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遙遠的黑洞每年都要吞噬半個太陽,並將其殘骸抛向地球

天文在線 2024-03-12 21:13:57

上方藝術圖描繪了超大質量黑洞正貪婪地吞噬著恒星,並抛出殘渣。(圖源:Carl Knox - OzGrav,斯威本理工大學ARC引力波發現卓越中心)

一波恒星殘骸正向地球飛來,天文學家們判定罪魁禍首是一個遙遠的黑洞。這個黑洞囫囵吞棗地“吞下”恒星,恒星的碎片飛揚在深邃的宇宙空間中。

噴流直指地球,在可見光下可以觀測到黑洞對恒星的撕裂過程,天文學家稱之爲潮汐瓦解事件(TDE)。極端事件通常只能在伽馬射線和x射線等高能光線中被檢測到,而這一發現可能標志著觀測該類事件的新方法。

當恒星離黑洞太近時,黑洞在引力作用下産生的強大潮汐力會將恒星撕裂。在大約1%的TED中,黑洞會從其兩極噴射出等離子體和輻射。

英國萊斯特大學的天文學家尼爾·坦維爾的新研究需要使用位于歐洲南方天文台(ESO)的望遠鏡,他在該天文台發布的一份聲明中說道:“噴射性TED十分奇特,但因爲觀測到的次數有限,我們對它知之甚少。因此,天文學家們一直在尋找類似的極端事件,以了解噴流是如何産生的,以及爲什麽只有一小部分TED會産生噴流。”

2022年2月,天文學家們觀測到一起TED,並將其命名爲“AT2022cmc”。當時,位于美國加州的巡天望遠鏡——茲維基瞬變源探測設施(ZTF),發出了監測到不尋常可見光源的警報。隨後,位于智利北部阿塔卡馬沙漠地區的歐洲南方天文台超大望遠鏡(VLT)對其進行了監測。對于天文學家來說,這是一種常見的流程:像ZTF這樣的巡天望遠鏡會在天空中尋找短暫和極端事件的迹象,VLT這樣的望遠鏡則可以更詳細地觀察,跟進事件。

AT2022cmc最初類似于伽馬射線暴(GRB),這是已知宇宙中最強大的電磁輻射源,其起源仍然是個謎。多虧了這些罕見的光爆炸事件,天文學家們借此調試了各種望遠鏡,其中就有搭載X射線攝譜儀的VLT。總計有21台望遠鏡在不同波長的光線下觀測到AT2022cmc事件,包括哈勃太空望遠鏡和國際空間站上的中子星內部成分探測器(NICER)x射線儀。

上方藝術圖爲黑洞吞噬恒星時産生的x射線束釋放出其他類型的電磁波。(圖源:Zwicky Transient Facility/R.Hurt (Caltech/IPAC))

大量數據揭示了兩個奇怪的觀察結果。首先,AT2022cmc的光源距離地球十分遙遠,當138億歲的宇宙只有現在年齡的三分之一時,光線就已經開始了它的旅程。其次,這次事件並非伽馬射線暴。

NICER x射線儀的結果顯示,該信號比迄今爲止觀測到的任何伽馬射線爆發的余輝都強100倍。該研究的第一作者,麻省理工學院天體物理學家迪拉傑·帕沙姆在一份聲明中說:“前三天的情況看起來一切正常,但當使用x射線望遠鏡觀測時,我們發現光源太亮了。這非同尋常!”

上方藝術圖描繪了超大質量黑洞正在撕裂一顆恒星,並噴出恒星殘留物質形成射流。(圖源:ESO/M.Kornmesser)

在全球範圍內,從高能伽馬射線到低能無線電波,共有21架望遠鏡在不同波段觀測到AT2022cmc。隨後,天文學家將這些數據與其他“暴力”事件的觀測結果進行比較,比如恒星坍縮和被稱爲“千新星”的強大宇宙爆炸。

唯一與這些望遠鏡記錄的光剖面相匹配的情況是,TDE噴流——包含以99.99%的光速移動的物質——指向地球的罕見情況。

丹麥技術大學的天文學家,該研究的合著者——喬治·萊盧達斯,在ESO的聲明中說:“正因爲噴流直指我們,所以這一事件比原本看起來要亮得多,而且在更寬的電磁波譜範圍內可見。”

超大質量黑洞撕裂恒星的藝術圖。(圖源:ESO/M. Kornmesser)

帕沙姆認爲,盡管如此,噴流仍然非常明亮,以至于天文學家計算出黑洞每年吃掉大約一半太陽質量的星體。他補充道:“很多這種潮汐破壞都發生在事件早期,我們能夠在一開始就捕捉到,即在黑洞開始以恒星爲食的一周內。”

這次TDE事件距離地球十分遙遠,但這並不是AT2022cmc唯一破紀錄的地方。以前,像這樣的噴射TDE只在伽馬射線和x射線等高能輻射中被發現,而這是第一次在可見光中看到如此猛烈的殺星事件。

因此,在可見光下觀察AT2022cmc可以開辟一種全新的方式來探測這些噴射産生的TDE,從而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BY:Robert Lea

FY:忙碌的北門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在作品發布後聯系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處

0 阅读:95

天文在線

簡介:發布與天文相關的一切天文科普知識文章以及視頻