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李士懋,給患者看病主要依靠脈診,值得中醫愛好者學習

慧雅堂 2024-05-02 17:17:45

第二屆國醫大師李士懋(1936~2015),是河北省獲得此項殊榮的第一位中醫專家,博士生導師,河北省十大名醫之一。

李士懋大師在臨床上非常擅長治療內科疑難雜症,比如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等急症。他認爲中醫的優勢在于治療急症。李士懋大師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那就是診斷時基本不做檢查,而是主要依靠脈診,而且他的診斷非常准確。

李士懋投身中醫,與其母親患有高血壓有關。當時,高血壓是一種不常見的疾病,母親多處求醫無果,後來,服用了中醫余冠吾開的中藥治好了,此後幾十年一直沒有複發。

後來,余老又治好他父親的關節炎。親眼看到的這些整合,讓他對中醫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李士懋在選擇專業時,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中醫,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北京中醫學院,分配到大慶油田總醫院, 在這裏度過了17個寒暑,也讓他從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大夫,變成了臨床經驗豐富,精通溫病,爲中醫急危重症做出了重大貢獻的名中醫。

在早期,李士懋在臨床中對脈診其實並不重視,但是在後來的臨床中吸收了大量的經驗和教訓,使他慢慢地看重脈診,最後唯重脈診。他深研中醫經典,發現最經典的辨證方法就是脈診。因此,他將曆代能夠收集到的脈書都進行了深入研究,對27種脈象進行條分縷析,並結合臨床做了大量去僞存真的工作。

他反複學習和應用《傷寒論》,形成一個特別明顯的感覺,那就是如果理解了某一方證的脈象,就能夠悟透該方證的病機,在臨床中就能夠靈活化裁、融會貫通。如果對方證的“脈”理解不透,那麽用起來就生澀死板,心中沒底。因此,他經過長期摸索,逐漸形成了以脈診爲中心的辨證論治方法。從此以後,他就很少讓病人去做機器方面檢查了。

李士懋大師在長期的讀書、臨床、研究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中醫思辨體系——“溯本求源,平脈辨證”,他認爲“本”主要在于經典,而“源”的重點在于臨床。《內經》和《難經》等奠定了中醫理論體系的構架。張仲景則建立了中醫“辨證論治”體系的巍峨大廈。

所以,欲溯本求源,就要深研經典,悟透張仲景是怎麽創立和運用“辨證論治體系”,從而獲得啓迪。李士懋進一步指出:張仲景把“脈學”引進“辨證論治”體系之中,就是給這一體系注入了靈魂。

李士懋認爲,脈診在“望、聞、問、切”的四診體系中,占到了五成至九成的分量。他圍繞“脈診”不斷探索,先後撰寫了《仲景脈學求索》《脈學心悟》《瀕湖脈學解索》《平脈辨證傳承實錄百例》等專著。此外,他還和妻子田淑霄共同編著了《脈學心悟》一書。

注: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0 阅读:43
评论列表

慧雅堂

簡介:健康生活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