乘興而歸,哪怕忘記出發前的規劃,每天“創造一些閱曆”。

“想一出是一出”大概就是這節目最大的特色。

比如,前采進行一半,因爲看見車窗外的羊群,張頌文就帶著大家下了車。

因爲對喜歡植物的人來說,羊糞是上好的肥料。

張頌文瞬間就和牧羊老哥就羊糞發酵聊得火熱。

然後,一個敢提,一個敢應,他如願以償去了老哥的家裏做客。

由此節目順利脫離了制片、PD、攝像的預期,連麥都是現給老鄉帶上的。

到了老鄉家,隨便看看,他又被牆上的照片所吸引。

十幾年的同學照,他一眼看到其中一大姐氣質不凡。

極強的好奇心是演員的自我修養之一,當然好奇心也讓他不白來,因爲這趟還獲得了大量免費的發酵羊糞。

不少觀衆覺得,節目開場很像《宇宙探索編輯部》。

張頌文就如同現實版的“老唐”,他自得其樂地活在自己的世界,貪婪地汲取生活中最豐富的養分。

恣意生長,不被旁人眼光左右。

當然,如果一定要爲節目找上一個主題,那恐怕就是“植物”。

打造一個屬于自己的花園,是張頌文一直以來的願望,也是他同意上綜藝的原因。

對各類植物的熟稔,讓他不但擅于培育和種植,更從中悟出了許多利于演戲和感知的道理。

滿庭滿院的花花草草是他的演戲之外的日常愛好。

荒郊野外的枯枝爛葉,在他眼中也如獲至寶。

節目裏的,他和北京近郊的村口二大爺好像也沒什麽不同,和花農大姨你來我往、七嘴八舌、討價還價、斤斤計較。

哪怕“摳門兒”引來爭議被群嘲,他的回應也還是灑脫自如。

畢竟生活本就如此,這麽多年了應該也改不了。

如果改了,也就演了,節目反而就沒那麽好玩兒了。

植物向泥土紮根,演員在生活紮根。

接地氣、懂生活、愛折騰就成了張頌文最大的資本。

就像在節目裏,他跟節目組的施工隊一起打造院子,一切都親力親爲。

騎著三輪車運送植物時,他會和每一位認識的村民認真打招呼寒暄。

施工期間,張頌文和工人師傅講著規劃,興趣來了還學學焊接。

他會爲即將到來的馬嘉祺縫好被角,也會細心用工具打磨掉木窗的倒刺。

隨時隨地大小演,更是他的習慣。

因爲看到救生圈就自動腦補了一出小馬落水的好戲。

不管別人如何看,自己先演了個不亦樂乎,真是十分美好的精神狀態。

他會穿上大紅的衣服去參加村子裏的婚宴。

和善地接下新人的敬酒並且和村支書、村民全部打成一片。

最好笑的還得是咱北京大爺的采訪,因爲急著吃席頭也不回,導演叫都叫不住。

但要說第一期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是張頌文在節目前考取了無線電電台的操作證書。

他在節目當中第一次發出了信號,然後收到了4公裏以外的回複。

陌生人的善意十分美妙,在無線電的世界裏“73”是最好的祝願和禮貌。

而第一天入住的當晚,他獨自一人。

臨睡前,還不忘對著無線電的另一端道聲“晚安”。

這個瞬間,治愈、溫柔、踏實又浪漫。

張頌文之所以能成爲一個有實力的、不容忽視的好演員。

從節目的點滴就可見一斑,他對生活細節近乎瘋狂的思考、挖掘和鑽研,都會反哺于他的表演。

琢磨——看似簡單的兩個字,在張頌文身上發揮至極。

他善于並享受利用一切獨處的時間。

他有無數奇思妙想,有無數的好奇和發現。

而這並不是孤獨,因爲他還有小白——一只在拍戲時撿的流浪犬。

除此之外,常駐的林家川、周一圍、馬嘉祺、曾舜晞、姜佩瑤也都各有笑料。

在這個節目裏“刀哥”扮演者大川,算是徹底走進了觀衆們的視線。

作爲張頌文多年的好兄弟,他們不止有共同話題、共同興趣,還有相似的習慣。

互相吐槽,互相揭短,再把腦中的小劇場來個無實物表演。

解放了天性的演員,多愁善感又能盡情撒歡兒。

看到周一圍送了東西很體面,大川第二天就把家裏被張頌文觊觎已久的巴黎劇院椅子帶到花園。

這就好像“中年版0713”,熟人局永遠好過被迫營業的客套。

而小馬,和張頌文之間像互爲師生。

對表演,張頌文總是傾囊相授,而唱歌,張頌文把小馬當了導師。

畢竟,“聽,海哭的聲音……”實在唱得太有創意。

用嘉賓那姐的話來說就是:全是情感,這很難評。

有感而發,率性而爲,隨心所欲,就是這檔節目最吸引人的地方。

原本在參觀老屋,突然就提起借包餃子工具的任務。

原本在包餃子,突然就導演起分手的苦情戲。

原本在表演,突然就……

只是偶然聽見遠處爆竹的聲音,那就索性去聲音發出的地方問個究竟。

就連串門兒來的那英和信,也莫名上了“賊船”,跟著去追尋未知。

勸不住,攔不了,打不過,就加入。

這種“神經病”一樣的行爲,注定伴隨一無所獲的結局。

但這過程本身,已然足夠有趣。有一群能志同道合去發瘋的朋友,更足夠幸運。

如果說《向往的生活》是圍繞一日三餐而展開的辛勤勞作的慢綜。那麽《燦爛的花園》就是在探討人與自然的共生和融合的紀錄片。瑣碎的日常和不顧死活的幽默,都是興之所起。而節目好與不好,也不過是大家對于這個極具個性的人是否認同的一種判定。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